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片,真的是刚需!
如果你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戴着一副墨镜,在椅子上咧着嘴,以铁憨憨的表情笑着的时候,不要怀疑,这可能不是日本痴汉,而是一个在测试 AR 眼镜产品的「媒体老师」。
8 月末,国内 AR 公司 Nreal 首次正式在国内发售了两款 AR 眼镜产品 Nreal X 和 Nreal Air。承蒙厂家看得起,笔者也拿到了一套 Nreal Air 套装,有机会体验了一段时间,国产 AR 眼镜产品目前到底做的如何。
没想到的是,戴上了 AR 眼镜的我,不仅没能「戒」了手机,反而加重了我的网瘾!
很「硅谷」的设计和外观
第一眼看到 Nreal Air 的包装盒,笔者还是有点吃惊的。如果有之前玩过 VR 头显产品的同学,可能会了解,不管是 Oculus,还是 Pico 的产品,那个包装盒和 PlayStation 的包装盒相比,也是不遑多让。虽然用 AR 眼镜和 VR 头显比稍微有点胜之不武,但是差不多是那个意思吧。
虽然知道 Nreal Air 体积足够小巧,但是如此小巧又「充实」的包装,还是让笔者有点意外。
在说眼镜盒之前,再说两句包装盒本身。厂家极尽空间利用之能事,采用了各种「折纸艺术」,在包装盒中放入了眼镜罩、两幅备用鼻托、一副近视镜片等很可能是「刚需」的配件。整个包装盒设计就给人以非常「硅谷」的感觉。
同样的感觉,延续到你打开塑料眼镜盒的时刻。眼镜盒分两层,上层的 Nreal Air 眼镜,下层则是连接线和用来安装备用鼻托的小塑料片。
由于笔者之前曾经几次体验过 Nreal 的机器,所以看到 Air 这款产品并没有特别大的惊讶。但是量产机的外观和触感,还是要比之前的原型机,或者是合作伙伴用来展示的机器要好很多——单单那种崭新的外观,锃亮的镜片,就让人有种想拿起来的冲动。
如果不看背面,Nreal Air 从正面看确实像一款上边框稍微有点厚的普通墨镜。不过,镜片背后的光学显示结构、以及上方的显示单元,告诉人们,这不是一款普通的墨镜,而是一款轻薄的 AR 眼镜。
面向用户的一面,鼻托上方是一个传感器,用来检测用户的佩戴情况,用过 VR 头显的用户可能不陌生,不少 VR 一体机,也在其中有类似的设计。当然,这个设计可能会引起小小的尴尬,之后再提。
由于加入了蓝牙扬声器、麦克,两只镜腿稍显宽阔。为了适配大多数人的佩戴,镜腿不仅可以向外有一定扩张,同时也能上下进行调节,方便使用。
得益于 70 克的极简设计,Air 这款产品在刚佩戴时候会感到稍微夹头,不过很快用户就会被眼前的内容吸引,忘了眼镜的重量。
视频刷到停不下来
笔者使用的是 Nreal 团队准备的一加 9 手机(Android 11 系统),里面 Nreal App,以及一些相关应用已经下载好。将 Air 用连接线连上手机,直接可以会在眼镜中显示出应用界面。此时,手机就成了「遥控器」。
用过 VR 头显的用户可能不会感到陌生,在空间中可以看到一排应用的视窗,可以用手机点击进入相关应用。其中官方的「传送门」、MR 沙盘等应用,能最好的给用户展示 AR 效果到底是怎样的。
在这些应用中,用户可以和钢铁侠一起进入宇宙空间,也可以看到虚拟蝴蝶在身边飞舞,或者是一只虚拟小猫向你卖萌。其中 MR 沙盘的一段,笔者称其为「混合现实 MTV」的片段,非常吸引人,从某个角度,揭示了未来 AR 内容怎么做,才能更吸引人。
当然,这些 AR 应用爽过后,真正能让用户感兴趣的,则是「随身大屏」的功能。根据官方数据,Air 可以在用户眼前 4 米的距离,投射出一个等效 130 英寸的虚拟屏幕。
在实际测试中,具体尺寸比较难说,但是以 50 几度的视场角,做出目前的虚拟屏幕尺寸,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得益于索尼的 Micro oled 和 Nreal 自研的光学系统,Nreal Air 投射出的画面在亮度和清晰度上,都和「前辈」例如 Magic Leap、HoloLens 有明显的区别,当然这和双方采用的显示技术也完全不同有关。
笔者使用这款设备刷了一会儿视频网站,结果竟然一刷就停不下来,而笔者本身其实很少看视频网站!只能说,场景的力量实在是太强了。
为了能让产品适配更多设备,Nreal 还推出了一款适配器,连接上适配器,Air 就可以将笔记本电脑,或者 iOS 系统上的画面,投射到眼镜中。
事实上,本文的一部分文字,就是笔者用 MacBook 连接眼镜,投屏打出来的。不得不说,刚开始那种「手眼分离」的感觉,确实非常「分裂」。不过好在打了一会儿字之后,基本就习惯了。
并且,这个场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用户的颈椎得到了很大放松,因为你基本可以抬着头,看着空中的虚拟屏幕打字,而正常基本没有人会把显示器抬的那么高。
当然,笔者建议在打字时,可以将亮度适当调低,这样眼睛不会那么容易疲劳。亮度调节按键就在右边的眼镜腿上。
躺着看片真的是刚需
Nreal Air 刚发售,笔者的一个前同事就跑来问,到底应不应该买。问了之后,发现他最大的需求是,「能睡觉前躺着看片」。
如果没有体验 Air 之前,笔者可能会怀疑,「那不是浪费了 AR 眼镜」么?而在体验过躺着看片的感觉之后,笔者对于同事的需求,很容易就「共情」了。
这不禁让笔者思考,当我们在说 AR 眼镜的发展,光波导、手势识别、空间定位和感知这些玄而又玄的名词和技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意义可能不大。但是,眼镜戴起来舒不舒服、能不能躺着看大片,用起来简不简单,这些最基本的需求,才可能让用户掏钱的真正理由。
从这个角度来看,采用 BB 方案的 Nreal Air,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握相当精准,这点从轻薄的设计、主打大屏观影,以及 2299 元的价格都能看出来——如何让 AR 眼镜真的戴上用户的脑袋,可能才是目前 AR 眼镜产品的真正挑战。
在即刻等社交媒体上,笔者看到了不少用户自发写出的评测,这些数码爱好者的评价相当中肯,可见 Nreal Air 这款产品是真的有用户购买,并且在使用的。
根据最新数据,Nreal 两款产品第一天就卖出了 1200 万元,可以说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了。如何保持这样的成绩,接下来考验的可能是 AR 公司在生态建设上的实力了。毕竟,「观影大屏」确实可以切中用户痛点,但是真正的 AR 内容,才能带来体验的成倍提升,让 AR 眼镜离「下一代计算平台」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