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科技圈不那么主流的品类,更能诠释何谓有意义的智能。
「大家不要做高速路上那只兔子,进窄门反而能有更宽广的天地。」九号机器人联合创始人王野曾经如此表示。他觉得,正因为自身进了「很窄的门」,做一些起初并不是很主流的产品,反而避开巨头,跑了出来。
事实如此,九号公司从平衡车做起,用 4 年的时间做到平衡车全球第一,用 3 年时间做到了电动滑板车的全球第一。前不久,九号公司旗下赛格威宣布进军智能割草机,将于明年 3 月正式上市。目标是,三年争取第一。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往往有着庞大的市场和成体系的产品去支撑。而一个显得不那么主流的品类,背后也可能是一个在我们世界观之外的「蓝海」。
「窄门」里的新大陆
实际上,2020 年全球割草机器⼈市场年出货量已达近 90 万台,市场规模近 10 亿美元;2020 年⾏业 CAGR(复合增长率)近 20%,增速明显。而割草机市场的规模目前在 260 亿美元左右。
九号公司董事长高禄峰预测,包括割草机器人在内的家用服务机器人是未来十年最具潜力和高增速的领域。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碰不到的品类为何有如此大的市场想象力?
整体来看,⽬前全球约 2.5 亿个私⼈花园,美国 1 亿个,西欧、北欧、英国合计拥有 8000 多万个。
但拥有庭院和草坪并不能证明有多富裕,以美国为例,由于地广人稀、人均 GDP 高,美国居民通常一家住在一整套两层的住房里,并会附带花园、草坪和地下室。
而打理草坪往往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由于社区规则,如果草坪没有好好打理而影响到了社区美观度的话,住户将会面临罚款。
「传统人工作业式割草机不仅需要投⼊⼤量的人力,安全性能也不能得到保障,还会产⽣大量的噪声污染。」九号公司家用服务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任冠佼博士介绍,在美国,⼀次花园割草服务⼤概需要 40 美元-80 美元,一年大概需要 1000 元美元。
目前,欧美国家⽬前所采⽤的割草机品类,主要以传统⼿推和骑式传统割草机为主,年出货量约 1150 万台。
也有人设计过自动化的割草设备,但基本都需要在草地外围埋设一圈传输信号的探测电线用以形成电子围栏,割草机通过触发探测电线的方式来确认草地的范围,从而在圈定的范围内随机进行剪草。并不「智能」。
有问题便需要解决,任冠佼发现了机会。
据悉,最新推出的赛格威智能割草机器人 Navimow 采用了独创的 EFLS(Exact Fusion Locating System) 融合定位系统,赛格威智能割草机器人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且用户无需提前预埋边界线,仅需通过手机 APP 遥控机器人在院子中绘制一张工作地图即可完成割草区域部署,即便草坪内有花盆、树木、桌子等也能轻松避开。爬坡能力相较于竞品的 13.5°-21.8°更强,能够达到 24°。使用时最高分贝仅 54 分贝,相当于电动牙刷的噪音水平,低于同行业的大部分 60 分贝产品。
另外,用户通过 APP 可设置割草计划,设置刀锋高度并调节割草高度,可每次修剪 1cm,保证草坪的健康。而且与传统割草机不同,智能割草机机器人是每天出来修剪⼀次,草的碎屑可以作为肥料留在草坪无需收集。
其自主开发的安全系统,当人或宠物触摸到赛格威割草机器人靠近刀片的位置时,刀片可以停止旋转。
机器人的「真相」
九号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陈子冲博士认为,智能割草机的诞生带着典型的九号公司的色彩。「九号公司是有产品经理文化的。」陈子冲解释到,「而且我们现在从内部机制来讲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股力量。
第一是自下而上战略方向的选择,比如我们专注做短交通、机器人,但是不会突然做一个完全无关的事情,那不是九号擅长的事情。
第二是自上而下,因为有不同的产品经理,公司会有足够的土壤和自由度,包括创新容忍的空间,他们可以试错,这就是为什么九号公司有这么多品类和事业部,做不一样的东西,这是在创新公司里面比较少见的。」
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缩影。任冠佼认为「当前整个中国制造业正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化到工程师密集型。」
他发现,当前国内的工程师不管从研发能力包括整体眼光和素质,都在迎头赶上甚至超越欧美工程师。
这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任冠佼看来,机器人就三样东西:驱动器、控制器、传感器。「我们只是对它做不同的组合而已。比如滑板车传感器相对较少,有控制器和驱动器;割草机器人的传感器有 GPS,将来还会有视觉;配送机器人会有激光雷达、视觉等传感器,执行器可能除了行走还有开门的电机等,他们都只是这三样东西在不同产品的组合。」
在硬件行业,产品的迭代周期不像互联网的一周、一个月、半年,硬件产品的迭代至少是 3 个月、6 个月、一年或者两年。因此,5 年可能只够迭代 2~3 次产品。以为行业人士表示,这需要具备长期主义的定力,半年就转向可能会死的很惨,看的准很重要,需要长期坚持慢热的智能化未来。
任冠佼把这当作一项使命。「利用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做一些科技制造类产品,再推向全球,这个事我认为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有很多公司包括大疆、华为都在做这样的事情。未来 5-10 年,科技制造基于中国走向全球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