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 机箱除了为硬件提供安装和保护外, 另一个更重要的基本功能就是散热
前言
大家都知道, 机箱除了为硬件提供安装和保护外, 另一个更重要的基本功能就是散热, 在组装电脑前就要考虑好。特别对于高端配置的用户来说, 越是高端的配置, 功耗就越大, 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也就越高。如果机箱的散热能力不足, 热量会迅速堆积, 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 甚至可能损坏硬件。
因此, 机箱内部散热除了风扇以外, 更重要的是风道设计, 这样才能加快排出内部热空气。而说到机箱风道, 就不得不提主流的上下风道设计, 它利用空气对流的自然规律, 更高效地吸入冷空气排出热空气。最近在网上看到硕一推出的凤凰 U320, 这款果风设计的 M-ATX 机箱采用上下垂直风道设计的同时, 还拥有 8 万个精雕细孔和大小穿孔的散热设计, 据说效果非常出色, 所以买了一个回来体验。
散热测试
U320 到手后, 发现机箱采用一体成型工艺打造出 U 型结构, 不仅显得机身小巧, 搭配上下双铝合金提手设计, 还显得更加「果里果气」。不过这次我不准备聊外观, 主要是看机箱的实际散热效果。
测试硬件使用的是 AMD R7-7700 和微星 B650M 迫击炮, 显卡为七彩虹 RTX 4060 Ti Ultra W DUO OC 16G, 电源则是硕一自家 650W 的 SFX。测试条件为室温 26℃, 双烤 30 分钟。测试水冷和风冷这两种散热方案, 在机箱内分别不增加额外风扇和装满风扇的散热差异。
首先测试的是下压式风冷。
其中 CPU 温度 82.6℃, 频率约为 4.45GHz, 功率 90W, 风扇转速 2603RPM;GPU 温度 69.1℃, 频率 2105MHz, 功率 165W, 风扇转速 1871RPM。可以看出 U320 通过自身的散热优势, 把温度控制在安全值以内。在这样小巧的容积下, 机箱风冷的散热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
因为选用的下压式风冷散热器体积较大, 对机箱后窗风扇位产生了一定影响, 所以由原机箱支持的 6 把风扇减至 5 把。
加装风扇后的 CPU 温度为 74.8℃, 频率约为 4.5GHz, 功率 90W, 风扇转速 2614RPM;GPU 温度 67.1℃, 平均频率 2205MHz, 功率 165W, 风扇转速 1788RPM。
同样环境双烤下,CPU 下降 7.8℃,GPU 下降 2℃。这明显的散热差距除了大小穿孔辅助快速降温以外, 还有硕一自家 8cm 的机箱风扇功不可没。烤机过程不仅风扇噪音很小, 风量和风压还明显优于其它同类产品。
下面轮到 240 水冷方案, 未加装机箱风扇情况下测试。
测试得到 CPU 温度为 73.1℃, 频率约为 4.57GHz, 功率 90W, 风扇转速 1901RPM;GPU 温度 70.8℃, 平均频率 2250MHz, 功率 165W, 风扇转速 1924RPM。
都是无机箱风扇下双烤, 水冷散热效果提升颇为明显, 超过了 12.9%。这不得不说一下搭载的硕一 240 水冷了, 即使在硬件长时间高负载运行下, 也能让温度表现良好。而且白色的水冷安装好之后, 确实让整机颜值和质感有明显提升。
现在是 240 水冷加 5 把机箱风扇测试。
在添加机箱风扇后,CPU 温度 69.7℃, 频率约为 4.7GHz, 功率 90W, 风扇转速 2564RPM;GPU 温度 66.7℃, 频率 2340MHz, 功率 165W, 风扇转速 1781RPM。
虽然因为水冷支架所限, 后窗位置和风冷方案一样少装了一个风扇, 但是 CPU 频率提高约 3% 的同时温度也下降了 3.4℃。这样的散热效果完全可以和许多 ATX 规格的机箱一较高下, 除了能保证高端平台稳定运行外, 对性能比较看重话, 频率往上超一超也是没有问题的。
总结
硕一凤凰 U320 这款 M-ATX 机箱, 凭借上下垂直散热风道、8 万个精细散热孔等设计, 展示了出色的散热性能。在测试中, 无论是 240 水冷还是下压式风冷方案,U320 都能稳定发挥硬件性能。特别是在加装风扇后, 机箱散热效果更佳, 温度显著降低, 同时噪音控制也相当到位。总体而言,U320 不仅在外观设计上小巧精致, 还在散热表现也超出预期, 就算要求高性能平台的用户也能满足使用。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