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州车展上的 8155 芯片内卷

摘要

2022 年过去了,曾经锣鼓喧天的自动驾驶故事,最终没迈过 L2.5 的门槛。中国车市竞争的重点,悄然变成了以「大屏+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座舱内卷。

2022 年过去了,曾经锣鼓喧天的自动驾驶故事,最终没迈过 L2.5 的门槛。中国车市竞争的重点,悄然变成了以「大屏+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座舱内卷。而当我们逛完整个广州车展,只有一个感觉:车企「卷」在了同一处——高通 8155。

缘起:汽车告别卡顿

曾几何时,汽车上最受欢迎的配件,是手机支架。和日新月异的手机相比,车载导航,实在太卡了!和受摩尔定律拉动,18 个月就要性能翻番的消费电子相比,汽车动辄 48 个月的研发周期,5-6 年的换代周期,实在是太「岁月静好」了。大屏 iphone 都出到第十代了,代表汽车工业高峰的 BBA 们还在折腾旋钮、触摸板呢。

时间来到 2019 年,当数码博主们对着骁龙 855 感慨手机性能已经过剩了的时候,高通转头将它「魔改」成了车规版 8155,来到汽车行业「炸鱼」。

这款 2019 年推出的车规级芯片,是全球首个 7nm 的汽车芯片,相较于高通自家上一代基于 14nm 工艺的高通 820A,内核数量从 4 核增加到 8 核,CPU 的计算能力提升了 177%,内存带宽增加了一倍。车机第一次用上了比肩消费电子的「先进芯片」,让众多汽车厂商第一次看到了在车机上告别卡顿的可能。一时间,各类车内触摸大屏设计,纷至沓来。

在为期两年的研发落地竞赛里,最终由中国厂商长城拔得头筹:2021 年 5 月,由博世中国与车联天下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量产 8155 座舱域控平台,在长城摩卡上首发落地。全新的流畅车机,如约兑现了 8155 强劲的性能,彻底把手机支架挤出了汽车中控。流畅的大屏交互,作为长城魏牌一张全新的名片,成为了长城进军高端化市场的重要支撑。从此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开启了疯狂的 8155 大升级运动。

扩展:智能座舱内卷

2021 年,长期主导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们在疫情和新能源革命的夹击下,放缓了步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中国的新车发布会格外热闹!传统厂商与造车新势力们,扎堆发布了搭载 8155 芯片的新车型,四处宣扬着智能座舱时代已经到来。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发布的 8155 座舱新车就有威马的 W6、吉利的星越 L、小鹏 P5、零跑 C11、领克 09、MG-one α等,它们无不把 8155+大屏,作为智能化的新标准,寄托了品牌向上的憧憬。

进入 2022 年,随着大量新车携 8155 上市,曾经以「智能」为卖点的高端品牌们坐不住了:自己的旧车机,和 8155 一比,明显被」代差「了,显得既不「高端」,又不「智能」了。豪华品牌,选择集体换「芯」8155,又将剧情推上了新一轮的高潮。

4 月 29 号,岚图推出了售价 4999 的「亏本」升级包,主打苦情路线,希望车主理解自己「半卖半送」的诚意。6 月 16 号,蔚来 ES7 发布会上公布了面向老车主 9600 元的「良心」升级价,迅速被喷上了热搜。李老板对外诉苦:如果给全部老车主免费升级 8155,成本高达 20 亿,实在是搞不起。

可问题是,你搞不起,有的是人搞得起啊。7 月 11 日的极氪发布会上,总裁安聪慧宣布:掏 3 个亿,为老车主免费从 820A 升级成 8155。「良心车企」的赞誉也冲上了热搜,极氪品牌好感度拉满,月销量瞬间迈入了万台大关。

无独有偶,在感受到了极氪免费升级的「魔力」后,福特宣布旗下电动车 Mach-e 也将为老用户免费升级至 8155。一家美国企业,不远万里,主动加入了中国汽车行业内卷,称得上是中国汽车行业强势「文化输出」了!

至此,8155,彻底完成了在中国市场上的布道,成为了新车不能缺少的一味灵魂。

称霸:高通完胜还是中国超车

回到本次广州车展,以 8155 为分界,汽车企业可以被分为冷暖自知的两派:

先是拒绝 8155 的「资深老玩家」们

曾在中国市场无往不利的德系车,今年迎来的却是全面负增长。长期以来,强调机械质感的德系车,是触摸大屏的坚决反对者。它们围绕着 Linux 系统,构筑了各自自成一体的座舱交互系统。可今天来看,这些欧洲品牌似乎又被推到了他们不愿回忆的「诺基亚时刻」:没有人再觉得德国人精雕细琢的旋钮、触控板们「炫酷高级」了。而率先尝试「触摸大屏化」的大众 ID 系列,又深陷「黑屏门」的泥潭。面对智能化上的溃败,去年 9 月,宝马宣布将在 2023 年推出基于安卓车机的新产品。打不过就加入,德系品牌也终于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

如果说德系品牌是反应慢了,那日系车机简直就像是「放弃治疗」了。在大屏风暴的席卷下,中国消费者突然就不再迷恋日系车「一车传三代」的「复古简陋风」了。毕竟当下日系车最先进的智能网联系统,还是基于被中国厂商迫不及待要换掉的高通 820A。中国消费者「移情别恋」8155+大屏的代价是沉重的,关于 2022 年日系品牌在华销量下滑的新闻,连篇累牍。这股寒气,他们的感受那是透透的。

而另一边是积极拥抱高通的追赶者们

首先是高通的老乡,美系品牌们。在本土新贵特斯拉的鞭策下,来自底特律的 old money 们显然对新技术上心多了。除了上文提到的福特为旗下电马免费升级到了 8155;它的老对手通用,在凯迪拉克纯电新旗舰锐歌上,祭出了 8155+8K 带鱼屏的超前组合,颇有点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味道了。而由中国团队主导的别克品牌,更是深得中国内卷的核心,在新旗舰 MPV 别克世纪上,直接用上了 2 颗 8155,把大屏豪华的精髓,进行到底。

当然,高通真正的战友,还得是中国厂商

相较于外资品牌举棋不定的复杂内心博弈,销量高歌猛进的中国厂商们,选择可谓出奇一致:往死里卷!

如果说 2022 上半年在中国用上 8155,还能勉强和「高端」挂上勾的话;到了年末的广州车展,8155 已经彻底成为平民消费品了。

10.29 万的 MG5 天蝎座;11.98 万的广汽影酷;12.57 万的吉利博越 L,已经全系标配了 8155!外资豪华品牌还没来得及用上的「新款」,在自主品牌的「内卷」下,已经成了「大路货」。这阵势,简直像是高通上拼多多开店,被人组团「砍一刀」把库存都搬空了。真科技普惠,还得是中国!

中国厂商如此疯狂追逐高通 8155,看似「盲目上头」,实则「有理有据」!

据 IHS 调研的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因素中,座舱智能科技水平是仅次于安全配置的第二大关键因素,其重要程度竟超过了动力、价格、能耗等核心技术指标因素。

智能化就和电动化一样,作为新兴事物,也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赶日超欧的重要赛道。

以曾经竞争格局稳定到「无聊」的 MPV 市场为例:美日品牌主宰这个细分领域长达二十年。但随着智能座舱概念的兴起,广汽传祺 M8,凭借车联天下与博世联合为其开发的 8155 智能座舱,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差异竞争优势。其主打的「智联娱乐」概念,更契合当代中国家庭的出行需求。2022 年 12 月,M8 月销量首次突破万台大关,不仅力压丰田塞纳,更是与制霸中国市场二十年的别克 GL8,做到了分庭抗礼。

另一方面,中国车企能在全球率先大规模应用 8155 芯片,背后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成熟的规模效应模型在发挥力量:快速响应的产能,迅速支撑起庞大的装机量,再快速反馈到产品优化与制造成本降低。2022 年初国外一套 8155 域控的挂牌价高达 3000 美元;到年末中国市场批量采购价据说已降至 3000 人民币级别。

放眼世界,似乎真的只有中国,才能提供这样兼具强劲产能和庞大市场的创新土壤,用于培育新技术、新应用的快速成长。

作为中国 8155 座舱域控的主要供应商,前文提到的车联天下,2021 年实现全球首家量产,如今年产销量已达了百万套级别。同期企业仍在扩建二期产线,后续年产能将进一步扩充到 240 万套。

在汽车消费电子化的大趋势下,一颗美国芯片,遇到了中国产业链,迅速形成了一次技术革新。相较于新能源汽车,补贴长达十三年的弯道超车。依托强大的电子工业和互联网产业基础,在汽车智能领域,中国品牌在短短几年内就坐稳了全球领先的地位,速度堪比直道猛踩油门。8155 的流行,明面上是高通赚得盆满钵满,暗线里也有中国汽车行业,在智能化赛道中,逐渐构筑起了自身的产业链优势。

尾声 8155 之后怎么办

今年早些时候亮相进博会的博世-车联天下最强 8155 座舱,在将 8155 芯片性能挖掘到极致的情况下,实现了 5 屏 9 摄的豪华配置。但国内厂商高度内卷的语境下,这样的配置依然不足以实现品牌差异化的需求。于是我们看到了理想 L9、别克世纪一次装进两颗 8155,从而驱动更多屏幕的「骚操作」。

随着 8155 的中国普及化,新的质疑声也不断泛起:沙发+大屏+电冰箱的组合,就是中国汽车智能化的终极答案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芯片卡脖子还没有成为过去,建立在美系芯片上的中国汽车产业链繁荣,难言根基稳固。

2020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提到:突破车规级芯片已经被写入基础技术提升工程。未来的「芯」迭代、「芯」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国内各个车企在行业中的技术地位。

值得期待的是,无论是吉利、蔚来等自主汽车品牌,还是车联天下等本土供应商企业,都在自主可控的路线上,不断投入。在高通方案(高通 8155、8295)之外,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座舱系统,已经完成了大量的研发测试工作,即将在今年装车,量产交付消费者。

高通 8155 在中国的爆火,是中国汽车智能化的一处闪亮的开篇:从追赶、到模仿、再到超越,从中国品牌的「座舱内卷」里,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产业进取的决心和力量。而基于自主芯片的智能座舱的推广,才是真正富有挑战的「下半场」:攻克底层「硬科技」,拿下核心零部件自主权,才是汽车产业突破升级的「题中要义」。让我们期待明年的广州车展,保持领先的中国智能座舱,能有更多中国创造的「百花齐放」!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