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7 日,由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高速信息化大会暨技术产品博览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主题为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
7 月 27 日,由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高速信息化大会暨技术产品博览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主题为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
作为全国高速信息化技术的行业风向标,大会旨在深入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全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展示科技企业在智慧高速领域的技术布局和探索成果。在大会的技术论坛中,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四川数字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首款基于国产 MMIC 雷达芯片的高性能交通毫米波雷达,成为了本次展会的焦点。
数据显示,截止 2021 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已建成 11.7 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自《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及交通运输部《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以来,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精准感知则成为智慧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智慧高速建设进入行业爆发期,高性能毫米波交通雷达正扮演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先生」。
5H 新标准打造标杆产品,全面助力智慧高速
凭借波长短、频段宽、雷达分辨率高、不易受干扰等特性,毫米波雷达正与视频走向融合。传统视频结构化在智慧高速中虽然已经得到比较多的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如检测距离、检测精度、抗环境干扰等性能缺陷,导致枢纽控制、速度跟踪、车辆计数等新兴应用带来的挑战难以解决,而毫米波雷达恰好可以在其中起到很好的支持、补充、融合作用,隼眼科技 COO 张慧博士指出,以「雷视融合」为主的智慧高速正在成为行业趋势:
「智慧交通前期建设中,主要以视频结构化为主,再结合雷达的信息,比如雷达测速、测距比较精准,将相关信息加入,达到视雷融合的效果。但以视频为主其实仍存在问题,尤其较难解决全天候的问题,如夜间、天气不良的情况下,由于视频基础的信息很难获取,故雷达信息很难叠加上去。因此视频和雷达二者融合应该是雷达为主,视频为辅的方式,由于雷达天生具备轨迹流的跟踪能力,在测速、测距、方位非常精准,再加上视频擅长的车牌识别、车型和颜色识别等特性,即便在恶劣情况下或者夜间,视频失效的情况下,雷达仍然可以保持很高的监测质量,视雷融合到雷视融合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基于此,隼眼科技发布新一代基于国产 MMIC 雷达芯片的「5H」毫米波交通雷达产品。这是国内首款基于国产自主核心 MMIC 雷达芯片研发的高性能毫米波交通雷达产品,解决了同类产品核心元器件被「卡脖子」的难题。
作为毫米波雷达的最重要组成部件,高集成度的雷达 MMIC 芯片在雷达中占据了核心地位,目前业内的毫米波交通雷达均采用国外半导体厂商的雷达 MMIC 芯片,一方面存在禁运和断供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交通数据泄露的信息安全风险。为打破技术壁垒,消除芯片卡脖子和数据安全风险,四川数字联合隼眼科技深入合作,同时基于东南大学-四川数字智慧交通联合研究中心的深入研究,在毫米波新材料、MMIC 芯片、雷达系统以及雷达系统周边的整体配套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研究,成功研制了基于国产 MMIC 雷达芯片的高性能毫米波雷达,该型毫米波雷达可以实现对乘用车定向探测距离超过 1200 米、双向探测距离超过 2400 米、探测精度优于 0.07°、分辨率优于 0.5°的性能,达到了业内的最高水平。
隼眼科技「5H」毫米波交通雷达的概念包含超距、超精、超分、超智、全息五大特性,张慧博士指出,通过五大特性的聚焦,隼眼科技希望探索毫米波雷达在智慧交通尤其是智慧高速领域的技术趋势,也代表着雷视融合的优势:
超距(Hyper Range):雷达在满足车道级精度下对车辆等目标的有效检测距离,高速公路一般需要大于 500 米。高性能毫米波雷达需要实现高达 1000 米以上的定向探测距离,同时需实现对行人、轮胎等入侵物和抛洒物的远距离检测;
超精(Hyper Precision):雷达横向检测角度精度需优于 0.1 度,以满足 1000 米范围内的车辆等目标定位的车道级精度,包含直道、弯道、坡道、隧道等;
超分(Hyper Resolution):雷达横向角度分辨率应具备 0.5 度~1 度角度分辨率,以满足拥堵路段、繁忙路段、多目标场景的目标有效分辨和分离识别与跟踪检测;
超智(Hyper Intelligence):毫米波雷达应具备自标定、自校准、自学习、自演进能力,以满足毫米波雷达的路段级快速部署要求与环境适应需求;
全息(Holographic Perception):感知交通全要素(目标距离、速度、方位、俯仰、高精地图(经纬度信息、车道信息、路侧设施、周边环境)、交通事件、光学图像融合、ETC 信息(车牌、车型)、通信互联、 实时数字孪生等)。
凭借产品优异特性和对行业趋势趋势的洞察,隼眼科技解决了目前行业中存在的两大痛点问题。其一,此前毫米波雷达无法解决的杆下盲区问题,凭借超距特性,隼眼科技「5H」毫米波交通雷达产品在任何情况下,能保证每个点位都有两个雷达的监测数据,实现较为理想的杆下成像质量,解决盲区问题,并具备全天候监测盲区的优势;其二,由于盲区导致的车牌遮挡问题。借助超距、超分、超智等特性,过去高速路存在的前车遮挡后车、大车遮挡小车等问题,通过毫米波雷达的双向覆盖被彻底解决,实现智慧交通领域的技术突破。
毫米波交通雷达国产化加快我国智慧公路建设
近年来,通过与蜀道集团、四川数字交通、腾讯智慧交通的多方合作,隼眼科技在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进行了智慧高速层面的大量探索。该路段成为业内首个采用纯毫米波雷达能力打造的车路协同技术方案,不仅反映了隼眼科技技术路线的正确判断,也证明其高性能毫米波雷达产品经受住了严苛的考验,正是在这种探索和实践中,隼眼科技确立了「5H」毫米波交通雷达的技术优势与行业价值。
成都地处西南,气候湿润,雾天较多,一年有 50-80 天都不利于出行。如此极端天气,毫米波雷达的感知能力远超摄像头,维护成本更低。面对雾天、夜晚这些可视条件不佳的路况,基于隼眼科技「5H」毫米波交通雷达打造的实时数字孪生技术仍然能够做到「车道级导航」,推送及时准确的交通引导服务。
此外,通过多方合作,该路段还实现了随时在虚拟世界模拟分析雾天路况,并设定例如「浓雾+事故+道路施工围堵」这种复杂场景的数据分析,从而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预案。目前,基于 SDR 系列毫米波雷达的全方位高性能保证,四川数字在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宜高速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中,实现了车路协同与准全天候通行等智慧高速建设的全新探索。
隼眼科技创始人施雪松曾在演讲中提到,汽车产业开始上升到谈「灵魂」,从侧面印证了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在他看来,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包括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应法规标准的配套完整的生态链,而这些离不开人、车、路在一个统一的整体里。伴随汽车产业智能化逐渐深入,我国公路端的智能化建设与车路协同正不断加速。
产业融合,数字新基建再加速
近年来,政府推出一系列支持智慧交通的政策。2020 年 8 月,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35 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机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有力支撑。在今年 4 月 26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指出将强化基础设施发展提到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
这轮大基建涵盖 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而与这些技术领域强相关的车路协同,在大基建背景下,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与此同时,隼眼科技的毫米波雷达技术,也将发挥关键作用。
Marketsand Markets 数据显示,到 2023 年,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市场总量将达到 20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032 亿元)。近年来,随着芯片技术的进步,其产品集成度越来越高、成本则在逐步下探,这为毫米波雷达的大批量生产和应用提供了先行条件。
随着隼眼科技此次基于国产 MMIC 雷达芯片的「5H」毫米波交通雷达产品发布,基于智慧高速上更强大的「隼眼」,也将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等交通参与者的信息进一步融合到整个智慧交通系统中,从而为打造智慧交通与自动驾驶提供精准感知能力,深度赋能「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可以预见的是,在当下和未来,性能强大的毫米波雷达将成为中国智慧交通演进路线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