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极越夏一平:大模型训练不是比谁数据多,而是比高质量数据

摘要

在 AI DAY 大会上,百度的三项最新 AI 原生科技——自动驾驶、LD 地图、人机交互领域的创新技术亮相。

​近日,极越在北京举办了行业首个汽车 AI 技术大会——AI DAY 2024。在这次大会上,极越 CEO 夏一平发布了 OTA V1.4.0 新版软件,这是极越 01 在 90 天内连续推出的第 3 次、上市后的第 5 次 OTA 升级。这次升级不仅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互联、三电等多个领域,还解决了 5300+用户反馈问题,为用户带来了更加舒适、便捷、有趣的智能出行体验。

在 AI DAY 大会上,百度的三项最新 AI 原生科技——自动驾驶、LD 地图、人机交互领域的创新技术亮相,并将应用到极越汽车机器人中。这些技术的融合不仅提升了极越的智能驾驶能力,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在发布会结束后的专访环节,极越 CEO 夏一平提到了极越在 AI 大模型的部署和优化方面的领先地位。通过云端训练和端侧部署的策略,极越成功地实现了高性能和低延迟的智能功能。这种策略不仅减少了对网络的依赖,还确保了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极越的 AI 模型迭代速度之快,达到了平均每天一次的惊人水平,这在行业内是绝无仅有的。

在谈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时,夏一平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变革,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极越将自己定位为汽车机器人,这一理念不仅预示着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夏一平表现出了极越的自信和开放态度。他认为市场足够大,欢迎更多的竞争者加入纯视觉技术的竞赛。同时,他也指出极越在软件架构和电子架构方面的领先优势,这将为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提供坚实的基础。

夏一平还提到了极越在端到端技术应用方面的努力,以及如何通过高质量的数据和强大的 AI 大模型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体验。他强调,极越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极致的智能驾驶体验,而不仅仅是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最后,夏一平坦诚地讨论了极越在销量方面的挑战,并分享了公司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做的努力。他强调,极越正在积极地进行组织迭代和市场策略调整,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

Q:极越如何有效地部署和优化 AI 大模型,以在汽车领域实现高性能、低延迟的智能功能?如何平衡算力需求、能源消耗和实时性要求?另外,极越的纯视觉智驾路线是如何实现实时的环境感知和准确的决策制定?如何应对复杂路况和不可预测的行为,以确保车辆安全稳定地行驶?

夏一平:首先,我们布局比较早,在行业内比较领先,早在 2021 年就开始规划和部署 AI 大模型。

大模型分为两种,一种是云端,一种是端侧。我们现在基本就是云端训练、端侧部署,端侧再做优化。减少对网络的信赖,以实现高性能和低延迟。而且,我们的迭代速度非常快,全年 AI 模型迭代次数达到 324 次,而且是真正上车的模型,基本平均一天就有一个模型上车。

算法、算力、数据三要素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极越的智驾计算拥有 2.2 EFLOPS 的 GPU 算力,而且整个数据存储以及有效训练时长、带宽都是行业内非常领先的。

另外,大模型并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相应的匹配,包括匹配合适的算力。

第二个问题,极越的纯视觉是百度最早为 L4 智驾而开发的,对场景的算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已经经历 8000 多公里里程的安全无事故运营,有很强的优势。

而且,我们拥有百度最新研发的视觉大模型 VTA(Vision Takes All),它具有目标检测、实时建图、时序跟踪、场景的阅读理解能力四大核心能力,支持总共 101 类建图场景,基本上是覆盖了 100% 的道路元素,而且整个建图的精度是达到厘米级,可以更敏捷的对发生的事件做决策,也能更端到端去推理和执行,从而更好地确保安全行驶。比如在最难最复杂的路口道路构建情况下,我们才有能力完全重建路口,这是完全不一样的能力,不是靠模型一个个训练再把它串起来。

因为北京的 PPA 刚开始,虽然我们现在还有高精地图,但很多体验上的能力其实没有差别,可以感觉到安全性比很多车体验要好很多,我们有足够多的数据、覆盖足够多的场景,可以训练足够多的场景,可以覆盖更多长尾的 Case,那么产品的体验就会越好。

总有来说就是数据足够多、算力足够大、训练足够频繁,用最快的速度自我成长。

Q:今天的发布会跟大模型有关,请问大模型客观的标准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指标?另外,请问您觉得大模型和非纯视觉矛盾吗?极越在三电和其他技术方面有何优势?

夏一平:当前,许多大模型其实只是一个噱头,很多人也不清楚大模型具体是什么。大模型是一个概念,是一种 AI 学习并逐步成长的计算方法,不同的算法有不同的模型,有语言大模型、感知大模型、端到端大模型。

应用于汽车上的大模型,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上车体验,极越的大模型上车体验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做得是最好的,比如最新的 1.4.0 版本功能,目前市场上是看不到第二家的。

关于三电技术,我认为今年可能已经走到尽头了。想在三电方面拉开差距几乎是不可能的,无论是电池、充电、电机,现在都越来越同质化。真正能够突破,赢得市场的只能是看智驾能力的高低,以及智能化体验的优劣。

整个世界都在向着 AI 方向变化。我们会被 AI 的产品所围绕。所以,如果你的车不够智能,不是 AI,你会觉得跟不上时代。

Q:在纯视觉路线上,小鹏等许多玩家也在加入,请问您怎么等待这样市场竞争?第二,极越的智能语音做得非常好,拥有非常强悍的智能体验,未来还会有哪些智能化迭代?

夏一平:首先,市场很大,欢迎更多的友商加入到纯视觉的竞赛中来。

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竞争,行业的进步迭代也是需要竞争来推动。

在智能汽车的时代,核心的竞争力是软件架构和电子架构,在这些方面,极越可以说是领先行业两代到三代。

极越是中国第一家整车做 SOA 化的公司,让车辆对各个下层模块的能力有更好的跨域调度,实现底层操作系统所有域控全时云端更快、更安全的 FOTA 体验,还包括行业首个 SOA 化舱驾融合,形成系统级的安全冗余。这些开发难度很大,但我们坚持做下来了。

而且,极越拥有全车冗余环路的千兆以太网作为骨干网络,承载 AI 能力,实现全域融通、端云融通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

Q:在端到端开发方向,特斯拉有百万级的用户数据做训练,请问极越实际采集的数据和大模型生产出来的数据,它的比例是多少?

夏一平:特斯拉的数据采集不光是靠用户端采集的数据,也有许多是专人专职去做数据采集,然后进行训练的。

特斯拉现在许多事情做得比较好,迭代的速度也比较快,这点是要肯定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它不是一步登天的,也是靠长期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大模型训练比较核心的东西不是数据比谁多,而是比谁有更多的高质量数据。数据质量很重要。数据质量不好,训练出的模型可能就是有缺陷的。

我们是由百度 AI 大模型赋能的,百度在 AI 大模型方面有着十多年的经验积累,无论是数据还是算力都是行业领先的,所以我们现在迭代的速度也非常快,每个月都有一次 OTA,真正做到了让用户月月开新车,这在行业内是唯一的。

Q: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自动驾驶对于消费者购车支付过程中的权限在降低,这种情况会反过来影响到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节奏吗?您觉得自动驾驶这种功能级的应用,对车企的成长撬动作用有多大?

夏一平:首先我觉得到今年年底,头部的智驾驾驶玩家和第二梯队就会拉开巨大的差距,因为 AI 数据迭代的飞轮一旦起来之后,成长是非常快的,不给后来者超越的机会。

我不太认可消费者对智能驾驶购买意愿低的说法。在极越之前,整个行业中的智驾更多的是在做噱头,它不是真正的智驾,所以会免费。我自己在一线经常跑的,门店待的非常多。事实是越来越多的用户想买智驾的车,而不是越来越少的用户买智驾的车。

从极越的用户数据来看,越来越多的用户主动想要买有智驾功能的车。

科技的发展是不会倒退的,包括现在的 AI 技术发展,GPT 大模型,以及整个 AGI 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将非常有效的推动整个智驾的飞速发展。我觉得时代不会倒流,科技也不会倒流。

Q:刚刚提到文心一言与 SIMO 的打通,想请问,文心一言在覆盖车机领域的能力够用吗?像车机领域的大语言模型应用部署,有哪些方向会成为车厂的竞争核心方向?

夏一平:现在不是应用时代,过去的娱乐系统是把娱乐系统当做零部件装到车上,而我们做的事情是从智能汽车的底层重新架构,电子架构、软件、OS、SOA 再到大模型,是完全按照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迭代,这是为什么优势在于我们一出生就从第一行代码写起,正是因为我们有了全新从第一行代码的机会,所以才有现在的软件架构。

极越现在在 AI 智舱方面做的事别家做不了,并且不是因为芯片的问题。

文心一言在极越 01 的上车,并不只是一个新增应用,它更像一个 OS 系统,可以从底层与 SIMO 进行充分融合,并与软件架构完美匹配。

文心一言是语言大模型,而大模型就是未来的 OS。也只有把大模型当做原生 OS 来开发,才能做出更好的智能体验。

Q:极越的销量数据似乎没有给出正向的反馈,想问一下咱们是怎么看待目前的销量,以及有没有思考核心问题在哪里。

夏一平:今天听了发布会,老师们也知道我们的问题在哪,我们自己也反思过,和理想最近的反思有点相似,以为把车造出来是 1-10 的过程,其实发现还是 0-1 的过程。

我们在前期的目标用户找得不够精准。当把车卖给非目标群体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困难,当我们把车卖给科技爱好者的时候,甚至都不用介绍车的优势,消费者就会买单。

我最近很多时间都在一线跑,去到销售门店亲自卖车,和用户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更好地知道做错了什么,做对了什么,以及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极越是 2023 年 8 月份开始成立,极越 01 上市也才 4 个多月,比较年轻,面临挑战非常大。作为一个新的品牌、新的品类产品,当一个用户进入我们门店的时候,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我要买车,而是这个品牌是什么牌子,能不能相信。这也是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

当品牌还在建立认知的过程中,我觉得应该把多把用户带上车,通过卖场景、卖体验,这也是我们产品的优势所在。而不能去卖配置。

另外,从 1 月份开始,我们加大了对直播的投入,包括我自己也出来直播,加强对科技的宣传,吸引对智能化有需求的人群进店。

目前,我们整个销售团队正在进行变革,整体的数据正在发生好转。就像我们的软件升级迭代的速度很快一样,我们的组织迭代也很快,所以我们坚信,我们还是有机会的,请各位拭目以待,相信极越不会让大家失望。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