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经历了近 40 年信息化追赶、不断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后,中国的新一代乡村教师,有望带领农村孩子们,在 AI 时代和北上广深一起起跑。
最近大火的《乡下人的悲歌》,在中国可能缺乏足够的阅读语境。
在经历了近 40 年信息化追赶、不断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后,中国的新一代乡村教师,有望带领农村孩子们,在 AI 时代和北上广深一起起跑。
「青梅教师」在联想合影
联想全球总部 30 日迎来了 40 位特殊的「小镇梦想家」,他们是来自甘肃、云南、贵州、陕西等 13 个省市的乡村教师。通过联想组织的这场 AI 研学营,他们将在 AI 时代更好「领跑」。
40 位老师大多扎根乡村教育多年,也持续探索运用计算机、VR 设备、线上教育资源、智能教学软件和远程教学等科技手段,为乡村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体验,助力他们提升学习效果和能力。他们的努力被看见,并在 2022 年由联想集团、北京联想公益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青年报联合发起的「寻访 100 位青年张桂梅」教育公益(简称「青梅计划」)中脱颖而出,成为「青梅教师」。
「青梅教师」打卡联想未来中心
「青梅教师」在联想集团全球总部打卡
在联想集团,100位「青梅教师」都有自己的志愿者伙伴,这次,每位志愿者都给自己的「青梅」搭子写了一封信。
今天,他们在北京联想总部了解 AI 新产品和新技术,探寻让小镇孩子在 AI 时代不掉队的密码。
在这次研学营,联想特别邀请了中国计算机教育第一人、原北京景山学校教师沙有威。沙老师在现场分享了自己亲历的中国计算机 45 年来的发展史,从 1979 年景山学校引入全国中小学的第一台计算机,到「计算机普及从娃娃抓起」,再到机器人教育、直至如今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
中国计算机教育第一人、原景山学校教师沙有威老师向「青梅教师」分享自身亲历的中国计算机教育。
在见证中国计算机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壮大之后,沙有威认为计算机教育正在与时俱进,当下推动包括普及课程、科技活动、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的人工智能教育,将显著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北京市十一中学的宋衍老师正在分享AI应用
另一方面,北京市十一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的前沿探索中效果显著、受到大量关注。宋衍老师以「智能时代:从写作到教学的智能革新」为题介绍了十一学校在「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探索,比如在 2024 年初就成立了 AI 应用研究项目组,覆盖多个学科,探索大模型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在英语、文档写作、知识拓展、音视频整理等各方面率先使用 AI 工具等等,现在十一学校的探索经验已被多所学校借鉴使用。
北京联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晓林正在分享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青年教师将成未来乡村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联想将依托『青梅计划』,持续支持乡村青年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相互链接、成长,并推动乡村孩子数字素养不断提升。」——刘晓林
今年是联想成立 40 周年,「青梅计划」、「美好假期」、「萤火虫课堂」等公益折射联想持续深耕教育公益以回报社会。从成立初便将科技融入公益并持续投入,联想超一半公益项目与教育相关,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深耕 30 多年,服务超 20 万所学校。目前,联想已经为云南、四川、甘肃、内蒙古、河南等地累计捐赠了百余间智慧教室,并且构建起涵盖 1500 多所合作学校、300 多家行业企业、3000 多名产教融合师资、10 余个专业体系的教育产业大生态。
联想集团在江西九江修水县建成的 AI 科技馆,是一所以新 IT 为技术底座、用普慧算力加速的「未来科技馆」,也是全国第一所乡村小学 AI 科技馆。
联想集团已经踏上了引领人工智能变革的新征途,去年,作为「青梅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在江西九江修水县建成了全国首个乡村小学 AI 科技馆。未来,联想集团还将持续为乡村贡献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技术,让 AI 真正惠及每一个人,助力小镇教师和孩子在 AI 时代跨越数字鸿沟。
25 年前有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讲述一名学生突然辍学去打工,13 岁的乡村代课老师历经艰辛让他回归校园。中国青年报曾在头版头条刊发评论,点赞「青梅老师」是「在泥巴里挖星星的人」。在 AI 的时代,或许他们可以不必躬身,就可以借助 AI 的力量真正摘到「星星」。今天,联想集团向这 40 位「小镇梦想家」和背后千万名乡村教师呐喊: AI 时代,乡村孩子的科技梦想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