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月 30 日,国内知名的商业智能数据服务商 QuestMobile 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 2024 年半年大报告。
7 月 30 日,国内知名的商业智能数据服务商 QuestMobile 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 2024 年半年大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4 年 6 月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为 12.35 亿,同比增加了 2200 万,同时,用户粘性仍在持续增长,移动互联网全网用户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 163.8 小时,同比增加了 2.9%。
这背后,一个新的现象是,上半年一线城市用户数量成为主要增长来源,同比净增了 1382 万,这也让一线城市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提升到了 9.3%,显示出上半年用户向一线城市聚集的态势明显。
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过去一年,AI 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AIGC APP 行业在所有互联网二级行业中脱颖而出,行业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QuestMobile 数据显示,2024 年 6 月,AIGC APP 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达 6170 万,同比增长 653.3%(净增了 5350 万)。
两大赛道「异彩纷呈」
随着各方持续发力原生的 AIGC 应用,以及各互联网大厂纷纷在自己的 APP 中内置 AI 应用能力,过去一年来,细分场景下 AI 生成式应用市场快速发展,「智能体」概念持续走热,逐渐形成了「社交娱乐」和「工具」这两大赛道。
「社交和娱乐」场景应用方面,游戏和文娱内容,满足了用户最基础的社交和娱乐需要,形成了一定的用户黏性,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而工具应用场景方面,AIGC 辅助内容生产,提高优质内容的产能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供给 To B 的营销内容和 To C 的消费内容实现创收,同样可以实现商业化闭环。
从应用上看,两大赛道已经成为最具吸引力的 AIGC 应用模式。AIGC 企业可以通过在 APP 中植入「子智能体」,或者是「智能体广场」的方式,让用户在 APP 里创建一个具备个性化形象、懂某个领域知识的人物。
不同于以前直播间只会跳舞、唱歌的「虚拟人」,这种「智能体」可以跟用户聊天,越聊越懂用户,还可以用到更多场景里。正是因为具备很强的场景属性,可以作为工具,解决单个场景问题,或为用户提供具体场景下的社交(娱乐)问题,这种「智能体」吸引了大量用户使用。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2024 年 6 月,主打通用工具导向的豆包、文心一言、天工、讯飞星火、通义、海螺 AI,以及主导社交娱乐导向的星野、我在 AI、WOW,月活用户分别达到了 2751.5 万、1134.1 万、563.0 万、326.5 万、266.1 万、229.5 万、385.2 万、52.7 万、24.6 万。
「两大模式」交相辉映
除了「两大赛道」,各方发力 AIGC 的模式也逐渐成型,从独立 APP 模式,到头部 APP 内嵌智能应用服务的模式,都已经为不少玩家带来了丰厚的融资和高额估值。
总体上看,独立 APP 模式依旧是最典型的服务模式,除了上面覆盖 C 端应用的 APP 之外,AIGC APP 也广泛覆盖各类 B 端场景,涉及商业文案写作、办公、数字人/智能客服、商业影音图像等,例如,视频脚本的「开拍」、广告素材生成的「美图设计室」、AI 配音的「魔音工坊」,月活用户规模分别达到了 83.1 万、75.3 万、50.6 万。
除了独立的 AIGC 类 APP,全网头部 APP 也已经纷纷布局嵌入式 AI,例如电商领域的智能导购、工具领域的智能助理等等,强化现有用户在 APP 使用中的便捷性、开发出更多人性化功能,增加 APP 使用黏性。以淘宝问问为例,通过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具备资深导购、生活助手、美食达人、旅行策划、灵魂写手等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商品挑选、推荐、行程建议等等功能。
显然,这将进一步加剧整个 AI 应用市场的竞争烈度。事实上,过去一年,AIGC 新增用户量,主要来自新一线、二线及三线城市用户。40 岁以下中青年是核心「尝鲜」人群,占比超过 8 成。尝鲜用户的不稳定性,也导致 AIGC 行业人均使用时长同比下滑了 23.5%。
作为对比,可以看到抖音旗下剪映 APP、快手旗下快影 APP 均陆续上线 AIGC 类玩法增强用户吸引力,月人均使用时长分别达到 50.2 分钟、45.2 分钟,同比提升了 7.1% 和 15.3%。
这也意味着,整个 AI 领域的竞争,即将从「跑马圈地」进入到「精耕细作」的阶段。无论是发力社交娱乐,还是发力通用工具,也无论是走独立 APP 之路,还是内嵌到头部 APP 中「润物细无声」,如何提升用户黏性。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