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由技术变革推动的产业新浪潮,正在向着中国两轮电动车汹涌而来。「科技不是拿来炫的,而是拿来用的」,以「用户至上」为本的技术突破,会让两轮电动车发生怎样的变革?
中国的两轮电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 3 亿台,相当于每 4.6 个人中就有 1 个人拥有一台两轮电动车。两轮电动车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一款全民级的超级大单品。而在这个 3 亿巨型体量的超级大单品中,正在酝酿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机会。
在 2019 年 4 月 15 日开始执行的《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不符合新标准的两轮电动车需要在 3-5 年内完成更换。而直到 2020 年,两轮电动车的 3 亿存量中,依旧有 70% 没有达到标准。这意味着,接下来的 2 年时间左右,存在约 2 亿台的替代需求。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能在短时间内引爆的巨大市场。电动车企业们势必会加足火力,瞄定这一窗口期。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在人们生活出行中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的产品,其实是一项「中国发明」。电瓶车最早由一名清华大学的教授于 90 年代发明。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动车产销国和出口国。目前,国内电动车每年的出货量能达到 4000 多万台,出口量近 2000 万台。
然而,与庞大的需求市场相不符的是,电动车的技术方案在十几年的野蛮生长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且一直都没能形成一套自己的技术体系。参照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全球崛起路径,只有从技术上有所突破,中国两轮电动车才有机会发展成家电、手机一样的巨量级产业,从而诞生一批世界级的企业。
「行业不应该再遵行拿来主义,追求大规模的低成本制造。我们需要围绕用户的需求找到消费者的真正痛点,来创造真正有价值的技术方案和产品。」爱玛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任勇意识到,在这个产业变革的关键拐点,传统电动车的「拼车范式」已近终点。从拼车到造车,拥有核心技术的好产品才是唯一通向未来的答案。
两轮电动车的「造车革命」
「我们正在按照汽车行业的正向开发流程去重塑电动车的开发制造流程。按照这个系统级的解决思路,来定义它的外观、功能和质量、技术方案等等。」任勇说。
4 月 10 日,爱玛正式发布了第 5000 万台车,也是其在「造车时代」遵循正向开发流程打造的第一款电动车——爱玛 A500。该款车型最值得注意的是,全系列搭载了爱玛自主研发的引擎 MAX 能量聚核系统,实测续航达 150KM+。
爱玛 A500 的续航亮点,解决了用户的最大痛点。随着城市扩张,出行边界扩大,电动车领域逐渐形成了越来越高的续航需求与行业内普遍续航不足之间的矛盾。根据 ZDC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数据,影响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选择因素中,续航能力位列第一,64.9% 的用户会因为续航能力做出购买决策。日常生活中也不乏「一半电量不敢出门」的焦虑,续航需求亟待满足。

「最基础的就是最核心的。」爱玛着眼于普遍的续航问题进行深度研究。任勇表示,续航并不是电池的叠加,而是一套技术系统,「通过力矩控制,高效地管理电动车的能量与动力输出,从而实现更长续航」。一年多来,爱玛对核心策略进行反复检讨论证,找到影响续航根本原因后,重新搭建技术系统,对电池、电控、电机、轮胎、照明、制动等核心域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实验,才形成了这套引擎 MAX 系统,最终实现一次充电的百公里续航。
据悉,引擎 MAX 系统由 100 多名专家耗时 2 年研发完成,为两轮电动车首次定义了引擎。该系统由提升能量密度、降低能量损耗、优化能量回收三大基础构架组成,7 种自主研发的技术作为支撑:引擎 MAX 聚能电机驱动系统、金标抗衰石墨烯二代电池、SDS 专利智慧动力系统、整车 LED 节能灯组、流体动力降阻设计、低滚阻轮胎技术,以及 CES 专利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其中,SDS 智慧动力系统和 CES 专利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均为国家级发明专利,分别解决了突破了电动车行业内里程和爬坡动力无法兼顾的难题,以及提供了合理的能量存储和使用的解决方案。
「技术一定不是曲高和寡的,它一定要能够运用到产品之中」。任勇提到,「扎扎实实把真正的需求研究透、做透,消费者口碑自然就会形成。」续航只是需求之一,爱玛 A500 的造车思维还体现在工业设计、造车材料工艺、顶规零部件、创新外观设计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进阶,进一步满足用户对审美、性能、细节的需求。
例如,爱玛 A500 突破了传统电动车牛龟鹰的车型定义,在人机协同、风阻系统、骑行姿态等方面都有很大突破。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外观没有一颗螺丝钉,该设计成果源自于爱玛 500 万重金引入的汽车级模具,仅模具的单项投入就是其他车型平均成本的 5 倍以上。

对比普通电动车,造车思维下的 A500 采用全新的外观,比如业界首创的悬浮式设计使车身腰线更加层次分明,轮廓极具雕刻感,并在 CMF 设计、全新的照明系统、人机交互等方面打破传统的电动车常规。
「科技不是炫的,科技是要拿来用的。」任勇称,爱玛将「造车」理解为一种更朴素的坚持,站在用户的角度,扎扎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最日常的问题。
两轮电动车的未来
在资本市场上,电动车的行情越来越好,这也引来了更大的变量入场,比如以及美团、青桔、哈罗等为代表的共享电动车玩家。任勇认为,这并不会威胁到原有的企业,电动车的需求场景非常细分且多样化,比如学生在校园里的使用场景,工业园区场景,旅游景区场景,「关键是在于我们自己,如何在构建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推动品类扩张和商业模式进化。」
例如,传统电动车将已经成熟的技术或者是零部件进行组装,从而「拼」出一辆车的模式,随着用户需求的进化越显粗放,「造车」势在必行。在商业模式上也是一样,「不变的是消费者的便捷出行的需求,变的是这个解决方案。」
可以预见,两轮电动车行业正在迎来「造车时代」的拐点,摆脱过往的价格战模式,向着「技工贸」的路线迈进。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中国也需要更多的诸如华为、大疆等科技为本的企业,在便捷出行领域迎接更大的机遇。
爱玛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任勇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兼总裁张鹏
在4月10日的爱玛科技的「驶5前例」新品发布会现场,爱玛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任勇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兼总裁张鹏展开了深度对话,探讨了两轮电动车的技术发展之路。以下为现场对话实录,经极客公园编辑整理:
张鹏:你过去在家电行业做了很长的时间,怎么又选择了电动车这样一个赛道呢?是什么让你对这件事这么有兴趣?
任勇:电动车这个赛道非常吸引我。首先它规模特别大,年轻、快速发展。中国目前每年应该有 4000 多万台的出货量,中国市场存量达到了三亿多台。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到了一个升级阶段。
过去做一辆新车,更多是将不同技术做简单的拼装。但在如今的消费升级下,更多专业化的需求出现,行业需要一个新的范式,我们把它称之为「造车时代」的新范式。未来十年,中国市场一定会出现一些伟大的公司。这样的愿景,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这样一批人来到这个赛道。
张鹏:本质上「拼车」是指用一些已经成熟的技术或者是零件,把它组装起来,然后变成一个产品去销售。那么造车是意味着,需要有一些自己原生的技术体系吗?拼和造,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任勇:拼车就是组装,客观地说,它没有太多的核心技术。它的很多技术方案,都是从上游供应商拿来做一个简单的组合,满足跑得动且低成本的需要。因为过去消费者的需求就是便宜,能够续航,能满足载人载物的这类简单的功能需要。
那时候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大规模城镇化的阶段,很多进城务工人员、普通老百姓想要解决十公里左右的出行需求的时候,电动车在一两千块钱的价位就可以满足。
张鹏:核心就是便宜。
任勇:对,便宜。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第一,消费升级。用户愿意用一个多月的工资,买一台能够天天陪伴他的好车,他需要更好的质量、更好的做工。其次,产业里有很多的技术溢出,比如说像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电控技术,还有包括我们的铁架工艺等等。这些技术升级,也满足了我们这些厂家形成技术系统的需要。所以从需求侧和从供给侧这两端,推动了这个行业必须要向造车的方向去发展。
张鹏:如果要去真正造一个好的产品,它往往不是说我想造一个好产品,而是我要先看到一个好问题,就是比如说用户需求的变化?
任勇:这个需求在快速的变化,这个变化分两个方向:首先是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是共性需求。
其次,用车的人的需求越来越细分了。过去电动车作为短途的交通工具,满足载人载物的需求。但现在不一样了,比如说快递小哥、外卖骑手需要电动车,他每天要跑两三百公里。
张鹏:成为了他的生产力工具了。
任勇:是的。还有一类如宝妈,每天送孩子上下学,路程不是很长,但是交通的拥堵就让她就对便捷、短途的出行的工具有了更好的要求,比如美观、安全等。所以说在大家共性的需求之上,同时又产生了更多的细分市场。用户需求升级推动了产业升级。
张鹏:这么多需求的变化,每个问题解决起来都挺复杂的。怎么选择?分享一下这个逻辑。
任勇:我们整个团队在思考「如果只让我们做一件事,我们该做哪件事」,这背后就是一个选择题。出行是电动车行业的根本,我们首先要看到有哪些问题没有被解决好。
续航,这是大家的焦虑。因为很多人在每天骑车之前都会焦虑,会想「会不会骑到半路没有电了」,「往返的电量够不够」,这是消费者最底层的焦虑。
张鹏:焦虑的体验是最不好的。
任勇:没错,如何让消费者在骑车之前安心,骑的时候放心,最后停放时候还能够舒心,这些就是消费者在骑行过程当中最核心的问题。所以说续航是我们认为最底层的事情。最基本的就是最核心的。需求看似简单,但解决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我们一头扎进去,希望在这上面能够有所突破。
张鹏:但很多人如果对整个电动车不是太了解,会觉得续航就是多加电池,这里边的技术是怎么体现的?
任勇:大家认为完成续航非常简单,多加电池就解决了。我们既然要解决续航的事情,就要从源头上去理解它,续航其实是一个累加能量的问题。能量的消耗在哪里,能源可以最佳使用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思考的原点。
另外,续航也是个系统问题,它不仅仅只是能量多少,还包括能量使用效率,能量损耗的问题。
张鹏:要更加聪明,而不是单纯地叠加电池。
任勇:没错,它是一个系统。从能量管理的角度来讲,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把一个能量的效率发挥到最大,除了这个能量的提供方,还要根据消费者的使用场景,将能量效率提到最高。因此,我们在电控系统里面,首次引用了 DTC 能量曲线。
举个例子,跑平路的时候,使用 25 迈的速度和 35 迈的速度,放电是不一样的。跑陡坡的时候,往往是把油门拧到底,但这并不是最佳的能量输出方式,它会产生大量的损耗。
另外,在不同的温度之下该怎么放电呢?比如华南地区,可能常年的平均温度都是 20 度,这时候充电放电的环境是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情况。但是如果到了东北,最低气温在零下 20 度,年度的温差接近 40 多度。那么同一块电池,它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如何进行放电?一定要对能源和动力进行综合管理,才能够实现电池效率最大化。
张鹏:要让这个电动车里的每一度电能更有效率的用起来,一定是要有一套算法在里面。
任勇:所以说我们把系统命名为「引擎 MAX」。它把能量和动力的管理系统,装置在这样一个系统解决方案里面,从而达到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地形、什么样的温度、什么样的骑行条件之下,都能够比较完美地去解决动力的能源管理的问题。
张鹏:一说电池,大家其实还会有一个焦虑,就是安全性。这里面涉及到的技术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
任勇:安全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我们在做长续航之前,就把安全放在了首位。第一个环节,也就是充电环节,所有的引擎 MAX 系统的充电器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测试,保证它在不同的充电环境下,让能量得到更好的补充,杜绝充电起火的风险;其次,在这样的电路设计之下,我们对电路进行了全面改进。在放电时,不会产生起火的风险;同时,我们获得的 AIS 国家专利技术,在静置的状态之下,杜绝了静置起火的风险。其实,这项技术不是今年才推出的,我们在市场上已经投放了 60 万台装载 AIS 技术的车。到现在为止,60 万台车没有一台静置自燃。
张鹏:这些安全性、长续航,听起来是个比较朴素的东西,它不是那种所谓一眼就看上去很炫酷的黑科技。在营销上有没有一点费力不讨好的感觉?
任勇:这个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市面上也有很多营销的概念。但我们认为,技术一定不是曲高和寡的,一定是能够运用的,这件事必须要扎扎实实做下去。
现在中国有两亿多辆电动车在路上行驶,每一年都有 4000 多万台新车,每一台车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个家庭,关乎他们的生命安全。我们一定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扎扎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最日常的问题,我们认为最基本的就是最核心的。所以我们在续航、安全的问题上,不惜投入。
只有每一天为用户的需求扎扎实实地服务,消费者口碑自然会形成。我们相信,消费者的口碑才是决定着企业走远路的关键。我们不要在乎一城一池,不要图一时的热闹。技术不是拿来炫的,技术是拿来用的。这就是我们的思考。
本文由极客公园 GeekPark 原创发布,转载请添加极客君微信 geekp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