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月 6 日, 中国首个 AIGC 导演共创计划正式上线。
12 月 6 日, 中国首个 AIGC 导演共创计划正式上线。该计划由快手自研视频生成大模型产品「可灵 AI」, 联合李少红、贾樟柯、叶锦添、薛晓路、俞白眉、董润年、张吃鱼、王子川、王卯卯等 9 位知名导演共同发起。9 部短片全部使用「可灵 AI」进行视频生成, 电影导演完全依托视频生成大模型, 群体深度参与电影级内容创作, 在中国尚属首次, 题材涵盖奇幻、志怪、亲情、动画等多元类型。
其中, 薛晓路导演执导的《喵心归处》电影短片呈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 并与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 (以下简称「它基金」) 开展公益合作。此次公益合作, 旨在 AI 人工智能与社会公益一次新的探索与尝试, 让公益力量跨越 AI、科技、影视等领域, 覆盖到更多公益群体和圈层, 唤起社会大众对动物关爱和流浪动物保护, 共同推动动物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可灵AI将成为影视创作新趋势
「如果可灵可以帮助人完成一些心愿, 那将是 AI 技术特别美好的一面, 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短片帮助她从失去猫咪的痛苦中走出来。」抱着这个还愿的初衷, 薛晓路导演和可灵 AI 创作者陈刘芳确定了以「丢失的猫」为框架的温情剧本主题。
薛晓路导演电影短片《喵心归处》, 是根据导演与猫咪之间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 内容围绕女主柯琳和她的猫咪飞飞之间的深厚情感展开, 故事讲述了柯琳收养了迷路的小猫飞飞, 二人相伴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多年后, 飞飞意外走失, 柯琳踏上了漫长的寻找之旅。最后, 飞飞在一位老人的照顾下找到了新的归宿, 而柯琳领养了一只小橘猫, 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喵心归处》在快手可灵 AI 导演合作计划中, 是一部体现温情与人文关怀的影片,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 探讨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生命变迁与适应, 以及爱的无私与希望的主题。薛晓路导演表示,「可灵 AI 技术的发展助力了影视制作, 在这次影片制作中 AI 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可灵让制作有了新的可能, 同时也给创作者带来了更多创意空间。」
作为首个面向全球公众开放测试的视频生成大模型, 可灵 AI 将持续进行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 在全球视频生成大模型中持续保持领先。「可灵 AI」自 6 月 6 日发布以来, 已经进行了十余次功能升级, 上线了 1.5 版本基础模型, 并推出了独立 App。截至 11 月 20 日已累计服务超 500 万用户, 生成 5100 万个视频和 1.5 亿张图片。
科技助力公益事业发展新路径
着眼长远发展, 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关联着可持续未来。它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与可灵 AI 导演共创计划合作, 是科技向善、富有温度感的真实体现, 将为动物关爱与流浪动物保护事业带来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量宠物走失后成为流浪动物, 生存未知, 希望能够借助科技的力量, 呼吁社会大众关注流浪动物保护」。
据了解, 它基金 2011 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 北京市 AAAA 级社会组织。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倡导型动物保护基金会, 它基金始终秉持「爱及生灵, 共护生态」的核心理念, 用传播的力量塑造公众对动保公益的全新认知, 推进中国动保倡行事业的蓬勃发展。截至 2024 年 12 月, 它基金累计帮助超过 1500 家流浪动物救助基地、高校社团、一线公益机构, 惠及超过 20 万只流浪动物。
本次合作中, 快手还联合它基金为国内高校的动物保护协会捐赠总额约 1.2 吨的公益猫粮, 帮助高校内已绝育的流浪猫在冬季能够温暖过冬。用户可以在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中为《喵心归处》短片进行互动点赞, 一起为流浪动物关爱和动物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数字时代下, 快手作为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公司, 推动了科技能力与社会公益的融合, 探索出新的公益模式, 为数字公益边际的拓展提供更多可能。未来, 快手将持续善用科技的力量推动普惠公益的发展, 让爱与善意不断被看见、被传递、被放大。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