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马拉松、音乐节,让大型活动「绿色」运转的灵魂是什么?

摘要

近年来,"环保举措"成为大型活动的重要的看点之一,能否尽量减少环境负担也成了对主办方综合能力的一大挑战。

近年来,"环保举措"成为大型活动的重要的看点之一,能否尽量减少环境负担也成了对主办方综合能力的一大挑战。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被媒体称为「史上最环保奥运会」——所有场馆都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座椅由可回收垃圾制成,60% 的食物为素食,组委会承诺比往届奥运会减少一半的平均碳排放等。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还致力于减少一次性塑料,提供了饮水机和苏打水机,倡导现场观众自带杯子饮水。

曾有人质疑,巴黎奥运会场馆内出售的可乐为小瓶装的一次性塑料瓶中倒出,再倒入可重复使用的杯子交付给消费者,并未真正减少一次性塑料瓶的使用。这一现象揭示了重用商业模式可能存在的实际困难:当生产端、设计端和供应链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链路,仅从销售和交付端开始的「重复使用」可能会沦为形式主义。

建立一个整体的重复使用系统非一日之功。巴黎奥运会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性塑料替代方案试验场,其努力值得肯定。赛后,为本次奥运会提供可重用杯的法国 Re-uz 公司表示,全球的大型赛事相关方已经注意到了这种环保的解决方案,并向他们发起了咨询。这表明,巴黎奥运会为大规模推广可重用模式树立了一个重要的榜样。

2024 年 7 月,中国发布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国家标准,由北京市冬奥组委牵头编制,适用于大型体育赛事、展览、庆典、峰会论坛和群体性活动等。标准涵盖多个维度,包括在采购与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可持续采购管理指标,如构建逆向物流服务机制,支持货物回收利用或弃置。此外,还对物品再利用率、垃圾分类收集率、限制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用品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可重复使用系统在这些维度和指标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实际上,欧美国家和地区已经成功实践了在音乐节、体育赛事中推行可重用容器的模式,如欧美音乐节上的可重用杯子和水站,厦门同安的零废弃越野跑等。

1 大型活动赛事和「可重用模式」,是最佳拍档

大型活动赛事产生的大量一次性垃圾不仅消耗资源,还对当地城市和居民造成困扰,同时需要高昂的处理成本。例如,一次北京马拉松就消耗 86 万个纸杯和 18 万个运动饮料瓶,每人的碳排放量是日常生活的 6 倍。试想一个场景:观众和参与者用可重复使用的容器购买饮料、食品,活动结束后归还,场地清洁如新。这正是可重用模式在大型活动中的优势所在。

大型活动作为封闭环境,是推广可重用模式的理想场所。首先,活动垃圾集中且量大,便于统一管理回收;其次,活动时间相对较短,降低了试错风险;第三,场景较封闭,相对开放式的外卖、快递等,更易控制,督促消费者配合,并带来示范效应。此外,大型活动场所还能成为在城市中推广可重用模式的「锚点场所」(Anchor Venues),推动本地可重复使用服务提供商的发展。为服务这些「锚点场所」而建立的,包括收集、运输、清洗、消毒和物流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并为本地社区和其他本地企业解锁可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在欧洲的大型赛事和音乐节中,使用可重用杯已经比较常见。以比利时佛兰德地区为例,政府规定从 2020 年起,所有由政府举办的活动中都不能提供一次性饮品包装。从 2025 年 1 月起,该规定将扩展至所有活动。在该地区的实践中,押金制、方便的支付手段和激励机制帮助提高了容器的归还率。

2 有「可重用模式」加持的大型赛事持续发生

在美国,r.World 是最大的可重用品服务提供商,自 2017 年成立以来,为多达 300 万人的运动场地和音乐节提供了可重用杯服务,包括洛杉矶纪念体育场、科罗拉多冰球场等,平均回收率达 94-99%,实现了显著的环境效益。

r.World 公司在 2017 年创立后先和著名摇滚乐队 U2 的巡演合作,首次将可重用杯 r.Cups 带到了音乐会场景。获得成功后有 13 个乐队授权 r.World 创始人要求他们的演出场地使用可重用模式。2023 年, 提供杯子的 r.cup 与提供餐盒的 r.ware 合并到 r.world 品牌下。通过不断优化容器、标识、运输调度流程,r.world 获得了已有客户的信任并拓展市场至更多音乐场馆和体育赛事。r.world 的业务在 2023 年增长快速,仅仅 12 个月时间,就从 48 个合作场场馆增长到 84 个场馆,每年为超过 270 个活动提供服务。在越来越多的场馆和大型活动服务商在寻求可持续转型的背景下,r.world 的服务供不应求。

r.World 在西雅图市的首个合作项目——2022 年伍德兰动物园的夏季音乐节,由西雅图市政公共设施部给动物园小额资助,其余的可重用杯项目运营费用由动物园覆盖。在活动现场,西雅图市政项目"可重用西雅图"(ReuseSeattle)派志愿者引导观众投放、回收杯子,r.World 公司的杯子和回收桶也做了清晰易懂的标识。第一年的运营中,音乐节减少了两万七千个一次性杯子 (约 210 公斤垃圾),回收率超过 95%。

可重用杯的运作模式通常包含五步:消费者拿取物品,用完后投放至回收桶,可重用服务商运输回清洗设施,清洗与烘干,将干净的物品运输分发给店家/场地再次投入使用。

在运作模式的五个环节中,在大型赛事场景下,借出和归还的环节被集中在一个封闭的场所中,这正是该模式在这种场景中较容易实施的原因。

同时,相较于主要涉及供应商和服务商的其他环节,这两个需要消费者较多配合的环节也往往是实践中的难点。例如,设计精美的杯子容易被消费者误认为是纪念品而带回家,影响了杯子的归还率。在佛兰德地区的经验中,使用押金制,方便的支付手段以及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消费者参与和提升容器的归还率。除此之外,当模式常态化后,消费者出于「感到新奇「而将杯子带走的现象也会逐渐减少

今年 6 月美国的绿色体育联盟(Green Sports Alliance)发布了一份《可重用操作手册》(Reuse Playbook 2024),该手册是联盟发布的一系列绿色体育操作手册的一部分。这份手册解析了可重用模式为大型活动场馆带来的效益和机会,包括环境方面和经济方面,同时为场馆如何运用该模式提供了指引。这份手册的主要合作方之一是可重用解决方案提供商 Bold Reuse, 一家和 r.world 类似的企业。这样的操作手册的出现,体现了行业对绿色转型和解决方案的急切需求。

3 大型活动中的「可重用模式」在中国

在中国,倡导零废弃赛事的社会企业也在崭露头角。北京诺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Novaloop,简称「诺路环保」)成立于 2019 年,前身为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零废弃赛会项目团队。诺路环保为活动或场域提供零废弃管理系统咨询服务,有「零废弃音乐节」、「绿色马拉松」等品牌项目。诺路环保在 2018 年 MTA 天漠音乐节践行了垃圾分类、无纸化节目单、不提供一次性杯子和倡导观众自带杯的实践。2020 年,诺路与深圳大鹏万科新年马拉松合作,318 位跑者全程自带可重用的折叠水杯,并回收了 67% 产生的垃圾。

在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对负重比较敏感,多负重 1 斤都可能直接影响成绩。而同时,选手们也需要补充大量水分,因此主办方通常通过在补水点提供用完即弃的一次性杯子来弥补。而可重用的折叠水杯可以放进裤子口袋或腰包,其本身的重量可以忽略不计,也不影响补充水分。减少使用一次性杯,还可以减少地上的垃圾,有可能减少被绊倒或滑倒的风险。

2023 年,诺路环保与厦门体育集团在同安越野赛合作,主办方提前告知所有参赛选手不提供一次性水杯,建议自带饮水杯和餐具。在所有补给点提供罐装大桶水和便携垃圾袋,在选手赛事包中配备了可重用的硅胶水杯,并在补给点和终点区设置了四分类垃圾桶。

这些案例中可重用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多方合作。成熟的可重用服务提供企业、清晰的宣传引导、消费者的行动配合、活动主办方的支持、还有相关政策支持是促成可重用模式的几个要素。

目前,中国的可重用服务企业还较少,是一个潜在的发展领域。在模式发展初期,政策引领的作用尤其重要。前文提到的巴黎奥运会、比利时佛兰德地区的案例,以及脱胎于北京冬奥会的《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都证明,从政府主办的活动开始做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在招标时提出可重用的要求,扶持相关创新企业发展树立成功案例,将有助于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并创造更多绿色经济发展机会。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动建立可重用模式的卫生管理标准,消除消费者对卫生的担忧。

在全球环境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大型活动场所的可重用模式正逐步成为未来的趋势。巴黎奥运会的探索表明,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和质疑,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努力仍在不断深化。而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则为未来的更多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要真正实现这一模式的普及,离不开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和公众参与的合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大型活动和赛事能够勇敢尝试,将可重用模式作为常态化的环保举措,让「绿色奥运」的理念在更多的场合中生根发芽。每一步的努力,都是朝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迈出的坚实步伐。

(作者:环保机构「摆脱塑缚」特邀作者,康奈尔大学国际发展系博士候选人卢丹柠)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