大咖对谈:芯片、模型厂商、Tier1 和主机厂分别是怎么看到未来智能座舱的?

摘要

关于未来智能座舱发展的展望。

4 月 23 日,在上海车展上,英特尔发布第二代英特尔 AI 增强软件定义汽车(SDV)SoC,并披露全新合作伙伴关系。第二代英特尔 AI 增强 SDV SoC 率先在汽车行业推出基于芯粒架构的设计,进一步扩展了英特尔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创新产品组合。同时,英特尔还宣布与黑芝麻智能、面壁智能、BOS Semiconductors 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攻克汽车智能化进程中的技术难题,建设开放共赢的智能汽车生态。

在发布会现场,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郭威、德赛西威高级副总裁黄力、面壁智能CEO&联合创始人李大海以及深蓝汽车智能座舱总监赵曜展开了一场圆桌对谈,聊了聊智能交互技术的革新应用,以及对未来智能座舱发展的展望。

以下是本场圆桌访谈的内容纪要。

 

郭威: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车展,之前因为是买车来这边看,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车展不光是一个车展,更像是一个技术的献礼。所以今天也想花时间听各位谈一谈,你们有做软件的、大模型的、做车的,你们几位觉得,这次的车展,包括今年、明年、后年,在车的技术创新上面会有什么样的爆发点?会有什么和前几年不一样的地方?

 

黄力:我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其实我觉得大家都在谈 AI,AI 逐步走向我们的生活,这是一个必然。但是 AI 带来的算力的需求,大家还是很努力的去迎合和满足 AI 带来的算力需求它的需求。现在 AI 慢慢走入我们的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原来我们都不叫人工智能,叫「人工智障」,不好用,不好用也就不太用,慢慢就缺少很多迭代的机会。而现在随着我们的算力芯片越来越强大,AI 能力慢慢突破,特别是,过去还涉及到原来用云端就够了,现在觉得隐私等问题,很多问题解决不了,那就必须把它放到第二端,甚至是单端的方式,这样的话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在车上的这种交互,式源自于手机,但是其实并不是一个在车上最好的交互方式,其实语音才是,因为你在开车的时候,你的双手是不太可能解放出来说去那里点一下,所以它会面临一场 UI 交互革命式的一个变化,传统的点击方式已经不太适合,所以未来可能命令式的,用 AI 的方式让 AI 它去帮我去做事一点什么,如果它执行到位,可以变成我的语音助理,我觉得这样的方式会越来越多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因为在我们德赛的展台,上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比如你在旅游的时候发现,那个地方有一个小兔子,你说帮我介绍一下这个兔子,AI 可以我们给它搜索展示出来,这样就可以极大地非常多的丰富我们的生活。

 

郭威:谢谢黄总,确实 AI 这几年在车上应用越来越多。,刚刚黄总分享说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观点——,交互让 AI 更容易。面壁是做 AI 的国内大咖,李大海总,请您从 AI 模型厂商的角度来分享析一下您的观点。

 

李大海:我觉得从今年开始,整个车的智能化其实主要是在做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在做越来越成熟的小脑,也就是辅助智能驾驶。第二件事情是在做越来越聪明的大脑,这个聪明怎么理解呢?第一要有敏捷的感知,耳聪目明。第二要能够主动的去理解用户,懂用户,所以我认为未来三年做出更好的小脑和更聪明的大脑一定是主旋律。从技术上来讲,因为辅助自动驾驶的部分是自驾的工作,我们没有太参与就不展开讲了,但是在大脑这一侧,我们相信,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做出每台车上都会有自己的「钢铁侠」、「孙悟空」,而且它会非常懂你,而且能够给你提供情绪价值,在行驶的途中给你该有的帮助。在这儿背后,一方面黄总讲到的交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同时从现在的多模态到全模态的演进,再加上更多更长的上下文对用户理解的记忆,所有的这些都会在车上提升起来,这是我们非常期待看到的。

 

郭威:李大海总也说了一个非常令人深思的观点,车不光是一个车,他以大小脑为例,车可能更像一个人。最后不管是我们做芯片,还是做软件的,最后是要在车上落地,车是最终面向消费者的。有请赵总从车厂的角度来说一下他的观点。

 

赵曜:谢谢大家,第一维度是结合李总跟黄总展望的未来,我们在车端做了一些布局,因为从车端来讲,首先有可能是我们同一个人做不同的车,包括同一台车有不同的人去用,可能一个家庭里面有 2、3 个人在用同一台车,账号体系车里面是一个身份的 ID,账号体系建立以后,我们现在规划的是,如果你买了我们的车,他曾经的账户习惯,如果换一台车,他的驾驶习惯和他曾经用过的一些点是能够传承的,而且未来我们也会做一个情感座舱的点在里面,把大家刚才说的点融会贯通,结合用户的成长在车端实现。那么刚才讲到了第一部分,就是交互,随着现在我们还是强调智能辅助,对于用户来讲,他在车上相对来说不是特别集中地的查看前方路况的情况,场景会变得越来越多,会扩展出来在车上的轻办公的场景,这是我们从目前来看,到明年,可能 L3 会是一个大批量推广的状态,那么这个场景无论是对于我们 AI 也好,还是对于用户车内多方面需求,除了驾驶之外的需求,特别是车上成员的需求,都会带来更多的满足。

刚才讲到账号体系,除了有驾驶员的账号体系,我们同样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来熟悉经常乘坐车的孩子、妻子,他们都有自己的账号体系。刚才我们深度体验了端侧大模型的能力,它的体验感是非常丝滑顺畅的,在车上的场景可以实现办公,包含在车上也可以实现对于互联网的搜索,以及要比如要看什么剧,可以做一些剧集的搜索——,这一部分是我们端侧大模型能够与生俱来的能力带来的,所以结合车上应用场景,我相信端侧大模型在车上的落地和应使用,结合我们生态算法的使用,最终对于用户来说会有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

第二部分展开讲一下,随着我们智能辅助驾驶是逐渐落地的,但是对于用户层他非常希望知道我看到的就是车看到的,也就是意味着车的场景重构的能力要非常强。那么现在我们当下的场景,把车上周边的环境,人、路做了的展示和展现,但是周边的水系、树木,实际上还没有全面的展示,特别是临时修路没有展示,这一部分也是我们未来要逐渐把 AI 在整个场景上面做拓展的一个部分点,让用户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实际屏幕上看到的,让用户自驾的过程当中越来越安心,因为他知道车的感知能力比他还强,特别是一些极端路面条件下。,这个我们也在做一些融合的方案。HOD(音)可以实现把自驾场景融入的信息投在 HUE(音)上,而且在用户灯光看不到的那一侧直接打亮出来,告诉用户这些危险的场景。所以未来座舱和辅助驾驶自驾的融合,将会来实现整个 AI 的应用拓展,一定会让用户使用起来越来越安全,越来越认为安全,越来越感到安全。谢谢大家。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