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2 年秋,上海,一位 20 出头的青年工人出于对书法篆刻的热爱,向一位身居青岛的书法篆刻家寄出第一封信,向其请教篆刻之道,这位大家欣然回信,二人之间的师生之谊就此开场。
1972 年秋,上海,一位 20 出头的青年工人出于对书法篆刻的热爱,向一位身居青岛的书法篆刻家寄出第一封信,向其请教篆刻之道,这位大家欣然回信,二人之间的师生之谊就此开场。10 年间,他们一个认真教、一个用心学,在鸿雁传书中一展彼此对生活对艺术的希冀和热情。这是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篆刻家刘一闻先生,与他的业师苏白之间的故事。50 余年后,刘一闻与一批 20 岁出头的青年们,通过兴趣社交平台 Soul App,交流分享对于传统艺术与文化的心得体会。
近期,Soul App 推出「青年开场白」系列活动,以多种形式展现青年互助成长故事,引导青年以兴趣为纽带,并肩携手、共同努力,引领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活动中,Soul App 邀请到刘一闻先生,以视频对话形式让大师与年轻人相连,彼此走进。
从一个司炉工到篆刻大师,刘一闻的蜕变充分诠释了兴趣是青年成长的重要动力。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初,刘一闻先生出校门便进厂工作,三班倒工作之余,他迷上了写字刻印,他回忆,「那个年头的我,对于学习书法篆刻真可说有种饥渴感。」
年轻时的刘一闻遵从心中热爱,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不仅求学于篆刻大家苏白,还师承方去疾、方介堪、谢稚柳等诸位前辈,在他们的倾心相授下快速成长,于上世纪 80 年代崭露头角,90 年代起历任国家级书法、篆刻大展评审委员,出版 20 余部作品。2005 年在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建立刘一闻艺术馆,2016 年在上海建立大师工作室。2015 年,刘一闻先生荣获国家级书法艺术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持续在不断学习和创作中实现新的自我价值。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这种既吸收前人智慧,又需作者积累自身功底的艺术,如今也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在 Soul App 上,聚集着很多篆刻爱好者,「篆刻」相关话题下有超 2 万多条的瞬间。
「青年开场白」系列活动期间,热爱篆刻艺术的 Souler(Soul 用户)们还发起「100 枚祝福篆刻送给祖国」活动。通过篆刻艺术为祖国送上祝福,不仅展现了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们真挚的爱国情怀。
在 Soul App 上,不仅是书法篆刻,在绘画、戏剧、服装、建筑、烹饪、刺绣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大批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愉快交流、鼓励彼此、共同成长,接过弘扬传统文化的接力棒,持续在传承中创新,在社交互动中碰撞出更多闪耀火花。
正如刘一闻先生所说,青年是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希望年轻人为传统文化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作为年轻人喜爱的社交平台,Soul 将持续发挥平台优势,力挺青春梦想,与年轻人逐光同行、勇敢开场。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