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知道 AR 是未来,但是应该怎么走,这里有个样本。
2018 年,中航广场一层的办公空间里,笔者戴着一副仍属于较早期的 AR 眼镜原型机,仔细看着眼前跳舞的二次元 3D 模型。
当时,曾经在三年前火爆的 VR 风口,早已崩塌。相近的 AR 增强现实行业,也没好到哪去,赛道内的头号玩家 Magic Leap 在融资 27 亿美元之后,推出令人失望的第一代产品 Magic Leap One,并遭受到媒体和专家的口诛笔伐。
所以,当体验到 Nreal 的 AR 眼镜时,你很难想到一个曾经在 Magic Leap 和英伟达工作过的「海龟」,为什么会选择回国,并且选择 AR 这么一个窄众赛道进行创业。
4 年之后的当下,Nreal 不仅已让品牌给外国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接连获得顺为、红杉、阿里等专业机构的多轮投资。
在 Nreal 即将在国内发售 AR 眼镜产品之际,我们有机会在一个媒体沟通会上,再次聊了聊 AR,以及他定义的「空间互联网」。
AR、MR,或者元宇宙,不如叫空间互联网
Metaverse 这个词,在几年前知道的人还非常少,只有科幻迷和做 VR 的人明白,它当时的翻译叫「超元域」,而不是因为 Roblox 而爆火,成为近两年风口的「元宇宙」。
早在 VR 和 AR 还没有被「元宇宙」而替代的时候,当时人们最热衷做的一件事,就是讨论 AR、VR,或者之后出现的「MR」或者「XR」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以及几方之间的界限和区别到底是怎样的?
在徐驰看来,这样的讨论,其实意义并没那么大。因为,不管是什么 R,其实可以总结为一个「空间互联网」。
「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我们让互联网的体积变得特别大,但是我们把它压缩到了二维的这个屏幕里,而其实 AR、VR 真正能给到大家的是真的能把互联网再次实现升维。」
徐驰认为,过去十几年最大的变革,是以 iPhone 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而接下来的十五年,互联网需要的是「升维」——「真的会让互联网变成空间化的互联网」。
在「空间互联网」时代,目前的手机还会是人们注意力的中心吗?徐驰认为,有很大可能不是。因为,从科技发展来看,屏幕这个东西,总是向离人类面孔越来越近的方向发展,从电视机、到电脑,再到后来的手机,屏幕离眼睛越来越近。
下一步是什么?什么会比手机距离人类最主要的感受器官,眼睛更近?答案可能就是眼镜。
确切来说,可能是 AR 眼镜产品。徐驰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AR 眼镜的市场,是要超过顶峰时期的智能手机市场的。
Nreal Light 产品包装图|Nreal
做 AR 眼镜,最关键的是什么?
看到未来的,并不仅有 Nreal 一家。
徐驰的「老东家」,Magic Leap,曾经被很多巨头和投资公司认为是 AR 行业的霸主,他们为这家还没有推出产品的公司,砸下了 27 亿美元的巨资。
可惜的是,Magic Leap 以自己的惨败向世界证明,消费向的 AR 技术和产品,可能确实为时过早了。创始人 Rony Abovitz 对于 AR 未来的「性感」想象,没能真正照进现实。
相比之下,曾经受到其热情「感召」而加入 Magic Leap 的徐驰,对于 AR 眼镜产品的认知,更加现实。
徐驰认为,AR 眼镜类产品,如果想要真正进入消费级市场,有三点必须做到,即尺寸、价格和内容。
如果 AR 眼镜真想要取代手机,这意味它应该无限接近人们日常佩戴的眼镜的重量和尺寸。相信不少人都有使用 VR 头显的感受,一个半斤重、且会随体验发热的东西戴在人们面前,除了狂热爱好者,一般人能忍受的时间大概是 15-20 分钟。
理论上 AR 眼镜,要比 VR 头显轻更多,才能让人们愿意在日常佩戴。在这点上,Nreal 之前的产品,例如微软的 HoloLens,以及 Magic Leap 的头显产品,在 3D 感知和运算上过于注重性能,以至于产品重量和 VR 头显不相上下,难以久用。
针对这点,Nreal 的产品,不论是全功能的 Nreal X,还是主打大屏观影的 Air,Nreal 的产品都要比同类产品轻薄很多,力求在佩戴体验上更胜一筹。
价格方面,徐驰透露 Nreal 的产品是真正的「消费级」,和动辄 2000 美元以上的产品相比,更「贴近群众」。
最近一年,小米、OPPO、TCL、创维等互联网,甚至传统公司都推出了眼镜摄像头、智能眼镜等产品。而从技术上来看,其中包含了棱镜、光波导等多种方案。
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路径?
徐驰认为,现阶段的 AR,就像 iPhone 出现前的手机市场,各家都在推出五花八门的机型,技术选型也不尽相同,「反而是最有意思的阶段」。
而以 Nreal 的产品来看,团队为了极致轻薄和价格,选择了在「接受度」和「技术难度」上的平衡点,以免重蹈 Magic Leap 的覆辙。
AR 画面概念图|Nreal
内容生态的挑战
AR 硬件难打造,更难的,其实是有一套能留住用户的内容体系。从这个层面来看,AR 可以摸着 VR「过河」。
VR 早期,受制于开发者规模,以及 3D 内容生产难度,最先打开局面的 360 度视频,以及虚拟影院内容。
徐驰认为,在消费级 AR 早期,无论是硬件还是内容,都无法忽视手机这个用户注意力霸主,并且「平面互联网」积累了大量内容,这些都可以为现在的 AR 设备来利用。
Nreal 推出的设备中,不管是 6 自由度还是 3 自由度,「大屏观影」都是主打内容之一。用户可以在眼前投出的大屏中,观看视频网站的 2D 或者 3D 视频内容。同时,Nreal AR 眼镜的投屏模式,还可以将手机和移动设备的屏幕,直接投到 AR 眼镜之中,以大尺寸进行观赏,或者以大屏幕玩设备中的游戏。
当然,在 Nreal 应用中,还有几个固定的 AR 应用,可以让用户体验,优秀的 AR 内容是什么感觉。不过可惜,这些内容尚不丰富。
不过,Nreal 早已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生态。
徐驰透露,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 2 万开发者在使用 Nreal 的 SDK 进行 AR 内容的开发。同时,作为和国外电信运营商等 KA 用户强绑定的硬件商,一些媒体巨头已经研发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应用,例如 AR 球赛观赏等等,都给开发者打好了样。
相比于国外,国内受众对于 VR 和 AR 接触相对较少,不过 Nreal 也在希望将 AR 开发大赛 AR Jam 的成功,引入到国内,发掘和培育更多国内 AR 开发团队。
主打观影的Nreal air|Nreal
回归
从某种意义上看,Nreal 有点像一加 One Plus 这家公司,生产和研发都在国内,但首先都选择在欧美市场打开局面。如果以英文引擎搜索 Nreal,远比用中文国内能搜索到的信息要多。
对此,徐驰表示,公司前期主打海外市场,主要是调研、打磨产品、完善流程和生态。毕竟,相比于国内消费者,国外消费者对于前沿科技类硬件的接受度更高,也更爱玩一些,是非常好的「测试对象」。
但是,墙外的花,总要将香带回墙里的。
据悉,Nreal 即将在 8 月 23 日,国内发布两款全新产品,这也是 Nreal 首次在国内正式的盛大亮相。
徐驰认为,一方面公司经过几年积累,产品成熟度和生态已经逐渐完善,可以面对国内用户的审视了;另一方面,国内「00 后」用户的好奇心和消费力,对于 AR 眼镜这样的前沿消费电子产品,已经可以有足够的支撑。
根据国外机构的最新报告,在全球消费级 AR 市场,Nreal 的占有率已经达到 81%,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不过,对于刚刚「回归」的 Nreal,徐驰认为,产品销量可能并不会代表一切,毕竟「空间互联网」是下一个十年,最有可能革掉手机的命的硬件和平台,而 Nreal 是一众玩家中,出发最早,想法也最清晰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