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低碳公共建筑样本落地无锡,极熵科技以 AI 创新驱动碳中和

摘要

近日, 在建筑可持续发展领域, 极熵科技设计并实施的低碳公共建筑新地标

近日, 在建筑可持续发展领域, 极熵科技设计并实施的低碳公共建筑新地标——落地于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的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中心引起行业关注, 并相继获得中国工程院高翔院士和迪拜金融服务局原主席赛义卜·艾格纳 (Saeb Eigner) 等多位专家的高度评价。

「低碳促进中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希望未来能够与极熵科技一起, 在中东地区乃至全球共同推动绿色及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投资和建设。」赛义卜·艾格纳在近期参观低碳促进中心时表示。

图:迪拜金融服务局原主席赛义卜·艾格纳 (左) 参观低碳促进中心, 并与极熵科技创始人&CEO 孙东来 (右) 探讨可持续能源系统建设

此前,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也在参观低碳促进中心后, 对极熵科技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赋能表示认可, 认为极熵科技在能碳管理和碳足迹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具有前瞻性, 对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图: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 (右) 在极熵科技创始人&CEO 孙东来 (左) 的陪伴下参观低碳促进中心

低碳促进中心是国内低碳公共建筑的新地标, 也是极熵科技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将最新 AI 能碳管理技术应用至建筑业的最新实践。其「操盘手」极熵科技, 是国内头部 AI 能源资产管理企业, 运用自研的 AI 算法技术, 为客户创造高达 20% 的能源资产收益率提升,2023 年营收过亿。本次项目中, 极熵科技为低碳促进中心打造了全生命周期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不仅能实现建筑运营期碳中和, 也可对光储直柔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合理蓄能调峰, 实现能碳双控。

低碳公共建筑标杆的碳中和之路

在无锡这座生态之城, 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中心坐落在中瑞低碳生态城的核心区域。从路边相望, 这座绿色建筑简约大气又不失稳重。

图:低碳促进中心外观

颇具艺术感的外形之下, 蕴藏着独特的建筑方式和全套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由于大面积光伏覆盖, 低碳促进中心的每一寸屋顶几乎都能用于发电;装配式的建造方式为其打下低碳循环的物理基础;场馆内部的就地智能控制与调节系统如同「绿色器官」, 配合「双碳大脑」——极熵 AI 智慧能源调度系统, 对中心和园区的能碳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精准预测并智能动态调控, 可达成涵盖真正源网荷储的能碳最优调控目的。

中瑞低碳生态城位于无锡, 是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国内首个低碳产业集聚双平台。而坐落在生态城核心区域的低碳促进中心, 堪称是中瑞低碳生态城的「浓缩版」。

一方面, 它集中展示了生态城低碳建设理念、碳中和技术研发等内容, 并配套体验性商业, 是集科普、体验、应用展示、技术研发等于一体的创新型低碳技术中心。

另一方面, 在极熵科技的设计中, 作为生态城的地标, 低碳促进中心本身也是一栋标杆性低碳建筑, 获得了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它汇聚先进的低碳技术于一身, 整体已实现碳中和运营, 并获得了由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提供的碳中和认证。

图:极熵科技为低碳促进中心设计并实施了全套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极熵科技以自主研发积累的创新 AI 智慧能源管理技术, 为低碳促进中心提供了整套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保证了该中心在建筑运行过程中保持较低的碳排放量, 从而实现建筑运营期的碳中和。

在能源供给侧, 场馆屋顶采取大面积光伏覆盖。相比于传统能源, 光伏可再生且发电过程产生的碳排远低于化石燃料。一度煤电碳排放高达 1.2kgCO2e, 而一度光伏电的碳排放为 0.07kgCO2e, 仅为煤电碳排放的 1/20 左右。

在能源输送侧, 光储直柔系统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 并提供灵活的储能和电力传输解决方案。地缘热泵系统利用地下的地热能源来实现供暖、制冷和热水的目标, 更节能环保并具备长期可持续性。智能绿色照明系统和智慧暖通系统等基础设施也能减少低碳促进中心的电能浪费, 提高建筑能源效率, 降低能源成本, 并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能源消耗侧, 集成上述绿色能源基础设施的同时, 极熵科技整合了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调控、用能负荷监控及碳管理等能力, 构建了从设备层、感知层到业务层的全域能源网络链路, 从而整合楼宇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实现整个能源系统的高效、可持续运行。

基于极熵科技的方案, 低碳促进中心的能碳管理系统可以动态计算出最佳的能源和碳排放运行控制策略, 以实现能源效率的最大化和能源基础设施的运营收益最大化。

图:低碳促进中心内部智能调度系统

在极熵科技的绿色公共建筑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付诸实践后, 低碳技术促进中心最终可实现节能率 15% 以上, 减少碳排放 40%, 整体建筑可实现运营期碳中和。

以 AI 驱动能源资产管理, 准独角兽极熵科技崛起

中瑞低碳生态城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中心, 是 AI 驱动建筑碳中和的标杆案例。对于该项目的「操盘手」极熵科技而言, 用人工智能赋能能源管理, 实现能源资产的数字化智能化运营正是其企业的核心价值。

2023 年, 完成新一轮近亿元融资的极熵科技达到 10 亿估值, 并获得由创业邦颁发的「100 未来独角兽」荣誉, 俨然跻身准独角兽之列。这一年, 极熵科技业务规模不断攀升, 全年营收突破 1 亿规模, 营业收入增长突破 200%。业务驶上快车道的背后, 离不开极熵团队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与产品打磨。

创立 9 年来, 这家头部 AI 能源管理企业已完成了上百家企业的能源管理项目, 帮助他们实现节能减排、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量, 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数年产品打磨及落地应用后, 极熵已自研超过 100 个能源资产管理应用, 包含服务、供能、用能三类, 涵盖企业和园区能源管理的各类需求。而多年实际场景落地, 则意味着极熵科技已拥有众多工业界能源资产管理的实地经验。知名企业客户包括中船重工、红豆集团、阿里巴巴等, 覆盖工业、物流、园区等各类高能耗高碳排产业场景。

在低头深耕的同时, 极熵科技还深度参与产业政策标准制定。其创始人兼 CEO 孙东来博士, 是行业知名的能源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专家, 受邀担任多个标准委员会委员, 如国家智能光伏系统标准工作组和全国产业计量与能碳评估专业技术委员会, 他曾带领极熵参与 10 多项国家标准及团体标准编写, 参与工信部指导的政策性白皮书 3 本。由他带领极熵参与的四项国标已正式发布。

厚积薄发, 行稳致远。在碳中和目标愈发深入人心并成为各产业发展的重要评判指标的当下, 深耕 AI 能碳管理多年的极熵科技迎来扶摇直上的机遇。

立足长三角, 极熵科技的业务正在加速拓展至全国乃至全球。

在西南地区, 极熵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合作成立了智慧能源创新研究中心, 中心将在西南地区展开智慧能源技术应用推广, 并进行市场拓展。在西北, 极熵科技和甘肃省建设投资集团已展开合作。

放眼国际, 今年 7 月, 极熵科技亚洲通信巨头 KDDI 宣布建立战略合作, 根据协议, 二者的合作预计将帮助中国和亚太地区的企业实现节能减碳百万吨, 帮助至少 500 家制造企业实现低碳目标。

极熵科技也正在将 AI 能源管理的优势带至更多垂直行业。比如此次的中瑞低碳生态城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中心项目, 极熵科技通过能源管理和碳管理系统, 帮助中心实现了在建设期、运营期的低碳运营, 达成了绿色公共建筑的持续环境价值。

在物流行业, 极熵科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绿色物流分会 (简称「中物联绿色物流分会」) 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给他们提供智慧能源管理与碳追踪系统。极熵科技的产品将通过中物联绿色物流分会进入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 帮助企业开展碳排放盘查、减排潜力分析、计算产品碳足迹等工作, 支持企业形成双碳战略, 推动企业的碳达峰及碳中和工作。

碳中和的世界性趋势注入创新动力

正如世界气象组织 (WMO) 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教授在《United in Science》这一报告中所言:「突破性的科技进步, 如高分辨率气候模拟、人工智能和临近预报, 可以促进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转型。」

在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事业上, 对科学和解决方案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 11 月发布的报告, 在 2021 年到 2022 年间,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 1.2%, 创下 574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新纪录, 各国必须采取比目前在《巴黎协定》中承诺的更强硬的减排措施, 否则到 2030 年将面临全球变暖 2.5 到 2.9 摄氏度。这需要大规模、快速和系统性的变革。而科技, 将在这场变革中起到核心引领作用。

作为 AI 能源管理的标杆企业, 创立 9 年以来对技术、产品与应用场景的细致打磨与经验沉淀, 使得极熵科技拥有了独树一帜技术实力和深厚的技术护城河:目前极熵在软硬件领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拥有专利授权 14 项、行业领先的软件著作权 65 项、企业核心算法及知识产权 118 项。

在科技成为碳中和进程中关键驱动因素的当下, 极熵科技的卓越实力和突出贡献也正频受业界关注, 不断获得权威认证。

今年 8 月, 极熵科技的「外高桥-极熵船舶工业智慧能碳管理与优化系统」项目获得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 颁发的「领军项目奖」。9 月, 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盛会上, 极熵科技赢得组委会颁发的国家绿色发展领域最高奖项——「绿色发展服务示范案例」大奖。

此外, 极熵科技的多个项目还入选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2023 年度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名单, 在这个仅仅 20 个项目的国家级名单中占据多席, 并入选由行业重要组织机构颁发的《2023 年度「互联网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案例》《2023 上海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最佳实践案例集》、「0 碳未来·ESG 创新实践榜」等重量级榜单。

极熵科技, 正在通过 AI、物联网、云计算等创新科学技术, 为全球碳中和进程注入新的动力。

无论是建筑行业, 亦或者物流、制造、交通等高能耗和高碳排产业, 要实现节能降碳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管理和温室气体控制都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而人工智能的应用为这些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Acute Market Insights 预测, 全球 AI 能源管理市场规模有望在 2030 年达到千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 21.2%,BCC Research 报告也体现了相似的快速成长性。

在碳中和的世界性趋势中, 基于多年深耕带来的 AI 低碳技术壁垒、对行业及服务场景的深度理解, 以及业界领先的合规性及普适性, 极熵科技有望挖掘出新的市场价值与机会, 帮助更多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全社会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