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推动重庆小面供应链产业发展沙龙举行。
麻辣鲜香的重庆小面,调料是灵魂,浇头出个性,面条为基底,是最具重庆辨识度的产业名片之一。有 400 余年历史的重庆小面,正借助全产业链的工业化规模生产、平台链接、电商出海、连锁扩张,实现从路边「小生意」向百亿「大产业」转型。如何高质量推动重庆小面供应链产业发展?10 月 26 日,在 2024 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上,作为大会行业生态沙龙之一的「高质量推动重庆小面供应链产业发展沙龙」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沙龙现场
沙龙以「全『面』链动 跨越山海」为题,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小面产业发展办公室承办。来自重庆市食品工业协会、重庆市农产品加工协会、重庆市小面协会、重庆市大渡口区小面工业化促进会以及重庆小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百余名代表,以面会友、论面兴业,共同讨论高质量推动重庆小面供应链产业发展之路。
7 家企业获得「重庆小面」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授权
沙龙活动上,重庆市渡口记食品有限公司、重庆周君记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放心嗨泽宇食品重庆有限公司、广州恒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味小秘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它红凯鸿供应链有限公司、重庆都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 7 家企业获得了「重庆小面」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授权;井谷元、厨易帮、思无疆、道友、渝把头、雍禾记等 6 家企业分别与其供应链企业签约。
重庆小面产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优质企业聚集「重庆小面」产业链初具规模
「一碗重庆小面联动着农工商、一二三产业优质资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沙龙活动中,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振对重庆小面供应链做了推介。他说,随着重庆小面产业陆续入选国家级「重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做好一碗「重庆小面」不仅是重庆人自己的选择,更成为国家赋予重庆的重要使命。
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振产业推介
2021 年,重庆在大渡口区成立了重庆小面产业园,聚焦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思路,坚持一、二、三产联动,建立起安享绿色食材供应链体系,加快培育发展重庆小面产业。
产业园完善了一系列标准体系,注册了「渝面侠」区域公用品牌商标,开设了「重庆小面重庆造」天猫官方旗舰店,在京东、抖音、等平台建立起重庆小面品牌线上销售专区,连续举办中国重庆小面文化节,建成全国唯一的重庆小面主题博览馆和重庆小面体验中心,让小面文化实现有效提升。呼啦面馆、井谷园、味之海、道友食品、向料食品等一大批重点企业加速聚集,一大批全网爆品火爆上市。
重庆还启动了小面出海计划,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渠道,推动重庆小面预包装产品远销到 30 余个国家和地区,三个月销售额突破 3000 万元。
历经三年多的发展,重庆已累计引育小面上下游企业 69 家,打造小面独立品牌 47 个,2023 年全产业营收突破 50 亿元,预计 2024 年将突破 100 亿元。一条上中下游、主配协同的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刘振表示,未来重庆小面将全面整合「政府、产业、学院、研发、媒体、企业、咨询、资本」等八方资源,着力实施品牌企业培育工程,持续升级供应链体系,不断深化数字化水平,更加重视品牌质量管理,系统加强产业要素保障,不断强链、补链、延链,着力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实现重庆小面产业跨越式发展。
工业化生产不改「重庆小面」本色
在「千人千面,面向未来」沙龙环节,来自重庆小面产业的代表企业,分享了他们工业化生产、数字化发展的经验。
重庆道友食品有限公司合伙人肖波
作为重庆小面的灵魂和精髓,调料怎么做到工业化生产的同时,还保留它的香气、颜色和味道?重庆道友食品有限公司合伙人肖波说,研发、采购、生产是三个基本要素。研发上,道友食品董事长胡道胜就是「生物学」科班出身,专注小面调料生产已经 20 年。道友不仅聘请了专家加入研发团队,还与重庆工商大学等开展校企合作研发。道友研发出 15 个基础味型和定制型品味满足「千店千味」需求,并使用原创的「调味汁」,让重庆小面还原度达到 80%。采购方面,大宗原料基本实现了基地直采,普通原料实现了企业联采,细小原料则精细化采购。这样的组合采购模式,不仅保证了品质,也使道友最老的一款产品 20 年的涨价幅度没有超过 20%,为下游企业提供了更具质价比的产品。
重庆味之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志坚
重庆味之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志坚,把重庆小面的面条比作肉体,调料比作灵魂,浇头则是灵魂伴侣。当汽车专业硕士毕业的谢志坚介绍和他的灵魂伴侣——博士妻子一起「杀」入重庆小面产业时,沙龙现场响起了掌声。这对硕博夫妻,用他们的高科技思维,专注研发常温粉面浇头,相比市面上大多数冷冻产品节省了大量仓储、物流成本,并且完全不添加防腐剂。
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勇
面条,是一碗好面的基底。为了做出好的面条,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曾买了 120 吨的面粉,纯粹只为做研发。公司董事长傅勇说,借助研发和先进的设备、工艺流程,他们生产的半干面最终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深度还原了三恒醒发和「九揉九压」的非遗工序;二是保质期从最初的 2 个月延长到了 8 个月,配料更干净;三是为重庆小面建立了两个地方标准、三个团体标准。井谷元成了重庆小面行业第一家「专精特新」企业,也成为了国家龙头企业。
数字化、平台化、连锁化助力「重庆小面」做强做大
目前,重庆有 8.4 万家线下实体小面店,日售出约 1300 万碗,线下门店年营收额达 400 亿元。沙龙现场,大家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目前重庆 90% 的面馆是夫妻店,重庆小面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味之海董事长谢志坚想到的是数字化转型:设备自动化、管理流程化、生产数字化,最终实现制造的智能化。今天,在重庆小面产业园,自动化炒制机每分钟翻滚数十次;辣椒从管道传输代替人工运输,一台台辣椒舂制机也安装上了电动马达。每天有 20 吨红油辣椒从产业园加工厂「流」向一碗碗重庆小面。
在味之海的无人车间,像蜘蛛手机器人这样的自动化设备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基于钉钉系统的管理流程化,使他们从研发到配方、到成本核算、样品邮寄,都全程可追溯。谢志坚说,两年后当味之海的数字化系统完全成熟,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开发出食品行业的数字化软件,为广大的食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赋能。
重庆高捷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新零售总经理高海云
重庆高捷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新零售总经理高海云提出了用户思维和平台化路径:高捷在全国做了 2000 多家社区综合门店、2 家省级中央云仓和 30 个市县级分仓,连接了食材直供基地、仓储物流、中央厨房,致力于打造食品、农产品以及快消品产业链投资与运营平台,年产值 100 多亿。高海云说,产业链的凝聚点就是用户,平台拥有足够的客群量,到平台买东西能够享受到质优价廉,「链接」就产生了。
重庆摇亭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徐飞
重庆摇亭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徐飞分享了新零售时代电商助力跨区域发展的经验。摇亭食品 2008 年创立至今进行了电商全业态布局,完成了公司旗下「向料」和「向汤」两个品牌的全国化运营,6 年时间 170 名员工 2023 年完成了 4.5 亿元左右产值。「我们建立了超过 300 个账号,每月发布的视频超万条,单月曝光量超过 5 亿」,徐飞说,他们还在线上开了 10 多家旗舰店,建立了海外的账号,对整个重庆小面走出重庆、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都做了一些贡献。
重庆新呼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朱颜成
作为川渝本土最大的重庆小面连锁品牌,呼啦面馆八年时间开了 160 家店。重庆新呼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朱颜成回顾呼啦面馆连锁扩张的过程,认为两个理念非常重要:一是干净卫生,呼啦每家门店都配备了洗手池区域,每个月 5 号大扫除,每个月 10 号自查自纠,各种管理问题、服务问题、食品卫生问题、清洁卫生问题,全部曝到网上,接受大家监督,倒逼自己前进。二是把「如果产品不能给我们的父母孩子吃就不要卖给顾客」作为事业理念,写成每家店的标语。通过呼啦小面商学院的培训管理,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和产品操作规范。朱颜成说,以前,连一颗小小的油酥花生米都很难找到供应点去帮我们生产定制,重庆小面难以走出重庆、难以做出连锁品牌,现在重庆有了小面产业园,小面生态已经非常完善,今后「大量的连锁品牌会出来,会带动行业整体升级、带动供应链整体发展」。
大渡口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晓丹
重庆市大渡口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晓丹说,「产业链强,则重庆小面强。重庆小面产业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希望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品牌企业、生产企业、平台企业加入到重庆小面产业这条广阔赛道中来。」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