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动力配置全部拉满,这次的 smart 真的要 Overkill。
上个月,MINI 纯电动版正式开售,作为看着憨豆和杰森·伯恩长大的 mini 车主,看到这台纯电动的 mini 怕是要喜极而泣——虽然车机确实拉跨,但是长城居然和宝马真的复刻了原尺寸的 mini 出来。
有人希望复刻且严格致敬经典,就有人决心要不破不立。是的,我们说的是电动化后的 smart。
前两年相继推出的 smart 精灵 #1 和精灵 #3,在尺寸上已经和市面上相同的紧凑级 SUV 车型看齐,之前 smart 双人的经典微型车造型不复存在。难怪有人会毒舌评价:mini 依然 mini,smart 已经变成 stupid。
但显然 smart 公司并不这么看。
2024 年 9 月 20 日晚,smart 正式预售 smart 精灵 #5。作为 smart 电动化的地三款车型,精灵 #5 不仅车长来到了 4 米 7 中型 SUV 的尺寸,而且外型更加粗旷,开始向方盒子靠拢,且它主打的口号也和不少具有越野特性的 SUV 一样——可城可野。
作为 smart 的旗舰车型,团队把市面上的高科技一股脑加到了车上,从 AMD V 2000 的处理器,到车规级投影仪,只有用不到,没有他们想不到的。
24.5 万元的定价,其实对于 smart 精灵 #5 的配置来说,仍算合理,但是在处于「乱纪元」的中国车市中,处于细分赛道的它,相比于兄弟品牌极氪发售的 7X 小上两圈,而后者起售价是 22 万多。
宝马 MINI、奔驰 smart 和大众甲壳虫,是燃油车时代女性用户最爱的三款车型,这个「殊荣」,对于已经重新定位的电动 smart 来说反而成了「甜蜜的负担」。尤其是 smart 精灵 #5,这个主打户外的车型来说,明显要将品牌推到男性消费者面前。
品牌形象如何破圈,价值如何传承和发扬,面对更广大的用户群体,smart 在「破圈」背后做出了哪些努力?
当晚发布会后的媒体沟通会上,smart 品牌全球公司 CTO 羊军、smart 中国营销公司 CEO 易寒、smart 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CEO 陈大宇、smart 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CEO 付宏炜四位高管,详细地说明了团队背后的思考。
以下为采访整理文字。
「大了」,但依旧灵活
问题:smart现在越来越大,跟以前产品有很大不同,那它的购买群体跟以前购买群体有区别吗?以及这部车越来越大会带来什么优势?
易寒:关于 smart 产品从过去到今天的变化,很多人都说过去两座 smart 经典,我认为对于经典的传承,既要有继承也要有发扬。不管是 smart 精灵 #1、smart 精灵 #3,到现在全新 smart 精灵 #5,我们都是在适应用户群体不断增加和变化的广泛需求。在那个年代,两座 smart 对于交通车型的补充方案是个很特别的存在,但也正因此而具有客户群体过窄的困扰。
从 smart 精灵 #1,smart 精灵 #3 到今天全新 smart 精灵 #5,无论在中国市场还是欧洲乃至更广泛的海外市场,它们所面对的都是日益变化和增长的需求。同时我们也传承了 smart 在设计,空间,灵活性等等方面的独特性。比如我们的转弯半径,即使我们是一个两米九轴距的中型 SUV,但我们的转弯半径依然够小,转弯依旧非常灵活。这种传承对用户来说才有实际意义。
我们更多的要用积极且趋势性的洞察力,去看待品牌与时俱进的变化。通过前期用户调研我们发现,全新 smart 精灵 #5 作为我们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款 smart、第一个从城市走向户外的 smart,也是有史以来最方正,最野的一台 smart,无论在中国市场还是欧洲市场乃至未来更广阔的海外市场,都拥有着广泛的潜在用户,所以这也是我们的优势。
问题:全新 smart 精灵 #5 是他们的第一台车,还是说他们是由其他车的车主转化的?
易寒:增购。
问题:smart 用户的年龄在多大?
易寒:首先说 smart 精灵 #1 和 smart 精灵 #3 的用户,女性占比超过 70%。但是对于全新 smart 精灵 #5 来说,从前期的用户调研来看其实已经有非常大的变化,首先,男性占比上升,第二,从职业分布,行业分布来看也有更多类似于像金融,科技,数码这样的一些行业用户出现,这些在过去的 smart 精灵 #1 号和 smart 精灵 #3,确确实实女性占比高,年龄基本上主力是在 30-35 岁之间,家里有小孩,宝妈。为什么叫增购呢?就是用户的家里不缺车,作为人生第一辆车,可能性不大,大多数用户都是给老婆买一台 smart 作为日常用车。
2023 年 smart 精灵 #1 和 smart 精灵 #3 在上海单一城市销量第一,所以我们对全新 smart 精灵 #5 在上海的销售特别有信心,你在上海路上能见度也非常高。
问题:全新 smart 精灵 #5 在智驾方面采用了双 Orin X 芯片加上激光雷达这一市场顶尖配置组合,而且还配备了 8 个高清摄像头,这么高的配置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羊军:现在市场确实比较卷,智驾方面我们也是与时俱进,而且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力争做到位。就全新 smart 精灵 #5 来说,它整体算力已经位于目前行业最顶端,还搭载了激光雷达,以及我们自己团队的软件系统。希望通过这些软硬件,让大家对全新 smart 精灵 #5 有个全新的体验。
问题:这次全新 smart 精灵 #5 一个主打的卖点是越野,有不少车主对它的野外续航表现有所担心。如何让消费者认同咱们纯电的车,也能像油车一样真正去到户外?
羊军:续航方面,首先全新 smart 精灵 #5 电池续航时间足够长,虽然拖车会带来续航的损失,但它拥有 800V 的架构,充电速度很快,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快速补充。第二越野方面,从城市走向户外,出去郊游,露营都可以。当然这台车越野的基本能力我们全都做过测试,包括 45 度坡,500 毫米涉水,这些能力全新 smart 精灵 #5 都进行了开发,还包括沙地,泥地等多种户外驾驶模式,这些能力全部具备,而且有户外探险包,底部还有装甲,也能打消用户的一些疑虑。但是我们主要还是让你走向户外,并没有推荐用户一定要进行高强度的越野活动。
易寒:很多人梦想自驾去拉萨,有的人会选 318,有的人会选 219 或者 317 这种挑战性更大的。但我问过身边很多准备自驾去拉萨的人,可能 90% 的人最后还是会选 318,相对来说海拔起伏没有那么大,所以我认为这个对于用车场景是一个更实用性的变化。
我们真的要为 10% 可能去到那些 off road 的场景,去储备更大的脱困能力,更大的扭矩,更粗矿的 AT 胎吗?这在城市用车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所以我们的场景上并不是硬核越野,我们一直强调的都是从城市到乡野。
问题:现在 smart 在销售门店的布局是怎样的状况?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的门店,包括新势力,都在逐渐退出商超,smart 是否也会这样做?
易寒:我刚刚讲了两个数字,目前 smart 覆盖 83 个城市,184 个门店,这 184 个门店不是类似于大家印象中的新势力基本上都在商场开店,目前这个数据每天都在变,现在的趋势是从过去所谓的「店找人」,现在开始慢慢变成了「人找店」。原来做一个新品牌刚进入市场,店找人是必须要把店开在人流大,客流旺的商圈,大部分都在大型的购物中心,所以就会看到很多类似于像万象城,一楼基本都是汽车展厅。
而从现在的趋势来看,随着租金逐渐升高,很多品牌从商场慢慢撤出,回到过去传统大家买车经常都去的 4S 店,或者汽车城,汽车商圈,这就实现了「人找店」,因为客户对品牌熟悉以后,他会搜索,会自驾去到汽车集群里面去寻找。我们目前 184 家门店,有接近 40% 左右已经不在商场,已经回到了属地的汽车商圈,比如北京的亚市。我认为这是一个市场使然,用户行为在逐渐的从一个快速的热度开始慢慢回归到理性状态,这是一个更良性的市场变化。
所以我认为这个变化还会持续,包括讲的很多新势力,他们的渠道也不是完全都在商场,他们也开了更多大型的服务中心,大型的交付中心,以及大型综合的类似于过去前店后场的 4S 店,这个变化已经不是 smart 专属的,已经是个行业的现象。
问题:smart 在中国的销售模式具体大概在哪几种?
易寒:说到我们的销售模式,国内目前只有一种模式,因为你去过澳洲,去过海外的一些卖奔驰的国家,我们的 smart 是在奔驰的门店中销售,海外的奔驰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奔驰授权,但在中国采用了独立渠道的授权方式。我们在中国采用以代理商为基础的 D2C 直销代理商业模式。
海外「根据地」,如何重新拿回来?
问题:作为一款全球性产品,未来全新 smart 精灵 #5 投入市场,会做一些符合当地法规的调整吗?此外,相较于其他品牌,全新 smart 精灵 #5 有什么不一样,如何做到品牌区隔?
羊军:我们产品推向澳洲或者其他海外市场时,产品定义基本和推向欧洲市场车型一致,符合本地法律法规。众所周知,欧洲市场要求非常严格,比如说我们做的欧盟 R155 及 R156 标准,包括个人隐私,我们全部严格执行。我们拿欧洲的要求标准,来打造全新 smart 精灵 #5 并推广到其他地区,尤其像澳洲,这一地区的标准基本贴靠欧洲标准,所以我们投入市场的车型基本一样。特别是对于个人隐私等信息安全,我们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符合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所以合规性一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易寒:刚才第一个问题你关心的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定义,我们应该叫适应性调整,我们会针对不同国家主要配置的需求变化进行调整。后续也请拭目以待,我们的产品,包括 smart 精灵 #1、smart 精灵 #3。目前 smart 已覆盖全球 30 个国家和地区,跟中国的产品在智能、座舱等方面,包括配置上都会有一些区别。
第二个问题对于用户怎么去看全新 smart 精灵 #5 这台车,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前段时间的成都车展是这台车的中国首秀活动,当时我就收到了对于这台车的一个评价:这是一台含「奔」量最高的 smart。为什么呢?这台车从外观设计到内饰包括细节、科技感、氛围、全新的音响系统等等,都给人十足的豪华感。所以这台车的整体定位是豪华奇旅大五座 SUV,三个关键词囊括了这台车最核心的三个点,第一点就是豪华,毋庸置疑,不管是 smart 品牌的加持,还是 smart 技术加持。
第二点,奇旅是这台车的用车场景、以及用户人群的独特性体现,市场上大多数中型纯电 SUV 都强调流体力学,低风阻等等设计,势必会让车显得更加溜背,更加偏楔形,这样的造型无法满足用户差异化个性的需求;第三点就是空间感,体验过这台车后,你就会对中型 SUV 的空间会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全新 smart 精灵 #5 有 4705mm 的车长,却能做到 2900mm 的轴距,五个座位的宽适度,可以媲美大型 SUV,后排还拥有超 0.1m 的夸张头部空间。所以从这三个点去理解全新 smart 精灵 #5 这台车我觉得是最精确的。
问题:海外市场会何时投放全新 smart 精灵 #5?
羊军:smart 做全球车,我们每做一个车总是三个目标市场同时开发,右驾的产品一开发,就可以进入东南亚,澳洲,所以我们的开发是一次性投入。当然,节奏上会有些差异,可能会在中国先面世,与其他市场可能会存在时间差。
问题:在海外运营的话数据在当地吗?
陈大宇:这个数据都是隔离的,每个国家是不能来回「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