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海洋、农场, 镜头从高空向三种不同的地球表面俯视、缓慢的推进和切换, 广袤而平坦的地面, 搭配阴暗的色调, 一直延伸到天际。
新年伊始, 苹果放出了一则广告片。
公路、海洋、农场, 镜头从高空向三种不同的地球表面俯视、缓慢的推进和切换, 广袤而平坦的地面, 搭配阴暗的色调, 一直延伸到天际。
广告片时长一分钟, 但直到结束, 画面中都没有任何人物出场
全片用三组求救电话的录音, 讲述了三个人在野外获救的真实故事。他们当中第一个车子抛锚进水, 自己被卡在车里快被水淹没了;第二个在冲浪的时候遇到强风, 掉进了大海深处;第三个在农场的高处掉下来, 摔坏了腿, 动弹不得。
尽管身处不同的危险境遇, 但他们都做了同样一件事情——当手机没在身边的时候, 靠着 Apple Watch Series 7 LTE 的独立通信网络, 接通了求救电话, 并在数分钟内获救。
01 智能手表的独立化趋势, 关键课题是续航
普通智能手表需要在蓝牙范围内, 借助手机网络通信。只有具备独立蜂窝网络的智能手表, 才能在手机不在是身边的时候完全代替手机, 完成诸如打电话求救的功能。
苹果自 2017 年 9 月就推出了带有蜂窝网络版本 Apple Watch Series 3 LTE, 发展至今产品已经迭代了四代。
用 Apple Watch Series 3 和 AirPods 听音乐
针对 iPhone 不在身边的场景, 苹果陆续开发了使用 Apple Watch 发短信、回微信、听音乐、导航、刷卡支付、门禁验证等功能。
从首次采用独立蜂窝网络到独立应用商店, 再到屏幕、输入法和语音交互方式的优化, 苹果加快推进 Apple Watch 的独立, 让它在独立于 iPhone 的使用场景下, 也能有不错的使用体验。
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刷门禁
但有一个关键问题苹果始终没有解决——续航。
那些需要使用蜂窝网络的应用, 比如 Apple Music 在线音乐, 比如地图导航, 一旦开启运行, 它们就像燃烧弹, 能够迅速耗尽手表电池的电量。这对于续航能力本来就不行的 Apple Watch 来说, 无疑是鸡肋。
回看苹果广告片中的三个典型用户, 假设他们在野外被困时间超过十几个小时、随身带的唯一通信设备 Apple Watch 电量耗尽, 他们则无法呼叫 911 求救。
02 独立通信从尝鲜、到成为刚需, 关键课题还是续航
面对穿戴设备独立化趋势与续航的矛盾, 很多 Android 手机厂商纷纷给出了解决方案, 但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蜂窝网络的能耗问题。
很多智能手表主打长续航, 但业界少有兼顾「独立通讯」和「持久续航」的智能手表。
直到最近, 我们看到了一种更为合理和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基于这一方案打造的 vivo WATCH 2 从芯片、天线系统到电源管理, 软件硬件巧妙配合, 降低手表功耗, 最终使这只手表能在独立通信的典型场景下, 实现了前所未有的 7 天续航。
我们已在之前的产品评测和解读中, 对具体实现的原理进行了一番阐述, 简单归纳一下:
打造了一套「主控芯片+通信芯片」的双芯片架构, 用高能效比的主控芯片驱动手表运行, 用独立通信芯片确保手表的蜂窝网络连接。结合电源管理技术和软件调优, 让蜂窝通信实现智能管理, 手机不在身边的时候, 自动接入蜂窝网络, 而连接手机时, 又能自动关闭蜂窝数据。在保证设备穿戴性的前提下, 通过内部元件的精密堆叠, 实现小巧机身和大容量电池的兼容, 让颜值不因智能而减分。
vivo WATCH 2 的「持久续航」方案有效的满足了人们使用「独立通信」的需求, 从而进一步激活了人们对智能手表的需求。
针对典型的独立通信场景,vivo WATCH 2 首发了「网易云音乐」和「喜马拉雅」两款应用, 为不带手机出门、也没有提前为手表下载和导入离线音频内容的人们, 带来了随时随地在线聆听的体验, 音乐、有声书、脱口秀、广播剧等等, 随点随播。
续航最顶的独立通信手表来啦!vivo WATCH 2 首发评测
03 从核心架构, 看差异化的智能手表定位
伴随着产业链的日渐成熟, 各大手机厂商打造各自的智能手表已成为大势所趋, 各家「表哥」纷沓而至。
无论是心率、血氧等健康监测, 还是多达上百种运动模式的跟踪, 再或者与手机等设备的协同, 各家产品都呈现出各自差异性的策略。穿戴终端的多元性, 也恰恰响应了高度细分化的市场趋势。
如果从技术选型的路线来看, 智能手表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方向:
1. 全球智能手表的超级代表: Apple Watch。
配备超大炫彩 OLED 屏幕、高精度的传感器阵列、支持高算力的集成式芯片、以及大容量电池, 再通过内部堆叠的优化, 实现更好的显示和交互体验, 以及诸如健康和运动监测、独立应用等功能。
除续航没有实现突破外,Apple Watch Series 7 在运动、健康、智能三个方面的使用体验上, 堪称标杆。
里里外外看个遍,Apple Watch Series 7 到底和前代相比有哪些不同?
2. 全智能手表在 Android 手表阵营中的代表:华为 WATCH 3 和 OPPO Watch 2。
两款手表均提供了 LTE 的独立蜂窝网络支持, 均采用了自研的双芯片架构, 主控芯片负责性能和算力, 外挂芯片负责低功耗。两家的操作系统也均支持独立应用商店, 因此支持开放的应用生态。
华为 WATCH 3 评测:鸿蒙生态的腕上集大成, 做到了有史以来最好
其中,OPPO Watch 2 的方案极具代表性。
它采用了双芯片架构 + 智能和长续航的双模式的做法, 骁龙 4100 负责智能部分,Apollo 解决长续航模式下的运动监测等带有前端感知应用的运行问题, 两种模式根据用户实际需要的场景进行智能切换。
OPPO Watch 2 体验:两颗芯片、两个系统、两种模式, 腕上超能代表
高通的骁龙 4100 系列可穿戴平台正是为满足手机厂商发展「智能三角」的需求而生, 它采用了「大核+小核」的混合架构设计, 主处理器负责交互场景, 协处理器负责情景模式, 除此之外, 通过专用 DSP 满足基带、定位、传感器、音频方面的功能需求。
不难看出, 这种大而全的芯片设计, 通过强化核心的性能和算力+外观多种需求接口的方式, 几乎可以为穿戴设备厂商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3. 采用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轻智能手表代表:
vivo、红米、一加、真我、努比亚等绝大多数的手表厂商均选择了这条路线。不支持独立应用商店的华为 WATCH GT 系列和刚刚推出的荣耀手表, 也都属于此类。
它们尽管形态各异, 目标人群各异, 甚至主打功能也有所差别, 但共同点是主控芯片的能力比较全面, 省电、也省资源, 因此一般续航可以抗到一周以上。这其中, 又以恒玄 BES2500bp 比较突出。
不足之处则是没有开放的应用生态, 板载的应用数量有限, 这与它们所采用的轻量级的 RTOS 操作系统有关。
但需要指出的是, 以上诸多解决方案和产品案例, 体现的是各厂商针对穿戴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所做的差异化定位。没有最好的, 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04 轻智能手表的超级代表
在各大手机厂商都在打造各自智能手表的大势下,vivo 另辟蹊径, 用一款与众不同的产品, 实现了「为行业走一条路」的产品愿景。
vivo WATCH 2 采用了崭新的双芯片架构方案, 即恒玄 BES2500bp 和展锐 W117 的组合方式, 通过软硬件的协同, 动态调控不同场景下的资源占用, 以同时提高独立通信场景和常规使用场景的续航 (分别最高可达 7 天和 14 天)
值得一提的是,vivo WATCH 2 采用的也是轻量级的 RTOS 操作系统, 本身并不具备独立应用商店。
针对轻智能手表应用生态的短板问题,vivo 与网易云音乐和喜马拉雅合作, 将两款应用内化在手表系统之中的, 针对典型场景进行细节体验的打磨, 不为是一种 Less is More 的上策。
而展锐的 W117 智能手表平台, 则是专门为采用 RTOS 系统并需要强续航特性的蜂窝手表打造。
它的蜂窝框架采用 AP+CP 的芯片设计架构, 具有高集成度、小尺寸、低功耗等优点, 搭配展锐自研 UCVS 系列全场景功耗优化策略, 可以助力智能手表升级 MCU 蓝牙版手表方案至蜂窝版手表方案。
放眼行业以更大的视角审视趋势与大局, 我们可以发现, 随着运营商的力度加大以及 eSIM 同号多终端技术的日益成熟, 蜂窝能力正在成为成人智能手表的重要能力。
轻智能系统 + 独立通讯 + 长久续航, 这是智能手表一个新的产品类目, 一条新的发展路线。伴随着方案的日益成熟, 未来在这个方向上将会涌现更多的产品。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