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很后悔卖掉英伟达股票;传苹果 AI 入华入欧生变;多家 AI 公司绕过网络标准抓取新闻出版商网站内容

摘要

虽节能潜力巨大,但微软已停止水下数据中心实验项目; Meta Ray-Ban 智能眼镜视频录制时长提升至 3 分钟

没有授权也没关系,多家 AI 公司绕过网络标准抓取新闻出版商网站内容

6 月 24 日消息,据路透社上周六报道,专注于「内容许可」领域的初创公司 TollBit 近日向新闻出版商发出警告称,多家人工智能公司正在规避出版商用来阻止抓取内容的常见网络标准,并将抓取的内容用于训练生成式 AI 系统。

这一消息是在 AI 搜索初创公司 Perplexity 与媒体《福布斯》之间就同一网络标准公开争执的背景下发出的。Tollbit 将自己定位为内容匮乏的 AI 公司与愿意与他们达成重大许可协议的出版商之间的「媒人」。

自称代表 2000 多家美国出版商的贸易组织「新闻媒体联盟」也对这一行为表示担忧——AI 公司对出版商设置的「禁止抓取」机制或「robots.txt」等工具置若罔闻。该组织主席 Danielle Coffey 表示,「如果 AI 公司无法停止大规模抓取的话,我们就无法通过有价值的内容获利,也无法为记者们支付报酬。」(来源:IT 之家)

将 Apple lntelligence 引入中国有难度,苹果和百度谈崩了?

为了让 Apple Intelligence 登陆中国手机市场,苹果需要和本土供应商合作。苹果在 2024 年 WWDC 大会上揭晓了这款基于 AI 的新技术,计划 2024 年内在美国首发。Apple Intelligence 向其他语言和地区的扩展,需克服法规差异,这可能导致国际发布延至 2025 年初。

据报道,苹果正积极物色合作伙伴,其中包括与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的接洽,旨在解决人工智能产品限制及数据必须存放于中国服务器的规定。苹果原本希望利用自家的大型语言模型和 OpenAI 合作,为 Siri、ChatGPT 及 Apple Intelligence 赋能,但监管机构要求其采用已经获批的中国公司大模型。

尽管一度有传闻称苹果已与百度达成协议,但随后被澄清,双方仍在协商中。目前,苹果 iPhone 的市场份额有轻微下滑,目前仍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品牌。(来源:手机中国)

 

苹果因欧盟规定推迟在欧洲推出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

6 月 23 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苹果公司日前表示,由于欧盟新竞争规则带来的「不确定性」,当今年在其他地区推出 iPhone 新 AI 功能时,将不会在欧洲推出这些功能。

苹果公司在发给外媒的声明中表示,由于正在研究如何使新功能符合欧盟的竞争规则,推出时间将会有所延迟。由于《数字市场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带来的监管不确定性,苹果认为今年无法向欧盟用户推出这三项新功能:iPhone 镜像、SharePlay 屏幕共享增强和 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来源:TechWeb)

 

虽节能潜力巨大,但微软已停止水下数据中心实验项目

 6 月 23 日消息,微软悄悄结束了始于 2013 年的 Project Natick 水下数据中心 (UDC) 实验项目,该公司云计算运营和创新部门负责人诺埃尔・沃尔什 (Noelle Walsh) 确认了这一消息,她表示:「我们不会在任何地方建造海底数据中心。」

不过沃尔什也指出,「这个项目是成功的,让我们学习了很多海底作业、服务器防震以及对服务器影响方面的知识,我们将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来源:IT 之家)

 

告别 1 分钟限制,Meta Ray-Ban 智能眼镜视频录制时长提升至 3 分钟

6 月 23 日消息,Meta 公司为旗下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推送了更新(版本号 6.0),其中一项重要改动就是提升了眼镜视频录制功能的时长限制。尽管内置摄像头是 Ray-Ban Meta 的亮点之一,却也因为功能上的限制而饱受诟病,首先是只能录制竖屏视频,其次每次最长只能录制一分钟。

此次更新解决了其中一个痛点,将每次录制时长上限提升至 3 分钟,是原先的 3 倍。值得注意的是,该功能的更新似乎是分批次进行的,部分用户更新至 6.0 版本后仍未出现这一变化。(来源:IT 之家)

继 OpenAI 之后苹果又要与 Meta 携手?或将其 AI 模型整合到苹果智能平台

6 月 23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激烈竞争中,苹果似乎正在考虑与其长期竞争对手 Meta 展开合作。

据知情人士透露,Facebook 母公司 Meta 正与苹果已就一项潜在合作进行讨论,该合作计划将 Meta 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整合到苹果最新推出的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平台中。苹果智能是为 iPhone 和其他苹果设备专门打造的人工智能系统。

Meta 及其他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均期待通过类似合作,能够借助苹果在 iPhone 上的庞大用户基础和强大的分销能力,将他们的技术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来源:腾讯科技)

 

传 SpaceX 计划 2029 年登陆火星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其火星样本返回计划征集并选出新一轮提案之后,澳大利亚一位 X 用户提出的信息自由申请分享了该机构遴选过程的细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本月早些时候公布了火星样本返回计划的最终入围者名单,其中不乏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等航天领域的大牌企业。

第二级星际飞船的隔热罩,它正穿过等离子体,准备返回地球。图片:SpaceX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现在,这份文件进一步揭示了他们计划从火星表面带回"毅力号"漫游车采集的样本的细节,而在这些细节中,还包括 SpaceX 登陆火星计划的暂定时间表。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SpaceX 建议在 2029 年进行示范着陆,「星际飞船」还允许着陆器和上升飞行器的「质量/体积显著增大」。(来源:cnBeta)

 

特斯拉全球员工仅剩下约 12 万人 今年已裁员超 14%

据美国 CNBC 报道,近日,特斯拉的全球员工总数略高于 121000 人,这一数字包括临时工。与去年底相比,特斯拉员工总数已大幅减少,显示出该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的裁员幅度已超过 14%。

此前,马斯克在 4 月 15 日发出的全员邮件中已明确表示,特斯拉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超过 10% 的员工,预计影响人数超过 1.4 万人。美国和中国作为特斯拉的主要市场,成为了裁员的重灾区。(来源:中关村在线)

 

麦肯锡调查:近半美国电动汽车车主考虑重回油车阵营

6 月 23 日消息,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最新调查结果令人惊讶。这项调查面向全球 3 万名经常使用交通工具的个人,其中有 29% 的电动汽车主表示可能会改回燃油车。在澳大利亚和美国这一比例更高,分别达到了 49% 和 46%。

麦肯锡给出了调查结果背后的原因。根据他们的研究,电动汽车车主想要换回燃油车的原因主要有几个: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动汽车总体拥有成本过高以及长途旅行受限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一直是电动车领军企业在努力解决的难题。例如特斯拉早在 Model S 初代车型上市之初就着手在美国建立庞大可靠的快速充电网络。也难怪这项调查的结果遭到了电动车倡导者的质疑。(来源:IT 之家)

古尔曼:苹果「平价版」Vision Pro 头显需配合 iPhone / Mac 才能使用

6 月 23 日消息,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在最新一期 Power On 实时通讯中透露苹果正在开发「平价版」Vision Pro,这款代号为 N107 的头显据称 FOV 视角将会更窄(IT 之家注:现款 Vision Pro 为 100 度左右),据称将需要连接 Mac / iPhone 才能使用,逻辑类似 Apple Watch。

古尔曼重申,苹果希望「最早在 2025 年底」推出更平价的 Vision 头显,尽管如此,苹果仍在「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时保留关键功能」,作为比较,现款 Vision Pro 头显起售价为 29999 元。(来源:IT 之家)

 

高通开放 AI 模型,助力开发者打造骁龙 X Elite 平台智能应用

6 月 23 日消息,在今年稍早的 Computex 大会上,高通发布了骁龙 X Elite 平台,发布会上该公司几乎只强调了该系列芯片的人工智能 (AI) 能力,对 CPU 和 GPU 的介绍则寥寥无几。然而,要想发挥高通 Hexagon 神经处理单元 (NPU) 的强大性能,就需要能与之匹配的 AI 软件。

好消息是,高通现已针对其 45 TOPS 的 Hexagon NPU 开发、优化并验证了 AI 模型。注册开发者可以前往高通的 AI Hub 获取这些预训练模型,快速构建人工智能应用。

高通官方表示:「高通 AI Hub 现已为所有人提供了计算模型。立即注册,即可在骁龙 X Elite 平台上运行、下载和部署优化的 AI 模型。」(来源:IT 之家)

少赚 1500 亿美元,软银创始人孙正义称「很后悔卖掉英伟达股票」

6 月 23 日消息,在近日举行的软银集团股东大会上,公司创始人孙正义称:「我很后悔卖掉英伟达股票。」就在他说这句话前两天,英伟达一度超过微软,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软银旗下愿景基金于 2019 年出售了所持有的 4.9% 英伟达股份,获得了 33 亿美元(当前约 240.23 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回报。按照本周五收盘的市值计算(3.11 万亿美元),如果软银当初继续持有这些股份,如今价值将达到约 1500 亿美元(当前约 1.09 万亿元人民币)。(来源:IT 之家)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