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o 4 更多参数曝光:Pancake+彩色透视,还有 Pro 版本

摘要

自从 Quest 2 发布以及手势识别、桌面追踪等功能上线,我们就明确了一点:计算机视觉将成为 VR/AR 的重要技术支撑。

自从 Quest 2 发布以及手势识别、桌面追踪等功能上线,我们就明确了一点:计算机视觉将成为 VR/AR 的重要技术支撑。当 Pico 被字节收购之后,与其期待 Pico 4,我认为倒不如依托字节的实力把 Neo 3 在定位追踪等计算机视觉相关功能优化到极致。

不过随着 Pico 4 消息不断曝光,字节似乎将更多精力放在新产品上。此前头显内部轮廓、手柄外观信息已先后被曝光,今天包括 Pico 4 部分参数、外观设计线图一并曝光,接下来我们一一来看。

一、参数信息

二、外观设计图

1,外观更圆润、更轻薄

此前的泄漏图我们能大概判断,Pico 4 基本就是 Pancake 光学方案,这次曝光信息也印证这一点。和之前曝光的手柄类似,本次曝光的 Pico 4 头显加入更多流线设计,机身设计更显圆润。

得益于 Pancake 光路缩短,头显前方变得更薄,从侧面看和 Neo 3 相比会更明显,尤其是取下面罩后。国内目前已经发布了几款 Pancake 光学 VR 产品,整体上大家设计逻辑都很像,目的也都是尽可能减小前端体积。

线稿中后侧拥有松紧调节旋钮,上图示意旋转方向等。电池依旧是后置设计,容量为 5300mAh,和 Neo 3 相当。

重量方面的数据暂时没有,但 Pancake 方案本身侧重于缩小头显体积,并不会直接影响重量,甚至多片透镜理论上会更重。因此机身重量,更多依赖对元器件和材料的优化,是一门大学问。

2,头戴设计方案

曝光的 Pico 4 设计稿中头箍疑似为环状一体式设计,没有看到前额支撑,顶部也保留了支撑带,理论上能提供更好的佩戴舒适性。作为对比,此前 bradley 曝光的 Cambria 拥有前额支撑,顶部没有辅助支撑带;同为 Pancake 的 YVR 2 设计逻辑和 Pico 4 一致,也是环状一体式+顶部支撑;创维 VR Pancake 头显则采用传统头箍设计。可见,每个品牌对于佩戴方式上的选择仍有不同。

Neo 3 所有机型的顶部支撑带实际上是电源线,目的是将头显和后置电源连接,因此这条柔性连接线无法拆卸。而 Pico 4 顶部支撑带暂不确定能否拆卸,理论上没有前额支撑设计,顶部支撑带会更有必要。

3,透镜与屏幕

根据曝光参数,Pico 4 采用单块 2160×2160 分辨率显示屏,PPI 达到 1200,可视角度 105 度,是否支持视力矫正目前未知。

大致估算了一下,Pico 4 单块屏幕尺寸约 2.55 英寸,PPD 约在 21 左右(并算不严谨),而作为对比 Quest 2 约 21,Pico Neo 3 约 20,这么看几款设备在清晰度上可能处于同一水准。

这里要强调,PPD 并非 VR 头显视觉清晰度唯一指标,透镜光学素质也值得关注。Pico 4 在光学上改为了 Pancake 方案,因此我们也非常期待它的具体表现。

考虑到单眼 2K 屏幕和 2.55 英寸的尺寸,Pico 4 屏幕应该是 LCD 材质,至于是否采用 mini LED 背光改善亮度不得而知。

由于 Pancake 已经有一些产品发布,其特点头显端体积比较小,FOV 也会略小。当前 Pancake 产品 FOV 普遍偏小,对比来看,Pico 4 的 105 度 FOV 算是比较大的,这点确实不错。

目前 Pancake 有 OLED 和 LCD 两大类,搭配 LCD 屏幕是主流方案,但视觉上比菲涅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而 mini LED 背光 LCD 屏则有更高期待,不仅可以提高亮度,也有助于改善对比度。另外也有搭配 Micro OLED 方案,得益于高 PPI,在视觉清晰度相对更有优势,但劣势在于光效更低。

由于 Pancake 光学特性,相比菲涅尔多了光路折叠,不可避免会出现重影,而且光效理论最高 25%(LCD,如果是 OLED 则最高 12.5%),因此更考验光学设计能力。

曝光信息中写道,瞳距支持无级调节,这个在之前的消费级 VR 中比较少见,主要是因为需要保证像素级的对齐,硬件结构和成本都会更高。至于具体表现,值得期待。

4,SLAM 与彩色透视

从设计图来看,Pico 4 摄像头布局和 Neo 3 比较接近,疑似继续采用四目追踪方案。目前 Neo 3 中视觉追踪优化的还不错,但仍有提升空间,因此我也期待 Pico 4 在视觉追踪上的表现。

曝光参数中写到 Pico 4 还支持彩色透视,这是一个大幅提升透视体验的功能。

参考 Quest 2,透视功能为 VR 开启新的玩法,而且视觉追踪已经非常一流,遗憾就是不支持彩色透视,但却让我们看到了透视玩法的巨大潜力。而 Pico 4 彩色透视的加入,无疑会提高更多玩家对透视玩法的期待,同时我也对其视觉追踪能力更为关注。

同时参考设计图发现一个矛盾,因为在设计稿中又没有看到正前向的 RGB 摄像头,当然此版设计稿可能并非最终方案。

假设彩色透视基于单独 RGB 摄像头,那么就非常好理解,意味着设计草图非最终版本;

假设彩色透视基于 SLAM 摄像头,那么也有一些疑问。

比如:VR 中 SLAM 用的都是广角鱼眼相机(Quest 1 摄像头 FOV 为 150°x120°),彩色图像的畸变矫正是个问题,一旦和真实视角出现偏差,可能会出现不适感,这与黑白摄像头透视还不一样;分辨率提高对算力、算法的要求都更高;还有其他一些因素等等。

为了保证低延时,提高图像识别效率,通常 SLAM 摄像头往往采用黑白 CMOS,分辨率也比较低,目前的 Quest 2、Neo 3 都是如此,这种规格无法满足彩色透视需求。当然也有彩色 CMOS 可选,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彩色畸变矫正。关于 Pico 4 彩色透视的实现方式,后续我们会跟进报道。

话说回来,目前业内最期待的两款 VST VR 头显就是 Meta Cambria、苹果 MR。两者定位高端,尤其是苹果首款 MR 更是高举高打、规格拉满,当然价格也恐怖。前者是传闻融合黑白色 SLAM+高分辨率 RGB 透视+主动红外深度传感器组合方案,后者传闻配备 15 颗传感器,8 颗用于 VST 透视相关。

5,裸手识别、面部识别、眼球追踪

目前 Quest 2 在消费级 VR 中手势识别功能已经做到炉火纯青,让我们看到了基于视觉方案的潜力。尽管 Pico Neo 3 手势追踪暂未上线,但 Pico 4 显示将支持「裸手识别」功能,可以期待更多的玩法。

但很多玩家也都知道,手势识别之间也不一样,Quest 2 的手势识别 1.0 和 2.0 也不一样。目前我们还不清楚 Pico 4 裸手识别的具体功能,但是无疑展现了 Pico 在这方面的研发进展,毕竟目前除了 Quest 外,基于计算机视觉消费级 VR 上线手势追踪的还不多,因此这也是一项考验厂商视觉算法实力的功能。

随着 VR 用户量的增长,VR 社交需求逐渐打开,结合眼球追踪、面部追踪将在 VR 社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爆料信息提到,Pico 4 还拥有 Pro 版本,而且支持面部识别、眼球追踪,这给玩家提供了更多选择。

总的来看,本次曝光的 Pico 4 在产品设计、参数上仍有不少值得关注的亮点,让我们对最终产品体验更为期待。另外,考虑到今年下半年也是一个 VR 产品迭代小高峰,尤其是海外 PS VR 2、Meta Cambria 等,对于玩家来说选择空间也更多。而从 Pico 4 曝光信息来看,至少我们看到国内有越来越优秀的产品可选择,这一点也很重要。

来源:青亭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