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据数据统计,仅 2019 年全国供水管网漏水量近百亿吨,相当于 700 个西湖的蓄水量,纵横交错的供水管网如同人体的血管。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据数据统计,仅 2019 年全国供水管网漏水量近百亿吨,相当于 700 个西湖的蓄水量,纵横交错的供水管网如同人体的血管。随着「年龄」的增大,会出现腐蚀老化的问题「跑、冒、滴、漏」层出不穷,如果小漏点没有及时发现,就会发展成「爆管」,爆管及地下空洞,严重威胁人们生活健康。
漏损率高,人工探漏难,亟待破题
据中国水协官方数据统计,国内 600 多个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超过了 15%,最高可达 70% 以上。与发达经济国家 6%-8% 漏损率差距较大。供水管网过高的漏损率不仅严重浪费了国家水资源,也使得供水公司产销差率居高不下,造成「亏损」。
以前供水检漏工作主要依赖人工听音判断,需要大量专业探漏人员,存在实时性差、定位难、效率低、监测效果不佳等问题,而且大多都属难以察觉的「深漏」、」暗漏」、「小漏「,漏点也无法精准的定位,给探漏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国家政策出台 智慧水务蓝海展现
针对供水漏损问题,2022 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要求供水管网建设、改造过程中可同步敷设有关传感器,逐步提高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到 2025 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 9% 以内。
在管道老化、技术手段投入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下, 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现象是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有效控制管网漏损率,已成为供水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据统计,2021 年中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为 140 亿元左右,随着政策的加码助力,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海外龙头领先 国产技术装备亟需「突围」
上个世纪中期,欧美等国家已经在管网探测、评估和泄漏定位等技术和设备开始了研发和应用,形成了较完整的标准体系,整体技术领先于国内。而国内城市管网存在健康评估方法、安全监测/检测方法和技术装备存在缺失,很多核心设备依赖进口,掌握核心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海纳云 引领我国检漏进入「智能物联时代」
为实现管道漏损监测的智能化升级,海纳云应用物联传感、大数据、AI 算法、水力模型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管道泄漏相关仪,结合自研管网漏损预测和定位模型,实现管网的动态监测及漏损的精确定位。本品研制成功,意味着海纳云在城市管道漏损控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管道漏损相关仪通过将自研传感器探头吸附在待测管网上,20s 内可采集十万级声波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判断是否发生泄漏,同时,通过放置在待测管网的多个位置(如阀门和消火栓上),各相关仪在同一时间记录各点的声波数据,利用无线传输方式将信号传输到后端平台,根据自研专业算法进行声波数据处理与分析,精确定位漏点位置,系统会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到场维修,实现漏损识别—预警—定位—处置的全过程闭环,解决了「是否漏损」「漏损在哪里「的行业难题,实现由「人为检漏」向「智能检漏」的转变。
3 大差异化优势
破解漏损控制难题,引领行业发展
6 大领先功能
泄漏预警定位更精准
8 大产品特色
探测更灵敏、更精准
应用场景
海纳云创新驱动
引领应急产业发展
海纳云,数字城市物联科技平台,「数字应急与城市生命线」是海纳云 5 大重点场景之一,具备顶层设计、核心技术、软硬件研发及一站式交付能力。在软件方面,由海纳云研发团队打造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为统筹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在硬件研发领域,海纳云拥有管道泄漏相关仪、激光可燃气体探测仪、慧眼 OCR 传输装置等一系列行业领先的自主产权产品,展现出领跑行业赛道的「硬实力」。
秉承顶层设计、利旧及共享、标准统一、全生命周期管理四大原则,海纳云将数字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以全栈智能的软硬协同模式,赋能燃气、供水、排水、热力、桥梁、地铁隧道、消防、电梯、交通安全、森林防火等场景应用,助力城市安全数字治理提档升级。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