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宁波海曙区党校的体育馆内, 选手们疯狂敲击着键盘, 屏幕上飞速跳动着代码, 顶尖算法选手正在巅峰对决。
中国宁波,2025 年 4 月 18 日
在宁波海曙区党校的体育馆内, 选手们疯狂敲击着键盘, 屏幕上飞速跳动着代码, 顶尖算法选手正在巅峰对决。这里是首届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算法能力大赛 (CACC) 总决赛现场——一场算法与现实的激烈碰撞, 从基础算法、专业算法到工程算法的实战, 唯有最强者才能登顶。
解码对决:为何这场赛事牵动各届神经?
1. 无极限挑战:16 小时马拉松式实力比拼
4 月 18 日至 19 日, 赛题在区域赛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加码」, 设置了安全和 AI 两个不同赛道, 不仅难度系数提高, 也对选手的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手需在 16 小时内提交兼顾效率、安全与成本的优秀算法, 强度堪比科技公司的产品研发实战。赛前, 清华大学的参赛选手蒙瑞俊表示:「与其他竞赛相比, 算法竞赛问题背景多样, 有思维挑战, 更有趣味性。正如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算法竞赛就是解决问题的竞赛。」
2. 代码即简历:直通科技大厂的「黄金门票」
赛事得到了清华、北大等国内高校和行业大厂的大力支持, 提供了很多真实的工程技术场景作为命题资源, 企业专家和高校教授共同组成了裁判组进行现场评审。腾讯、百度、阿里云、蚂蚁金服、滴滴出行、民生银行等头部企业还给出职场直通车, 大赛优胜者可跳过常规招聘流程, 直接获得研发岗位或实习机会。看到选手们的投入状态和技术水平, 现场评委直呼:「选手真的把比赛当成了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 这就是一场面向业界的求职秀。」
技术百宝箱:高手竞技背后的技术铁幕
为了支撑了选手们现场的激烈技术比拼, 公平公正地评测选手的真实水平, 大赛的技术平台和命题评审也是自带「百宝箱」, 运用了云桌面、虚拟化、代码检测、智能评审等各种技术。Deepseek 等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也给算法技术和软件设计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组委会同步组织技术团队在场外探索 AI 辅助编程和算法设计, 并将在与大赛联动组织的 CCF 算法大会上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讨。
人才战略:高水平科技人才支撑科技强国建设
本次赛事也是算法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一个创新探索, 意图以赛事为支点带动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 集聚高水平科技人才支撑科技强国建设。来自全国 1243 所高校、276 个城市的选手经过激烈角逐, 最终进入总决赛的 500 名选手中 15% 以上来自国内 C9 顶尖高校,30% 是在读的硕士和博士, 甚至藏匿了打入全球程序设计大赛决赛的顶尖高手。CCF 常务理事徐建昌称:「每位决赛选手都可能是未来的独角兽创始人。」
业界期待:中国算法技术的人才新生代
这场赛事不仅是算法人才之间的奖项争夺, 更是中国算法人才培养的加油站——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过搭建算法竞技场, 将高校的专业教育与产业的工程实践相结合, 打造培养下一代科技领军者的新高地。大赛组委会透露说:「正在策划面向优秀选手的暑期算法创新训练营, 持续打造算法人才培养新高地。」
记者点评:
当我们还在争论 00 后是否会是躺平的一代, 选手们正用代码书写新的时代。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