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slim.geekpark.net/uploads/image/file/89/21/8921a881aeb7ad8447d0b6a91a1c4e09.jpeg)
竞逐新增长空间,九号机器人发布了两个「最卷员工」。
一个硬科技赛道的成熟要经历过个阶段?
从 2015 年起,我国集中涌现了一批服务机器人企业,开启了对市场的教育,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市场接受度都不高。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无接触」配送凸显了服务机器人在配送、消杀、运送等场景的刚需作用,不会被「传染」的测温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各种类型的服务机器人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迅速给予了回应,2021 年,机器人行业融资频次超过百次,金额超 300 亿元。
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服务机器人市场迅速走向规范,市场规模也有了大幅提升。
尤其是在餐饮、酒店等场景上,有了不少应用,但从覆盖情况来说,依旧不高。这并不是说行业没有需求——我国人口红利期逐渐走向结束,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服务业、蓝领成了我国最稀缺的工种;「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强调了要发展服务机器人。
然而,对于性能的质疑,以及成本问题是阻碍服务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两个难题。很多企业在考虑是否需要引进服务机器人时首先会对机器人与人工的成本进行衡量,企业产品要想有出路、想要让服务机器人进入更多的场景,必须在效率或成本方面取得突破。
「破圈」的关键
很多酒店、餐厅使用服务机器人,是出于增加科技感以及宣传的考虑。4 月 26 日,九号公司旗下机器人品牌九号机器人正式发布了室内终端配送机器人新品——九号飞碟送物机器人(简称:九号飞碟)和九号饱饱送餐机器人(简称:九号饱饱),同时专为室外终端配送、巡检、服务、特种应用等企业或第三方开发者打造的九号机器人移动平台(RMP)也再度亮相,主要面向室外智慧移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两款新品(九号飞碟、九号饱饱)的官方指导价格为 19999 元起。这意味着,服务机器人在成本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为其走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实现「破圈」提供了可能。
要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并不容易。根据九号机器人官方透露,他们从 2014 年开始正式布局机器人业务,2018 年入局终端配送机器人,花了 2 年的时间来完成市场验证、数据积累和场景调研,在实现价格大幅降低的同时,将功能做到极致。
九号飞碟、九号饱饱的落地也证实了,九号机器人用多年时间走出的自研技术+场景聚焦+供应链协同的商业模式初见成效。
一直以来,从软件开发、硬件设计到制造生产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能力,都是当前服务机器人行业整体欠缺的能力,也是当前产业链上下游并不完善的主要原因。
然而,九号机器人在这一问题上实现了突破。可以说,从服务机器人本身的研发和设计角度上看,九号机器人在核心技术、产品功能等方面的迭代,带动了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以及中游产业链技术模块和制造技术的提升。九号机器人通过把控供应链协同性实现了成本减低。
更重要的,无论是九号机器人全新发布的九号飞碟和九号饱饱,还是九号机器人过往的其他机器人产品,都是以九号公司的智慧移动能力作为发展的基底。点对点的配送能力,更是其「破圈」的关键。
据悉,早在 2003 年,Segway 赛格威就发布了 RMP 业务,2015 年九号公司将 Segway 赛格威收购旗下,该业务继续保留,并持续发展,并成为九号机器人除终端配送机器人产品线外的另一条重要业务线。
与其他很多服务机器人不同,从短途交通起家的九号公司,一开始在智慧移动能力上就更具备优势。业内人士表示,机器人移动平台是机器人最核心的底层技术,其本身的轻便型、可延展性、通过性和负载能力会对性能起决定作用。
RMP 平台是模块化的,支持客户进行二次开发或者定制,比如说,九号机器人可以很快找到一个匹配客户需求的九号机器人移动平台(RMP),基于很少的设计改动,就可以提供一个可靠、轻便、性价比高的底盘,或者是整套移动解决方案。
九号机器人能够实现后来居上,其机器人移动平台可谓功不可没。
RMP 不仅仅能对九号机器人的终端配送机器人产品深度赋能,也能基于其智慧移动能力优势,针对室外移动场景,为机器人产业赋能。比如,2021 年,九号机器人与多家美国室外配送机器人企业达成数千台机器人移动平台 RMP 的合作订单,助其打造室外配送机器人实现智慧化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室外配送机器人企业正在与九号机器人达成合作。除此之外,Intel、NVIDIA 等企业也与九号机器人有着紧密合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九号公司的智慧移动能力在全球行业影响力上,已与大疆等中国品牌处于同等梯队。
硬科技热潮下,服务机器人赛道「进化」
过去,AI 这个事情好像是大公司的菜,而当下,AI 本身已经基本组件化了,成了一项技术的技术能力。这在服务机器人身上体现尤为明显,服务机器人充分融合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而随着近两年的锤炼,行业整体在产品应用的广度,或是技术深度都产生了可观的进步。
以九号机器人为例,九号飞碟和九号饱饱都搭载了九号机器人自主研发的多项国际领先核心技术,如:全新升级的 VILO-SLAM 2.0 导航系统(以视觉为主的多传感器导航系统)可以让机器人在导航过程中,不仅能够识别出二维或三维的结构,更能看得见更多的细节和纹理,让机器人在导航过程中精准识别在类似场景中的差异,大幅度提高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保证机器人的在配送过程中导航稳定性。
也正是基于对自研技术的大量投入,才有了九号机器人取得的大量落地应用的成绩,比如在今年奥运会期间,其之前发布的「九号方糖」机器人进入了奥运场馆进行服务。对于客户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真实、稳定、性价比高的产品,更需要靠谱的技术以及高效的服务和运营支持。
在科技创新领域,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标准可循,而标准不统一时就容易走弯路。九号商用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董纪冬表示:「服务机器人产业实现快速发展,除了需要打造真价值的机器人产品以外,还要能够真正的协同人类承担起一部分重复性劳动,进而让人们可以从事更有价值的事,同时为客户带来降本增效的实用性价值,实现用户、客户、企业、社会四者间的生态共赢,更需要与合作伙伴互相成就,共建机器人商业帝国,推动机器人事业蓬勃兴盛。」
在我们过往的采访中,很多行业人士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人工智能的应用水平而言,中国和美国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甚至某些地方由于我们有更多尝试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今天的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也应该是领先全球的。
九号商用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董纪冬
服务机器人赛道只是机器人领域的很有代表性的「冰山一角」。据联合国人口司统计,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将由 2015 年的 9% 上升到 2025 年的 15%。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口结构的转变成为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在可以想象到的未来,随着我们机器人的能力越来越强大,所服务的场所和所服务的行业越来越扩展和边界拓展的时候,有可能形成一个未来针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基于机器人的整个智能化解决方案,引领大众走向智慧生活。这是值得各领域决策者们一起去畅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