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 2023,「科学教育」成为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始终的关键词
回望 2023,「科学教育」成为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始终的关键词。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是各类教育主体亟待思考的问题。学而思素养积极响应时代需求, 升级迭代了科学思维、科学实验、机器人编程等多元素养课程, 着力点燃青少年心中的科学火花, 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家精神。
科技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 而是要点燃青少年心中科学思维的火焰。过去一年, 学而思素养开发了一系列培养青少年科学思维的创新课程, 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独特的学习任务,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年 6 月, 学而思素养与腾讯教育共同推出「学而思火星探险主题课」, 其采用 3D 虚拟仿真技术, 并利用中国科学院提供的真实火星环境数据, 将学员引入火星情境之中进行沉浸式科学考察, 更好地激发了学员对科技的兴趣。今年 2 月, 学而思素养推出「搭建我的航天梦」主题活动, 携手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 为学员提供了一个充满挑战与趣味的航天科普实践平台。在活动中, 孩子们亲手设计和制作航天器模型, 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科学思维」得到了充分锻炼。
学而思素养亮相首届科学教育博览会
除科学思维引导外, 学而思素养同样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 并开设了一系列科学实验课程。学而思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科学实验课结合了 STEAM 教育理念, 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鼓励孩子勇于提问、深入研究、独立思考、灵活运用, 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据了解, 学而思素养的科学实验课曾受邀走进北京市八一学校, 教师团队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实验教具, 以生动活泼的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 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全流程。通过专业的实验演示和细致的讲解, 为到场的学生们打造了一场科技盛宴,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编程是学而思素养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第三块拼图。23 年以来,AI 技术呈现井喷式发展, 编程越来越成为一门面向未来的世界性语言。为把握时代趋势, 学而思素养与众多科技教育企业展开合作, 打造了一系列「编程+」模式的跨学科融合课程。去年七月, 学而思素养引进乐高®教育系列产品到素养课程中, 并基于自身在数感、图形等独到的课程设计和教研能力, 在从玩到学的过程中建立起清晰路径, 打造了完备的教学体系和匹配的课程产品。课程中, 孩子们不仅能够运用乐高积木组装机器人并通过简单编程操控, 同时提供参与国内外机器人科创比赛的宝贵机会, 持续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与科技素养。
学而思素养学员体验 wonderland 编程平台
经过多年努力, 在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学素养培养的业务上, 学而思素养已经打造出一系列优质创新课程。去年 12 月, 学而思素养登陆首届科学教育博览会, 作为现场唯一沉浸式场景, 学而思素养的展区吸引了很多孩子前来打卡体验。在这里, 孩子们可以进行沉浸式火星场景体验、感受腾讯 3D 虚拟仿真技术首次应用课堂的效果、在 wonderland 自研编程平台上进行 AI 学习……今年的上海市校外教育展示会上, 学而思素养同样受邀参展, 其中 「火星研学课」获得了首届上海市校外科技教育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这不仅是对学而思素养「火星研学课」课程产品设计的肯定, 也是其「激发兴趣, 学以致用」教育理念的高度认可。
「火星研学课」获得上海市校外科技教育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
科技创新, 人才是智慧引擎, 教育是源头活水。从长远来看, 学而思素养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科学素养课程, 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水平, 培养出更多对科学有热情和理解的年轻人。不仅在微观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更能为我国未来的科技创新和普及做好准备基础。学而思素养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 学而思素养将继续坚持以终为始, 着眼于未来, 以准备当下——以创新素养为核心, 着力培养科学思维, 和孩子一起, 以更积极的姿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来源: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