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高山夏菜”为山村教育出力,盒马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签约
三伏高温时节,很多本地菜陆续退市迎来「伏缺」。为填补蔬菜市场空白,盒马在全国门店集中上线了 20 多款高山夏菜。这批「高山鲜」大都来自祁连山、峨眉山、太白山、天目山等国内名山上的蔬菜种植基地,平均海拔都在 1000 米以上,因口感好,且都是露天自然生长的当季菜,备受消费者欢迎,7 月销量同比增长超两成。
盒马还同步启动了「高山鲜」公益捐赠行动,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签署协议,每售出一份高山蔬菜,平台将为「慧育中国」项目自动捐助 2 分钱,助力山村欠发达地区儿童专项教育。
20多款高山夏菜「下山」
清晨 5 点,一批新鲜的西兰花从祁连山山脉的蔬菜基地采摘后,立即送到冷库进行「预冷」,经标准化分拣包装后,48 小时内就可以通过恒温冷链直达全国各地,最远送到 2600 公里外的上海。
「不同于南方夏天的高温高湿,甘肃等高海拔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糖分吸收,比起平原地区的农产品更甜,口感更好。」甘肃武威黄羊河农场蔬菜渠道负责人翟豫东介绍,利用错位的海拔优势,这些蔬菜在非人工干预下实现错季自然生长,一年只长一茬,「独特的气候成就了高山夏菜的好品质。」
云雾缭绕中的「高山鲜」蔬菜种植基地
「蔬菜作为餐桌上的常客,好吃不好吃,消费者一口就能品尝出来。」负责「高山鲜」的盒马采购孙宝龙告诉记者,近期,祁连山的松花菜、娃娃菜,太白山的大白菜、甘蓝,峨眉山的白萝卜、西葫芦,天目山的茄子、黄瓜等高山夏菜陆续丰收,「盒马集齐上架了国内口感最好的 20 多款高山蔬菜。」
为寻「神仙菜」遍访名山
2019 年,盒马利用高海拔气候优势,为平原地区的盒区房用户定向种植高山食材,并推出了「高山鲜」,成为业内第一个高山生态农产品自有品牌。
来自海拔 1000 米以上的「高山鲜」蔬菜因为品质好、口感好大受欢迎
这几年,采购孙宝龙走遍了国内近 20 座高海拔山地,寻访不同种植基地的「神仙菜」,动辄上千公里行程背后,盒马已实现全年错季向全国各地供应高山菜。
为此,盒马探索了两大策略,「依靠短链路向就近城市供应,最大程度保证高山菜的口感和新鲜度,比如太白山基地的蔬菜,除了供应西安,还能在 24 小时内上架到华北各个城市;而像祁连山、峨眉山的西兰花、娃娃菜和西葫芦等,因为在国内口感优势明显,会通过长链路保鲜直供全国。
吃菜也能做公益
不仅是将更多「藏在深山」的好产品送到消费者的餐桌,盒马还携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启动「高山鲜」售卖捐赠公益行动,每售出一份高山蔬菜,平台将自动捐助 2 分钱,为山村欠发达地区孩子的早教计划贡献一份力量。
「在寻访高山基地将高山好菜卖向全国的同时,我们发现,一些山村孩子需要社会和企业更多的关注。」谈及初衷,盒马「高山鲜」项目公益负责人邹慎表示,公益不只是简单的「捐赠行善」,单靠有限的补贴拨款、偶然性的捐赠,难以长久走下去,「我们希望通过长效的模式,让公益养活公益,形成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模式。」
就在 7 月举办的首届「盒马村」乡村振兴大会上,盒马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进行了签约,将共同助力脱贫地区拓展产业链、贯通产供销,帮助脱贫地区优质农产品深购远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截至 2023 年 5 月,全国共有 185 个「盒马村」,其中有 47 个位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