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探路,影视智能制作迈入量产期

摘要

制造《我的阿勒泰》,田园牧歌背后是影视工业化。

上海电视节刚刚顺利落幕,在备受关注的颁奖礼之外,好内容的井喷给行业和大众都带来了不少话题。

但在故事的 B 面,一场关于行业走向未来的拷问,才刚刚发出。

电视节某主题报告会上,「技术与艺术碰撞,中国影视工业化的春天到底何时才能来?」的问题,吸引了业内的注意。

一定程度上,这是一个被低估的重要问题,参与各方,各有各的解法:

国家与监管注重标准的制定与规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解法是:加强生产产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工业化、推动人工智能视频修复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是未来长期的发展方向。

企业更关心自身技术的应用。从通信角度出发,华为的答案是:将云服务与业务生产、采集、分发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

具体到流媒体平台,爱奇艺的思路则是推动数字化、工业化、智能化三步并进,加速中国式影视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报告会上,爱奇艺副总裁、智能制作部负责人朱梁总结爱奇艺在影视工业化探索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爱奇艺已经从「管理」和「制作」两个维度出发,通过影视制片管理系统、虚拟制作、制作上云等「产品+服务」全面赋能内容开发的全生命周期,实现项目评估、管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

其中,管理维度,爱奇艺开发了 Nexus 内容管理平台、制片管理系统、制片人 BI 系统等工具辅助内容开发和拍摄流程的效率提升;在制作上,则上线了 IQ Stage 虚拟制作系统、制作上云方案和一系列生产工具,配套的数字资产库、媒资管理平台等支撑体系,加速影视内容的一线拍摄与制作。

当前,爱奇艺已经先后在《归路》《虎鹤妖师录》《宁安如梦》等 70 多部影视内容使用了影视制片管理系统,《我的阿勒泰》《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等 30 多部作品实现了「制作上云」。

智能制作,正式进入「量产期」。

01 国产影视,迎来智能制作的收获期

理解爱奇艺的智能制作思路,一定程度上,一个月前上映的《我的阿勒泰》,正是一个最好的样本。

《我的阿勒泰》制片人齐康回忆:《我的阿勒泰》作为迷你剧内容虽然只有 8 集,也没有所谓的大场面与特效,但散文剧本+电影式创作+北疆实景拍摄,「10 集以下的内容所消耗的人力、精力、心血并不比长剧集少」,然而「小成本的片子经不起折腾。」

恰逢其时,《我的阿勒泰》剧本正式定稿的 2021 年,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 CEO 龚宇也正式提出「影视工业化」是爱奇艺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此后几年,爱奇艺自制内容管理平台、制片管理系统、掌上制片、虚拟拍摄、在线审片系统等应用相继落地并应用于实拍项目,爱奇艺「管理+制作」双轮驱动的智能制作体系正式搭建完成。

首先是管理的智能化。

其典型应用如爱奇艺早在 2021 年拍摄的《归路》。据《归路》制片人董润回顾,《归路》的拍摄需要剧组在阿勒泰、克拉玛依、北京三地进行 AB 组拍摄。如果采用传统模式,剧组将拉无数个群、打无数个电话,才能掌握不同部门每天的进度以及信息的通传。

但是采用爱奇艺开发的制片管理系统,软件以数字化的形式几乎覆盖了剧组现场工作的各个分支,作为制片人,他只需要打开系统,从拍摄的素材,到资金的消耗,再到演员的进度,所有信息都像生产车间一样一目了然地呈现在他面前。

系统界面演示,不对应真实项目 | 图片来源:爱奇艺

有了《归路》的经验,爱奇艺到了 2023 年正式制作类似情况的《我的阿勒泰》时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此时,爱奇艺已经有了一整套覆盖内容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制作体系,实现了项目评估、管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关键节点的智能化,并在商业剧集的制作上积累了实践经验

作为制片人,齐康选择将制片管理系统引入《我的阿勒泰》拍摄。通过将「所有的服装造型、道具、演员照片、拍摄素材都集中于一个系统内,导演、制片、剪辑等主创能清晰地查看,整个剧组的科学性、系统性、及时性和规范性都变强了。」

爱奇艺「掌上制片」 | 图片来源:爱奇艺

在《我的阿勒泰》中,制片管理系统帮助剧组人员,在 60 天的拍摄周期内,共上传 4951 条样片片段、345 张道具素材和 133 张美术素材,线上生产了 4217 条场记记录、60 篇通告和 63 条日报。

管理上云之后,是无缝衔接的制作上云。在制作环境中,爱奇艺推出了 IQ、Stage 虚拟制作以及制作上云和一系列生产工具。

在制作环节,按照传统模式,拍摄流程完成后,制片团队还需要 1-3 天时间进行手动拷贝和素材转码,剧组人员需向制片申请特定素材,制片将其添加水印并逐一发送。流程繁琐滞后且难以保证安全。

但通过无感上云、制作上云,借助爱奇艺自研的 DIT 软件以及 QClip 媒资系统,素材可以做到转码时系统后台自动同步到云端并在制片管理系统中与掌上制片的场记信息实时匹配同步,主创在云端即可查看、搜索和分类素材,并可以同步下载样片和场记元数据,从而大幅提升剪辑的效率。最快拍摄当天就能看到样片。并且在过程中,做到了素材有严格的权限设置,通过增加用户个人水印,防止泄漏。

图片来源:爱奇艺

艺术上的坚持+技术上的智能制作加持,使得一共 8 集、时长 300 分钟的《我的阿勒泰》,刚一上线就爆火:在豆瓣上,获得超过 24 万人参与,总评分 8.9 分,成为 2024 国剧豆瓣评分 TOP1。甚至,让整个阿勒泰的旅游旺季从 6 月提前到 5 月,接待游客 267 万次,创收 22 亿。

但对爱奇艺而言,这部剧的意义不止于财报上的收入以及点击量的多寡。重要的是,它的成功验证了爱奇艺影视工业化的创新方向:生产上,数字化剧组将成为行业内容生产的标配;题材上,不以特效大片为标杆,中国「影视工业化」也能交出自己的答案。

02 影视工业化时代,让「阿勒泰」从现象级变标配

如何定义影视工业化,中国的影视工业化,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一度是中国影视人探索了二十多年的命题。

相比好莱坞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就已经成熟的流水线以及丰富案例积累,中国的影视工业化始于 2002 年张艺谋启用海外特效、服装、摄影、后期团队的《英雄》,兴于近些年的爆款电影《流浪地球》系列、《封神》三部曲。场景搭建、特效后期的进步,让中国式科幻、大片在制作水平,开始直逼国际一线水准。

但工业化只局限于视效内容的呈现吗?

以海外的漫威系列内容为代表,炫酷的特效之外,通过严格的部门权责标准化,漫威系列大部分电影都可以严格控制用 2 亿美金上下的总成本创造出稳定的高收益票房。

这种工业化的本质,其实是整个影视作品的生产制作再到宣发全链条,都能做到项目化,数字化,标准化,流程化。

对爱奇艺来说,这不仅需要单个制作流程的工具提效,更重要的是建设系统的数字化能力,在内容生产环节中,将数据打通范围更广、做到时效更强,并使得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协同起来,进而让所有的高质量原创内容的生产更加高效稳定,成为长视频平台健康发展的最重要保证。

要完成这一目标,爱奇艺三步并进:

其一是生产环节的标准化与数字化,建立数字化剧组。过去,国内的影视制作虽然在技术上完成了大片式的「工业化」,但创作现场与制片管理层面,依然处在比较原始的作坊式传帮带阶段。进而导致低效、盲目、浪费和难以积累。只有通过不断完善项目评估、管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才能创造工业化和智能化发生的前提。

在数字化的基础之上,则是生产进度实时反馈和各部门高度协同,各流程的标准化和供应链管理的工业化。通过数字化以及优秀历史经验的沉淀,让整体内容产出的质量与成本,变得可控与规范。

更进一步,则是智能化普及。借助大数据、AI 等技术对各生产环节赋能,通过生产资料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和训练,以超级智能彻底改变内容生产的方式、改变平台与创作者及用户的生态关系。

在这其中,生成式 AI 模型与虚拟制作的结合,目前正是爱奇艺在内行业不断探索的重要方向。

例如郭帆导演就曾透露,在《流浪地球 3》以后,将大量使用人工智能场景,构建动作以及空间关系。

而在爱奇艺内部,这种探索已经贯穿了多个爆款剧集的拍摄。比如《风起洛阳》中的宏大场景,进行了三维扫描,做成 LED 屏前拍摄的数字资产。最新的项目《大梦归离》,爱奇艺则将其打造成为了业内虚拟制作量级最大、场景最多的剧集项目,此外,爱奇艺还与美术师一起训练了一个基于《大梦归离》美术风格的 GenAI 模型,并进入爱奇艺的数字资产库, 后续可以用于高效生成宣推和二次创作的物料。

创作文本层面,爱奇艺则将自身的影视资料数据与大模型结合进行训练和微调。开发了针对影视产业场景的生成式 AI 垂类应用,并形成自己的影视文学大模型,目前已经接入了爱奇艺研发的小说和剧本评估工具,对剧本场景和人物的拆解准确率也已超过 90%。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不久前的 2024 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期间,将这种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联总结为:人工智能对于影视行业的意义在于降本、提质、增效以及扩大资产。未来不需要那么多的投资,我们就能够基本完成 60 分的技术层面的竞争,制作对内容生产的制约会减少,但是创作反而会进一步增加,人们会用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手段去解决创作上跟人工智能创作的东西不一样的地方。

影视工业化不等于特效大片,《我的阿勒泰》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中国式影视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但如何让阿勒泰,从现象级变成工业化的标配?

《我的阿勒泰》取景地 | 图片来源:爱奇艺

过去稀缺的资源,难以量化的经验,使得影视工业化只能在好莱坞与知名导演的圈子里小范围流传;但在国内,以爱奇艺为代表的流媒体,通过「智作」创新实践,最终将让内容生产最终达成「可预期、高质量、高效率」,这或许是中国影视工业化一条更加务实的路。

既懂技术也懂艺术,则是爱奇艺为代表的流媒体参与影视工业化的群体画像。

爱奇艺 CTO 刘文峰曾这么形容旗下的智能制作部门:技术与导演、摄影、美术、灯光、演员合二为一。一半是穿着格子衬衫的工程师,一半是留着长辫子的艺术家。技术和艺术双向奔赴,才能把创作者的创意落地,提高效率、拓展想象力,内容生产才能达成「可预期、高质量、高效率」。

无论是工程师还是艺术家,都有着率先尝试的勇气和能力。爱奇艺是国内首家引进、应用与推广 IMF(Interoperable Master Format)可互用母版格式的视频平台,也是首个全量 HDR 内容可支持 HDR Vivid 高动态范围视频标准播出的流媒体平台。此外,爱奇艺还首次将虚拟制作用于商业剧集、首创制作上云、率先推出影视内容 AI 搜索、率先上线影视智能配音系统……

这种探索,事实上也是中国影视工业化摸索的缩影:

我们不必活成好莱坞的样子,也不必只争高峰,不见高原;

用技术的力量,让阿勒泰式的优秀内容从现象级爆款变成行业标配,或许才是中国影视行业该走的路。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