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载天眼之眼B
2025 年,中国智能驾驶赛道进入白热化阶段。当其他品牌仍在以「选装包」形式将高阶智驾与高售价绑定时,比亚迪却以「加配不加价」的策略,将全系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的汉智驾版推入市场,直接将行业竞争维度从「电动化」拉升至「智能化」。
作为比亚迪王朝系列的旗舰车型,汉智驾版搭载的「天神之眼 B」(DiPilot 300)究竟表现如何?笔者在北京复杂城市路况下的深度试驾,或许能给出答案。
此次试驾的路线从北京朝阳荀苑出发,途经东四环、京承高速,最终抵达首钢园,全程约 40 公里,涵盖了城市道路、环路、高速及复杂城区路段。这条路线不仅考验车辆的日常通勤能力,更对智能驾驶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相比外观、内饰等的改动,智能驾驶无疑是比亚迪汉 EV 智驾型的最大看点。它搭载了天神之眼 B,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其「武装到牙齿」的硬件体系上。不同于纯视觉方案的天神之眼 C,B 版本搭载 1 颗高感知激光雷达,配合英伟达 Orin-X 芯片(算力 254TOPS),构建了「激光雷达+5R12V 多目摄像头+5 毫米波雷达+12 超声波雷达」的超融合感知系统。这套配置在行业内已属第一梯队,尤其是激光雷达的加入,让系统在逆光、夜间、无车道线等复杂场景中的感知能力显著提升。
在智驾功能方面,汉 EV 的这套天神之眼 B 方案支持高速 NOA 和城市 NOA,还支持场景复杂的自动泊车和自动代客泊车。相比之下,天神之眼 C 方案不支持城市 NOA,而 B 版本则进一步拓展了城区复杂路况的适用性。
比亚迪汉 EV 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开启方式确实非常简单。在具备开启条件的路段,只需拨动方向盘任意一侧的拨片,即可开启智能领航功能。如果您再次拨动拨片,系统将退出智能领航模式。这种设计让操作更加直观和便捷,但需要注意的是,拨动拨片的次数会影响功能的开启和退出,因此请确保操作准确。
此次试驾刚出发,当行车线清晰时,笔者就开启比亚迪汉 EV 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城区道路,汉智驾版的城市 NOA 功能展现了强大的博弈能力。在面对红绿灯、行人、非机动车以及临时停靠车辆时,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决策,确保行车安全。
例如,在通过大车流路口时,车辆不仅能够有效避让加塞车辆,还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通过,展现了「老司机」般的驾驶技巧。车辆在驶过红绿灯、变道、超车等过程中,显示出卓越的动态反应和决策能力,乘客几乎感受不到任何顿挫。
面对左转待转区的「抢秒党」,系统提前 200 米预判信号周期,通过微幅加减速巧妙错开冲突轨迹,最终以「卡灯尾」策略零接管通过;朝阳北路辅路上,系统提前识别到外卖骑手回头张望的危险姿态,主动降速并预留 3.5 米避让空间,成功规避「死亡摆动」风险。
进入京承高速后,汉智驾版的高速 NOA 表现令人印象深刻。系统能够根据实时路况自动调整车速、保持车距,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完成超车动作。尤其是在大曲率弯道和施工路段,车辆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表现出色,几乎无需人工干预。
在限速 80km/h 的弯道,系统自主降速至 72km/h,横向控制误差始终保持在车道中心线±10cm 范围内,车身横摆角速度平顺如职业车手操控;面对重型货车形成的移动盲区,系统借道超车前主动激活后向补盲摄像头,2.5 秒内完成加速-并线-回正全流程,超车动作干净利落。
相比之下,一些友商的智驾系统可能更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和激进的技术创新,而比亚迪则通过保守的策略,确保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种策略虽然可能在功能上显得不那么激进,但却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尤其是在复杂和突发情况下,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判断以避免事故发生。
尽管汉智驾版在大多数场景下表现出色,但仍有一些细节需要优化。例如,在驶入匝道时,车辆的决策速度稍显犹豫。此外,在城区跟车时,车辆的安全距离设置稍远,容易被其他车辆加塞。
经过深度体验,天神之眼 B 给笔者最深的印象不是某项技术参数,而是「无感化的可靠」——它不会用突兀的刹车或摇摆的方向盘提醒你技术的存在,却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化解复杂路况挑战。这种「类人化」体验的背后,是比亚迪从芯片层到算法层的全栈自研实力,更是其对「技术普惠」路线的坚持。这场试驾让我们清晰看到:属于中国汽车的智驾时代,正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到来。
比亚迪汉智驾版不仅是一款智能驾驶技术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智能化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它以「加配不加价」的策略,真正实现了智能驾驶的普及,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