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THE9沉浸式虚拟演唱会,想象力都不够用了 | 总导演谭寅子专访

摘要

“我们的舞台充满更大的想象力。”这是THE9“虚实之城”沉浸式虚拟演唱会总导演谭寅子对此次演唱会直播的评价。

“我们的舞台充满更大的想象力。”这是THE9“虚实之城”沉浸式虚拟演唱会总导演谭寅子对此次演唱会直播的评价。

自THE9“虚实之城”沉浸式虚拟演唱会官宣以来,用户的观演热情日渐高涨,这场号称“全球首个影视级LED写实化虚拟制作XR直播”的演唱会,同时使用XR技术和影视级LED写实化虚拟制作,引发了巨大期待。开售前,购票链接上线不到24小时就有超10万用户预约,秒杀票更是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

向传统演唱会发起挑战

传统演唱会更注重的是和现场观众的互动交流,这对于有过多次大型演唱会导演经验的谭寅子而言相对容易。然而对于线上演唱会来说,如何让屏幕前的用户能够身临其境感受现场氛围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我们的舞台充满想象力,我可以让它突然变成沙漠、楼顶甚至是一个意象空间。相比传统线下舞美,线上演唱会有更多的想象力和展示空间,这都是技术来到的创新。”谭寅子介绍道。

整个演唱会筹备过程最难的要属技术部分的呈现。XR、AR等创新技术的使用打破了传统舞台的时空界限,这要求导演团队要具有非常强大的想象力,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周期把想象的场景真正落实到技术层面。谭寅子坦言,“这需要很长时间的测试,整个过程当中更多的是脑力和技术方面的考验。”在谭寅子看来,只有与技术团队沟通清楚舞台的呈现逻辑,分辨清楚写实化和风格化XR技术的区别,了解技术操作流程和周期等,才能确保完美配合并制作出最优的舞美方案,为用户带来震撼的视听盛宴和互动性极强的线上演出体验。

过去的线下演唱会,导演的工作更多是基于现场观众、大屏和灯光的调度,这次搬到线上,九人同台,多个虚拟机位,十个直播机位,导演怎么实现好的直播效果和调度效果?

谭寅子:这里面摄像机的使用功能是分层的,有XR机位,有单人直拍机位,还有常规的拍摄机位。机位的调动有非常多内在的逻辑和联系,包括XR机位和普通机位能不能切换,两个XR机位能不能互相切换,比如我在这边看的宫殿和这边看的宫殿我能不能直接切,会不会有视觉的误差在,这都需要考虑。同时对导播和摄像的要求也非常高,中间必须要有一个过渡,这个过渡的机位如何切换才会让观众觉得不是突然在现实和梦幻之间穿插,这里面有很多技术逻辑,不止是传统的舞台那样怎么好看怎么切。

作为一个导演,相较于传统的演唱会,这种采用大量技术的演唱会最大的挑战在哪?对于表演者来说,是否也会有一些不同?

谭寅子:传统演唱会大家更注重的是和现场观众的互动,比如什么时候可以大合唱,用什么样的机位调现场某位观众的脸出来,让他上大屏,更多的是现场这群人自己这么玩,线上我们涉及地更多。做线上演唱会,最难的是如何让这些不在现场的人,感受到我们现场的氛围,以及他怎么和表演者交互。我们有各种不一样的互动的手段,有更新的互动的体验。同时,这场演唱会,我们的舞台充满想象力,可以突然变成沙漠,变成楼顶,变成森林,这跟传统的线下舞美给人的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有更多的想象和空间还有展示力。

能举个例子吗?

谭寅子: 比如,我们为一首歌做了一片森林。如果是传统舞美可能是在背景屏幕上做一些和森林或是氛围相关的东西,在这首歌里面我们做了一整片森林,九个女孩站在车顶,穿梭在森林里,什么时候路过一棵倒了的树,周围的植物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要做一些奇花异草放旁边,她们经过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些树叶撩到她们的身体,她们在前景看到什么样的藤蔓……这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设计,传统的舞美只能靠灯光和背景屏,而现在她们在行进过程中看到的一整片森林都不一样。

打造绝无仅有的“虚实之城”

据了解,这场万人期待的演唱会背后是包括总导演谭寅子在内的几百人的团队持续半年不断打磨的结果。首先是导演团队内部的打磨,谭寅子团队对每首歌曲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设计不同的场景,并对相应的场景都做了很细致的分镜和模型的预演。“我们建了整个城市,让场景之间相互勾连,使得整个场景融合在一个空间感里面,是一个立体的城市。”谭寅子说道。

在本次演唱会的舞台设计中,谭寅子运用了“虚实之城”这一城市概念,并使用多个XR虚拟机位,进一步提高场景的制作水准。据谭寅子介绍,本次演唱会尝试借助XR技术做了许多实景化的场景,力求营造一种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比如,在团体舞台《斯芬克斯》中,谭寅子设计了一个沙漠的场景,旁边的狮身人面像上面的每个皮肤还特意做了“痘坑”,给人极为真实感。“那会让你觉得你就是在狮身人面像前面看他们的舞台,我觉得那个沉浸感和给大家带来的震撼力是完全不一样的。”谭寅子说到。

本场演唱会为什么尝试做实景化的场景,?

谭寅子: 我们这一场演唱会做的是“城”的概念。作为城市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每首歌都是非常虚化的东西,大家会觉得这个城完全不接地。我们找了一些非常适合实景化的场景,完全做成真实的感觉,观众看的时候会也能很好地沉浸其中。

城市的概念是怎么得来的?

谭寅子:这个城市也是基于每个表演者对自己的了解,有的女孩觉得她这首歌适合在星球,有的是在森林里面,有的她对自己的想象是高速公路,还有的觉得是在地下的深渊……我们要找一个非常恰当的把所有的场景融合起来的空间,就想到城市,而且是未来无限可能的立体城市,从天上到地下,城市的所有功能可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当然也有很强的包容性。这也很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和想象力。

听说你们对不同的场景做了很细致的分镜和模型的预演?

谭寅子:对,我们每个歌曲每个场景都有手绘稿,而且我们建了一个城市,怎么从这个场景到另外的场景,场景之间都有勾连。我们不想让这15首歌给人的感觉每个都是自己的小天地,所以给大家建造了整体的世界观,呈现的是一个立体的城市。你转到这个街区是某个艺人的主场,你再转到另外一个街区,是另外一个艺人的主场,你走到一个便利店,可能她在便利店里唱歌。

相对传统演唱会来说,大量技术的加入,对于艺人来说有没有特别的要求?

谭寅子:我们每一首歌都会和艺人沟通她们自己想要的感觉,沟通她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每个艺人都有非常明确的对自己这首歌的想法,以及对场景的想象,我们用这个城把所有的场景串成一个多维度的立体的空间,她们彼此之间是一个可以勾连的立体空间的拼和,她们每个人在这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小领地,是她自己的舞台。

来源:搜狐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