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极越:从困境到崛起,智驾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摘要

极越 07 预售价正式公布,21.59 万元起,新车将于 9 月 10 日正式上市。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自动驾驶技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潜力,重塑着我们对未来出行的想象。2024 年 8 月 28 日,成都见证了一场科技与创新的盛会——极越端到端 AI 智驾发布会。在这里,极越不仅展示了其最新 V2.0 版本软件的强大功能,更宣告了极越 07(预售价 21.59 万元起)的即将到来,这不仅是一次产品的迭代,更是对智能驾驶未来的一次深刻探索。

在这场发布会后,我们跟集度 CEO、极越 CEO 夏一平,极越智能化产品线负责人 潘云鹏,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首席研发架构师,IDG 技术委员会主席 王亮,聊了聊他们对端到端大模型的深刻见解,对智能驾驶技术未来的展望,以及对极越 07 的期待。

回首去年 9 月的上市,极越在毫无蓄水准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阵,面临着众多品牌的价格体系竞争和新品冲击。然而,极越没有退缩,其团队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从产品研发到营销推广,极越不断探索,努力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CEO 夏一平从专注技术到亲自下场营销,带领团队不断调整策略,建立新的销售团队,改变营销打法,通过直播、拍视频等方式与用户直接对接,构建品牌信任。这种亲力亲为的态度,不仅带动了整个公司的积极性,也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到极越的产品魅力。

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极越同样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见解和坚定的决心。关于端到端大模型的探讨,行业内存在着诸多观点和实践。极越的智能化产品线负责人潘云鹏指出,判断是否真正实现端到端技术,要从数据、算力和算法模型三个方面考量。而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首席研发架构师王亮则认为,端到端技术虽具潜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一段式模型的缺陷、标注团队的工作难度以及通信效率的实际提升等。

尽管如此,极越仍在逐步迭代演进,始终将安全和用户体验置于首位。在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中,极越努力寻求着技术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极越销量近期有了大幅提升。数据显示,极越 01 在 8 月的交付达到 2,117 台,连续两个月实现交付量翻番。

极越的销量的提升,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体系化的能力。产品力的强大,涵盖了操控、续航、智能化等多个方面;团队的不懈努力,面对困境时的坚守与创新;以及对用户信任的珍视,都是极越成功的关键因素。

极越智能化产品线负责人 潘云鹏


以下为对谈部分:

Q谈到端到端大模型问题,一段式模型现在有一些缺陷,比如不太好理解或者不太好控制,所以才要选择两段式的。是不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黑盒系统的理解不断深入,最终这些缺陷或者是不足能够为我们所克服,最终会从两段式模型再过渡到一段式的

王亮:

大家会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采用一段式还是两段式的模型,端到端带来的可具象价值,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还有待观察。这个方法一定是方向,但是大家也不必急于求新。

对于我们来说,智驾的上限会带来很多惊喜,但如果是用户天天使用的话,实际上还要面对很多下限的问题。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一段式模型解决下限问题的难度要大得多,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收集极大规模,可能是跟两段式指数级增长的数据量,然后去掌控这么大的模型规模,接受更多的海量数据,这个事情的可控性还没有被证明,但我们确实希望使用端到端技术去拉动上限,所以我们选择了第二阶段。
特斯拉现在还在探索一段式,当然我知道大家都会去尝试,我也希望后面能真正完成这个模型,看它怎么能完成两段式无法达到的体验度,如果有人走通,也会有人往这个方向去探索。

Q今年各家车企都在宣传智驾技术,现在端到端已经成为智能化的热词,如何准确判断是否真正地实现了端到端的技术?极越端到端技术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潘云鹏:第一个是数据,这完全取决于路上的车,另外一个指标就是数据的质量。第二个是算力,云计算中心端有多大的规模。第三个是算法模型,包括刚才提到的一段式还是两段式。

从这三个逻辑来看,首先是高质量数据和数据规模方面,极越除了自己的量产车以外,其实还有十年自动驾驶的高质量带真值的数据。第二我们跟百度合作做云端算力中心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现在到了 5. 5Eflops 算力的规模,我们在算法模型上跟特斯拉的纯视觉比较类似。

总体而言,这样的公式可以去判断各家公司端到端技术落地的能力。极越有可能会做到市面上最好,也是通过这三个因素来做判断。

Q在端到端的模式下,标注团队的工作量会比原来降低吗?第二个发布会讲使用端到端之后,通信效率有很大提升,在现实当中这种效率的提升往往是错误的,比如限速40迈,大多数人开60迈,那么端到端的时候,剔除方向是把用户执行错误剔除,还是把法规领域限制剔除,如果说是慢慢地把法规剔除,那么这个错误会不会越来越大

王亮:端到端标注的投入力度会更大,并不是有机器做识别就可以了。原来有更多做线上问题的人会转投到线下,然而线下会做更精细的管理。

我们选数据就是对数据进行清理,要一遍遍地去甄别和剔除,在风格上我们是要调整的,2.0 我们也使用经验限速,根据大家在路上跑的均值的交规等等因素做一个更加智能的排列组合。

端到端也有一样的问题要解决,比如怎样控制跟车距离,近的远的都有的时候,用户说我要一个最近的跟车距离的时候,怎么去实现,这个确实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探索。

Q说到智驾包的价格,因为极越销量越来越好,成本会越来越大,你们如何看待这件事情?是怎么来做这个考量和评估的

夏一平:我们 ASD 智驾包的价格是 29900 元,限时优惠价格是 4999 元,主要还是基于用户现阶段对于这个软件的价格预期,来进行匹配的。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首席研发架构师,IDG 技术委员会主席 王亮

Q有一个问题,朱教授说谁谁家宣布了端到端的车,咱们怎么来看待这句话。另外端到端需要大量的数据喂养,咱们的数据来源是什么

王亮:两种声音,端到端承载了很多的期待,一种是上了之后就会飞速变好,多少个月就可以提升几十倍,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预期。还有一种非常消极预期,我个人觉得两种都不太好,还是需要有一个正确的预期。

端到端可能是持久战,不能说速胜,也不能说无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逐步看到它的优势,我觉得端到端与传统去比还是一个孩子,但是你可以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天赋,你可以培养它。所以那个说法我个人不认同。

夏一平:我其实也不太认同,你说现在是不是要把端到端作为一个营销的重大手段,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因为很多人并不理解。

其次端到端技术真的是黑盒子,我认为现阶段非常不安全,所以今天王亮也讲,在端到端改造上也是逐步演进也不是一蹴而就,即使是两段式,一蹴而就会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是逐步逐步迭代演进的。

至于端到端这件事情,从去年激光雷达之后就开始讨论这个事儿了,我跟王亮讨论接下来我们怎么走,我们的技术怎么走,说白了最早的时候,大家知道我们集成了一些 L4 的一些能力,早期的决策的时候是用高清地图来覆盖,最早的时候这是我们的一个策略,但是在进入这个策略之后,紧接着因为要开放更多的城市,所以我们慢慢地开始迭代,一开始解决的是视觉大模型,先把视觉模型化了,然后再来做后面的。我们是一步步迭代式的演进,而这种演进一直是基于一个安全框架下的,不是完全从零开始来做,如果是这样的话风险更大。

我最近也是试了一些友商的端到端产品,就像王亮说的上限很高,有些功能一看太牛了,但突然到一些很简单的场景却没有办法执行,因为它的随机性实在是太高了,下限确实低起来很可怕,没有安全的意识。所以我们希望在这中间寻求一个安全和体验上的平衡,你过于激进一定也会让产品体验有倒退。其实我们自己也有感受,我们每一次模型迭代完之后,总是有一些倒退。我们一直开玩笑怎么会变成这样子,最开始做纯视觉测试时,连左转和右转都会出现问题,其实做一次技术的迭代多少都会有一些回退,都是做好测试之后在来做体验。我们一直都是以安全体验为优先,先做激光雷达再做视觉的模型,视觉模型解决好了之后再解决端到端的事情。即使到现在我们还在一个逐渐切换的过程,并不是一下子打开。

从用户角度来讲,激进的走端到端肯定会有安全的隐患,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讲,是一步到位还是逐步演进迭代,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一步步地放大,这个是技术实现的路径。相对而言,我们还是比较保守,还是希望兼顾体验跟安全的同时,逐步地演进到端到端分段式。

Q如果说FSD100分的话,ASD是多少

王亮:特斯拉在国内应该没有 100 分,一个国外的朋友试了我们的 ASD,他一开始体验觉得这种路况 FSD 不一定搞得定。

你说特斯拉技术是不是领先,是领先,但特斯拉现在的智驾体验,到了中国复杂路况下面能不能做到跟现在我们国内厂商同样的智驾体验,这个还是要实践的。如果特斯拉的FSD与我们国内的智驾相比,我觉得在中国打,我们一定不比他们差

Q我们看到极越的销量有明显的提升,能不能总结一下这当中促进的因素

夏一平:我也在思考。我觉得很多事是在比较体系化的能力,不是用一个单点完成的。确实(提升销量)这个事情对我们很难。

很多老师和行业的人都说,新车上市如果卖不好,后面想做起来就很难。我觉得想要做好还是要产品力够强,不管是操控、续航、智能化,产品力都要特别的强,很多朋友买前也是担心极越会不会倒,但是买后也是真心感觉产品特别的好。

分享背后的一些故事

极越上

去年 9 月份极越上市前是没有蓄水的这个车同品牌到上市前就一个多月的时间,根本没有任何蓄水的时间。上市之后,确实其它品牌的价格体系,包括那个时候的产品力(竞争),那个时候行业也是发了很多新车,多重因素吧!现在回想起来也真挺不容易的,我们公司从刚开始的销量不好,但是我们团队没有放弃,没有一个核心的团队成员,因为这个事情离开。

突围困

夏一平:突围挺难的,小米卖得比你好,华为卖得比你好,我们的产品一开始真的很难打,一定要做出拿得出手的产品。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学习和迭代,有人说,你一个后来者,按照别人做的事情照葫芦画瓢,你的基础又没有别人好,是不可能成功的。别人的成功是因为他有了体系化的能力,他花一百万达到的效果和你花一百万的所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你不可能去学别人,我也一直在思考摸索,好在两个股东给了我很大的自由,让我做了很多的尝试,我们犯了很多的错误,但是也找到了自己的路径,把一个品牌从无人知晓带到现在,能有这么多人到店试车下单。我一直比较相信人定胜天。只要足够努力,上帝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过去没有做什么,只是更加地努力,从过去只管产品,只管技术,到带着团队去做品牌,做营销。我们产品研发的朋友们帮我把所有的事情管得非常好,这就让我有更多的自由度在营销上去尝试。

CEO下场营

夏一平:我过去是 CTO 出身,那个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去做所谓的市场 IP,从 2 月份开始接手公司的营销跟销售,我找了新的销售团队,虽然不能说是 100 分,但是我觉得他们很棒,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把一线的销售能力给建立起来。

第二是我们的营销,我们在不断地调整团队,其实今年 5 月 20 号我们要来做 CEO IP 的时候,其实我不是做 IP 的,更多是通过我来跟用户对接,给用户构建更多品牌信任。

因为只有我(CEO)站出来才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光是写写文章,开开发布会,做做测评还不够。所以我从 5 月底的时候开始拍视频,在 6 月份拍了 80 条视频,但是我并没有牺牲我的工作时间。团队也很给力,我每次做传播的时候,玩车豆豆说我太高产了,直播之后拍了三条视频。最近一段时间拍视频,锻炼了我现在演员的能力,现在拍视频一次过,基本上拍 1 分钟的视频 5 分钟就拍完了。同时也是带动了我们整个一线门店销售也是很积极地跟我来做,大家都看到我们门店的直播都在现场。

同时我们也在改变过去营销的打法,现在我做产品直播,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到我们的产品。我是一个对车很痴迷的人,我对赛车各方面都非常热爱的人,可以在车上开一天的人。我有很多车,也经常换,基本上什么价位的车都开,我有很多的体验,包括对车的理解,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在看一些行业发展。我觉得这不是靠我一个人带动,只能说我做的事情带动整个公司,大家对于整体公司的方向,包括传递的信息有了更清晰地了解,再加上一线门店也对我们非常支持。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差不多有几百个抖音号,我们一个月要发很多的短视频,其实做营销不比做研发轻松。

努力总有机

夏一平:还有,我们过去的宣传,让很多的人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信任,我们在 7 月份的订单交付不了,确实有点措手不及,也是幸福的烦恼。我们看到很多 7 月份购买我们车的用户居然是去年 10 月份,11 月份的试驾者,他们等了这么长时间居然发现这个公司不错,活这么久;CEO 还做直播拍视频;我们智驾还得了三连冠;还有懂车帝测续航得了个第一,720 公里达成率 85%...... 大家突然发现原来这车是一个宝藏车。

我相信只要足够努力总有机会。今天到 9 月 10 日,我都在直播或录视频。有人说,是不是一个车型没有做好就该放弃了,就得等下一个车型?我一直不信这个邪。我觉得付出就会有回报,底层逻辑没有问题,产品力没有问题,我们的智能化也是行业领先的,我们还有两位这么好的股东。

当然极越确实是新品牌,这个品牌从露面到现在,12 个月里有很多的挑战,感谢各位媒体老师对极越的认可。虽然不时也有对我们有挑战的文章出现,但是我都能接受,这对我是一种鞭策,对团队也是一种鞭策。

也不能说现在扬眉吐气了,只是从危险的病房里走出来了,我们团队也会更有信心,07 也是一个更加强大的产品。当然,极越 01 也很强大,其实底盘,智能化(07 和 01)都是一样的,01 当时确实时间匆忙,那段时间大家都很支持我,包括我们的股东,王亮,还有团队其它的人,也是多谢大家。创业,有时跑得快总是会犯错,是因为有这样包容的环境才让我在不断犯错当中趟出一条道路。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