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云科技霍涛:场景边缘云,万亿云计算市场的下一个决胜点

摘要

  4G的落地带来了移动互联网,造就了十年繁荣的互联网生态,为了匹配指数型增长的数据需求,云计算出现,作为底层支撑;而5G的发展,则让人们开始展望更遥远的未来——物联网、IoT等新技术会将数据时代再带上一层楼,VR、自动驾驶等新事物才有蓬勃发展的机会。

     每一轮底层技术变革,都会带来全新的商业机遇。

  4G的落地带来了移动互联网,造就了十年繁荣的互联网生态,为了匹配指数型增长的数据需求,云计算出现,作为底层支撑;而5G的发展,则让人们开始展望更遥远的未来——物联网、IoT等新技术会将数据时代再带上一层楼,VR、自动驾驶等新事物才有蓬勃发展的机会。

  据CNNIC数据,到2020年底,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超过9.89亿,约占总人口的70%,而一年前这一数字仅为9.09亿。未来,用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设备入网。随之而来的,更是指数级增长的设备和行为数据,如何通过云服务让数据传输更为方便、快捷、安全,是整个云计算产业的共同目标。

  正因如此,边缘计算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

  本质上,边缘计算需求快速增长,是由于需要更快的信息传输的速度,如5G出现让网络带宽大大提速,这对服务器的传输速度和资源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往,公有云所提供的是更为集中化的资源供给——厂商自建IDC数据中心,拥有海量的服务器,根据客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在内部分配和优化云资源。

  但边缘计算着重的是加快信息传输和处理的速度。通俗理解,如在物联网场景中,不仅每个终端设备都具备处理数据的能力,同时将相对复杂的计算任务交给距离边缘设备最近的边缘节点。在数据同步到云之前,边缘设备需要先行处理分析数据——这就需要数据服务越来越靠近生成数据的地方。而边缘云服务,作为贯通云、边、端能力的关键枢纽,作为边缘计算能力场景化落地的关键一环,在释放效率、激活创造力上被寄予厚望。

  以实际应用为例,如果说一个云服务器在贵阳,一个手机设备在广州,若在广州郊区设立边缘节点,简单计算和存储工作、需要超低时延的数据处理都可在边缘云处理,比如获取一个常用网页的缓存,使用云桌面、玩云游戏等;而核心的、复杂的计算再交由在贵州的云服务器。这样既可更快速地得到响应,并且也相应降低数据传输和云服务器的负担。

  从效果来说,如果采用传统的集中式处理,网络延迟可能达到500毫秒甚至更长;但是边缘云可以将延迟降低到10~50毫秒。

  据GSMA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联网总数将达到252亿个,它们会生成大量的数据。在5G时代,类似高清视频传输、自动驾驶、VR等各类要求网络更稳定、更低时延的场景,正在呼唤边缘云的规模化落地。

白山云科技霍涛:场景边缘云,万亿云计算市场的下一个决胜点

    成立于2015年的白山云科技,正是边缘云领域的先行探索者。

  成立之初,白山云聚焦CDN(内容分发网络)业务,其本质就是构建在已有的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一层智能虚拟网络,可以说是边缘计算最初的形式。为给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白山云围绕数据的全生命周期,以每年开拓一个业务线的速度,逐步建立起了云分发、云安全、数据应用集成的业务闭环。随着云安全成为刚需,白山云自2017年开始拓展云安全业务,并通过2019年收购上海云盾,建立起了集合Web应用防火墙、抗D、 Bot管理等技术的云安全产品矩阵。观察到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白山云于2018年推出新产品“数聚蜂巢”,以API为核心的混合云全域集成平台。

  2019年是美国边缘计算市场的重要一年。两位特别的玩家Fastly和Cloudflare相继上市,其中Fastly在一年半时间市值就翻了5倍。Fastly自CDN起家,其特别之处正是在于,以边缘计算切入了包括亚马逊、Akamai等公有云巨头林立的市场,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国外同行的成长、客户需求变化,让白山云看到了边缘计算的应用潜力和边缘云市场的广阔前景。而在其积累CDN、Web应用防火墙、抗D、API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技术的过程中,边缘云平台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确认战略方向后,白山云投入大量资源到研发当中,以推进边缘云的应用落地。当前,白山云建立其全球覆盖的边缘网络,实现了云、网、边和端安全能力的全覆盖。

  边缘计算尽管在美国先行发展,但在中国,由于云厂商普遍都有后发优势,同时拥有加速部署的5G、IoT技术发展带来的应用需求,完备的产业链支持落地场景探索,中国边缘计算企业进入了诸多前沿领域,在场景探索上有了许多开创性进展。

  工业互联网是其中一个例子。以“数聚蜂巢iPaaS”产品为例,“数聚蜂巢iPaaS”针对企业内部相互隔离的数据和系统,定位全域集成平台(iPaaS),是以API为核心的混合云敏捷集成平台。平台可从各类工业企业现场设备采集数据,实现边缘侧人员、设备、物料、环境、业务管理等数据的采集、接入、本地集中存储、边缘分析处理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企业针对集团、子分公司、工厂等跨地域、跨组织、跨系统、跨层级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汇聚管理。

  如果说以前白山云更多做的,是公有云和边缘私有云场景,那么以后想要做的,即是希望拓展到边缘公有云场景。“过去在厂侧,我们自建一个机房,也可以用于边缘计算,”白山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霍涛表示,“在未来,白山云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企业再也不需要自建机房,边缘计算能力由白山云的边缘云平台来提供,企业只需像使用云计算服务一样,按需及时采购服务。”

  并且,如何为边缘侧赋予进一步的能力——如开发环境,也是白山云更进一步的目标。

  放眼未来,边缘计算将对云计算业态带来重要变革。中国公有云市场以IaaS厂商作主导,目前正往PaaS层及SaaS层发力,各层间的差异日趋缩小。

  对于广大的企业客户而言,出于安全考虑,他们显然不愿意让数据存储、处理交由单一云处理,这意味着混合云、边缘云将会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在这些新领域中,包括传统IDC厂商、公有云、私有云厂商都已入场,如何抢占先机,是下一个云计算市场的决胜点。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估计,当前中国已经建立了近72万个5G基站,占全球总数的70%,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将部署超过760万个。在5G等新一代通讯技术方面,未来在边缘侧产生的数据将是海量级别的。

  那么,边缘计算,有可能成为推动云计算产业向前一大步的助力吗?边缘云,有可能成为撬动云计算产业格局变动的支点吗?

  近期,白山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霍涛与36氪探讨了一系列话题,并分享了白山云是如何一步步搭建起全球边缘云平台,又是如何抢占边缘云这一新市场的。同时,面对日渐激烈的行业竞争,白山云如何思考定位、制定行动计划?

  以下为白山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霍涛与36氪的对话,经36氪编辑整理:

白山云科技霍涛:场景边缘云,万亿云计算市场的下一个决胜点

白山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霍涛

  谈战略:持续创新,领跑行业趋势

  36氪:从CDN产品开始,白山云以平均每年一个新产品线的速度,建立起了一套集合云分发、云安全、数据应用集成为一体的产品体系。白山云如何确定产品布局和发展的节奏?

  霍涛:核心还是由整个云技术架构和客户需求变化来驱动的。一开始,我们创业就是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服务,因此白山云从CDN(内容分发网路)服务切入云计算市场。CDN本身可以说是边缘计算最早的一种形式,当时还没叫边缘计算这个名字。

  我们在2015年进入CDN服务市场,主要有两层原因。第一,中国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增长翻番的时期。2015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的爆发,长视频逐渐让位于短视频,从优酷土豆转向抖音、快手,需要快速分发到用户侧的内容有了几何级数增长。我们正是抓住了这股红利,吸取了国外像Fastly、Cloudfare等企业产品的架构优点,在产品设计和架构上做了很多的创新。第二,创业公司缺位。当时主导中国云分发市场的,比如蓝汛、网宿,都是2010年前成立的,这是中国最早一批CDN服务商。在美国,一个大行业里每5年就会出现一批创业公司。我们分析,如果有一个行业规模能够年均保持30%的增速,而市场一直是老玩家,一定拥有巨大的创业机会,CDN行业就是如此。

  在CDN市场做到行业领先后,我们看到安全服务的需求。以分析客户的流量日志为核心,检测其中的安全威胁,建立大数据实时态势感知系统。我们当时在产品中加入了很多机器学习能力,对于规则识别不了的威胁,我们在2017年推出了深度威胁识别ATD产品来用于识别。

  但在服务传统企业时,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传统企业的系统里存在很多数据孤岛,数据间难以激活贯通,数据资产无法被盘活,给企业带来协作难、创新慢等困扰。所以我们推出了“数聚蜂巢iPaaS”,把各个数据孤岛的融合打通做好,进一步通过API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数据、应用、服务间的集成。

  随着这三个产品在越来越多客户的应用场景中落地,我们发现其实边缘云的轮廓逐渐清晰,以边缘云服务落地边缘计算优势的路线逐渐明朗。比如边缘云中为开发者赋能的Serverless这种技术,其实我们在数聚蜂巢里已经有在应用了。因此,我们整合产品与技术能力推出能够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真正的边缘云服务。以前我们做的主要是公有云、边缘私有云,未来白山云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企业再也不需要自建机房,边缘计算能力由白山云的边缘云平台来提供,企业只需像使用云计算服务一样,按需及时采购服务。

  36氪:白山云以一年推一个产品线来搭建起产品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收购了上海云盾这家云安全公司。白山云是怎么判断一个业务自己来做,还是通过收购等其他方式来切入市场?

  霍涛:大市场,或者小市场但空白且有刚需的市场,我们才去做。

  比如说,CDN是个几百亿的市场,值得做,我们也有这样的能力。2018年推出数聚蜂巢时,美国有做相似产品的公司,但在中国市场相对空白。我们还是选择去做。一是因为我们希望给客户在数据层面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当我们具备了提供云分发、云安全、数据应用集成产品的完整能力,客户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或两个服务,来组成契合其需要的解决方案。二是因为API全生命周期管理将是刚需。我们当时有几个选项,包括多云管理、API管理、云中介……但我们判断,API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像Mulesoft等做API主导的系统集成平台的企业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像白山云盾所在的赛道,是一个已经存在的10亿级别的安全细分市场,白山云盾的产品与cdn庞大的网络资源天然结合。对我们来讲,我们自己的研发能力也能做出来,但是,想冲到市场前三,需要跨越很大鸿沟,最关键是需要一定时间成本。所以当时既然出现了合适标的,我们就决定收购。

  谈创新:以产品驱动增长,用解决方案落地技术方案

  36氪:这几年中,您觉得云计算领域里发生的哪些大事,对公司的创新有启发?

  霍涛:5G、IoT的发展是一个大趋势,中间有一系列关键事件发生。比如2019年,5G商用牌照发布,推高了大家对场景落地、生态建设的巨大热情,也促使我们更加关注如何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帮助客户把握5G带来的技术红利。

  安全领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交锋更是一次次上演。欧洲GDPR的颁布震动了整个行业,大家对数据安全、合规性要求更严格了。然而,与此同时,因网络安全漏洞导致的重大事故屡见不鲜。比如今年4月,伊朗核设施遭黑客入侵,直接导致较为严重的破坏。这都促使我们以更大力度投入对云原生安全、工业安全相关问题的研究,加固工业互联网在网络端和工厂侧的安全屏障。

  36氪:白山云团队的创新机制是怎么样的?我们如何抓住用户的需求进行快速响应?

  霍涛:要在竞争中生存并且打胜仗,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都要坚持去做。

  公司是以产品驱动的,我们超过95%的收入都是产品订阅制,只要我们服务好,客户会持续地购买。我们把客户的需求产品化,解决某个场景中典型问题。我们有面向互联网行业、政企、传统企业的销售端,并且有专门的产品BD和销售一起跟进客户,将客户的很多需求拿到后端,我们快速进行反馈。同一个产品的增量需求,我们可以响应得很快,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对于那种潜在的存在可能性的需求,我们也不会轻易放弃,会看看是不是能形成产品。

  与此同时,也要意识到,机会看似很多,但要把握住我们真正能创造价值的机遇并不容易。在研发层面,要有一定的专注力,有所为,有所不为。保持“微创新”,专注解决微小但深刻的问题,保持技术上领先半年的优势,才能既在“大市场”保持竞争力,同时避免与真实的需求脱节。

  36氪:以边缘云为例,刚刚也提到数聚蜂巢已经进入一些工厂场景,您觉得如果要从边缘私有云走到边缘公有云,厂商们的挑战在什么地方?

  霍涛:首先边缘云是整个云计算架构必然的变化,云边端未来的协同是大趋势,云和边之间会是相对互补平衡的关系。

  第一个存在挑战的,是基础设施。一方面中心云不断在扩建它的基础设施,但在边缘上我认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有人讲过在国内大概200亿的投入,就能基本覆盖边缘侧保证时延50毫秒以内。除此之外,更多的投入其实是在计算能力方面。另外,中心云和边缘云的应用场景不同,使得边缘云趋于小型化、可移动化、简配化、高密度等特征。科技创新在边缘基础设施这部分一定会大放异彩,这还是未来一个很大的挑战。

  另一个是软件层面,这个行业软件相关的生态还没有建立起立,这需要全行业从业者,比如厂商、开发者、服务商共同建立起软件生态。比如在边缘侧比容器更敏捷的Serverless服务、分布式的边缘云数据库、高性能计算以及相关边缘安全等相关的技术研究。

  最后一个挑战是资本是否充足。这个战场没分出胜负前,资本力量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基础设施和软件投入都是巨量的。而对于资本来说,云计算领域有投不完的技术趋势。中国经济的爆发,和我们“基建优势”的策略密切相关,在搞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我们突破了很多的技术瓶颈。云计算正在成为全社会新的基础设施,底层技术的进步,也将带来社会效率提升的飞跃。

  谈市场:边缘云天然呼吁中立性,行业繁荣需要生态加持

  36氪:从CDN到边缘云,成立至今,白山云如何明确自身的定位?

  霍涛:我们的核心定位是边缘云服务。我们不会做中心云,绝不做和现有公有云市场形成刚性竞争的产品,比如中心云上的数据库、主机不做。未来,我们和中心云是合作的关系,组成生态。国外市场,边缘云厂商和谷歌、AWS、微软等大型公有云服务商都是有合作的,白山云也是这个定位。

  36氪:目前,一些大型公有云厂商也在做边缘云。白山云如何看待竞争问题?

  霍涛:在当前云服务市场的格局下,公有云不可能覆盖所有领域,行业繁荣需要一个生态。以边缘云为例,现在市场有一些竞争者,主要玩家可以分为三类,运营商、公有云以及独立第三方,白山云是属于第三类。

  边缘云天然适合中立发展。因为“云边端协同”中,端是客户,客户会更倾向于混合架构,而不是托管在单一云上。边缘云天然是跟客户、业务离得更近,独立性使其能够同时以私有云支撑关键核心业务,同时采用不同公有云服务支持创新业务对集散资源的动态需求。客户越大,越不愿意云和边都 被一家云公司绑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在未来独立的边缘云会更有存在价值,将成为云计算这个万亿级市场的下一个决胜点。

  36氪:您认为,在边缘计算这个市场,白山云的优势会在于什么地方?

  霍涛:我们产品积累的逻辑,正契合边缘云市场发展的底层逻辑。除了上面所说的独立第三方的中立性,我们在基础设施、在架构设计、软件能力提升、行业场景积累上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比如,白山云不仅有广泛的边缘节点覆盖,并且边缘化架构比公有云的集中式架构在速度、稳定性上更具优势,这种架构让我们往边缘云转的时候具有先发优势。

  并且,白山云的产品发展从在软件产品上逐步完善,在平台上积累了软件开发能力,这也为边缘云提供开发环境做铺垫。

  另外,我们在很多场景上,和客户接触得更早,拥有先发优势,比如能源、汽车、房地产等。边缘计算因为重点在边缘,所以场景化、解决方案的沉淀非常重要,这些都需要时间积累,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很有自信的。

  36氪:白山云在边缘计算领域入局较早,从长期来看,公司看到哪些场景存在拓展的空间?

  霍涛: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很广阔。第一个是消费互联网,举个简单例子,在线教育的场景当中,很多都可以在边缘侧进行数据处理。有的时候需要加一个水印或者防盗链功能,这些过去在中心云上的简单处理,都已经可以在边缘侧实现。甚至发现攻击,也可以在边缘侧触发安全防护服务。

  第二个是智慧城市,偏城市管理、政企方向。比如城市里有很多摄像头,这就是最典型的边缘云场景。还有“明厨亮灶”工程,提高监管的公众参与,也是政务端的要求,应用边缘计算后,直接在边缘侧就可以提供转码、推拉流等等,传输速度也会变快。

  第三个是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领域,边缘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很好的形式,很多行业都值得大量云计算厂商去做。比如我去过一个很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一个刮板机售价8000万,一个小时产出4000吨煤,如果机器出问题,停工1小时就损失250万元。边缘云应用后,我们可以采集传感器中的时序数据,用于分析、预测机器运行状态,尽早发现故障。事实上,我们深入工业互联网场景后,发现很多场景我们甚至比美国市场发现得早,这都是巨大的提升产业效能的机会。

  36氪:从未来的技术、产品和市场规划上,白山云具体是如何考虑的?

  霍涛:在技术层面,我们会持续加码研发投入,保持领先半年以上的技术优势。

  在产品层面,我们今年和明年的主要目标都是将产品再进行迭代升级提升客户使用平台的便捷性,比如将基于SASE的安全零信任服务能力推向全球每一个边缘节点,提升基于Serverless的边缘服务能力,为客户在边缘提供API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可编程的函数计算能力,为开发者完善更敏捷高效、低成本、高性能的开发平台。

  在市场规划层面,针对上述提到的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断积累行业know-how,维持在场景侧的优势。我们统计过,中国的Top 200强企业中,有40余家在与我们合作。未来我们坚决与传统行业对接,坚决做场景化。

  随着5G、IoT等技术的快速落地,白山云会以自身的网络、安全能力以及优质服务,用技术手段,用“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去帮助企业更好地进数字化转型,这是我们会一直努力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的是,边缘云的未来在多变的行业场景,不变的是客户的需求。场景边缘云,是云计算深入发展的一个决胜点。

来源:金融界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