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 随着人工智能和光学技术的突破, 无介质全息技术逐渐从科幻场景走向现实。
近年来, 随着人工智能和光学技术的突破, 无介质全息技术逐渐从科幻场景走向现实。这项技术通过光学微镜结构复制光场, 无需物理载体即可在空气中呈现裸眼可见的三维图像, 颠覆了传统显示方式。
在 CES 2025 国际消费电子展中, 科技领军企业三星重磅亮相「HoloDisplay」系列产品, 该产品依托传感器和空中显示技术, 使裸眼三维数字人在空中呈现出极为逼真的全息成像效果, 为未来显示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吸引到全球行业目光。
此前, 华为同样官宣在无介质全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HUAWEI x Scene 光场屏基于空间光学系统设计, 突破车内物理空间限制, 支持多种车上产品形态, 让用户能够在有限的车内空间中享受大屏体验。
三星、华为等科技巨头「盯上」的无介质全息技术到底是什么黑科技? 实际上, 空中成像的探索之路早已开启, 一场围绕「无屏时代」的技术竞赛已然拉开帷幕。
国内科技企业像航科技董事长张兵教授早在 1996 年便带领团队投身无介质全息的研发, 成为该领域的全球开拓者和引领者。经过多年技术积累与沉淀, 基于自主研发的原创性微通道矩阵光波导平板, 像航成功推出全球首款通用型、标准化的全息模组。该模组不仅实现了规模量产, 还在多个行业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落地, 为人机交互模式开辟了全新路径, 充分展现其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化能力。
无介质全息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显示技术对屏幕或介质的依赖, 通过光场重构原理, 使裸眼可见的三维影像能够直接悬浮于空中。结合传感器和 AI 算法模型实现人机多维度、多模态的自然交互, 如精准手势识别、高效语音交互等, 彻底告别了触摸屏的物理限制, 为用户带来沉浸式、智能化的交互体验。
这项技术整合了全息与交互等前沿科技, 在成像分辨率与立体感实现大幅提升。经过材料创新、优化性能, 新一代无介质全息数字人展示终端开发过程中, 提高了光学材料的透光率, 扩大了成像尺寸, 显著提升成像清晰度, 能够实现等人身高的高精细显示画面, 达到一体化的视觉效果。
目前, 无介质全息技术与现实环境相结合, 已广泛渗透到多个行业。在汽车领域, 像航与华为等多家主流车企联合推出无介质全息智能座舱方案;在医疗领域, 像航融合实时 3D 成像、精准手术导航系统, 在阜外医院等医疗机构落地无介质全息医疗方案;在教育领域, 像航无介质全息智慧教育课桌助力 K12、职业技能教育的创新教学方式;在文旅领域, 像航在展览展示方面创造了互动式科幻体验;在消费电子领域, 像航推出了无介质全息蓝牙音箱等创新产品, 将科技与生活融合。
无介质全息技术还在公共设施领域得到了应用。像航无介质全息电梯按键终端已在国内多个省市成功落地, 并出口到马来西亚、新加坡、迪拜等海外市场。这种无接触式的交互方式, 不仅提高了公共设施的卫生和安全标准, 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从无介质全息产品到一系列解决方案提供, 展现出像航长期以来对无介质全息技术的坚定投入, 成长为全球全息产业不容忽视的「中国力量」。据智研咨询分析,2023 年国内全息投影市场规模已达 13.5 亿元, 预计 2030 年将实现指数级增长。面对未来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 像航正以底层创新为引擎, 构建生态系统, 持续推进技术迭代。无介质全息技术不仅是显示方式的革新, 更是人机交互范式的颠覆。
三星的入局标志着消费电子巨头的战略转向, 而像航等中国企业的崛起, 则展现了本土创新的活力。这一赛道有望催生万亿级市场, 但唯有布局核心专利、攻克技术瓶颈、构建开放生态的玩家, 才能在这场「无屏革命」中占据先机。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