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告别荣耀,来日方长

摘要

优秀的企业之所以值得敬佩,往往既源于其取舍和「顺势」,也源于敢去面对「来日方长」。

传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北京时间 10 月 15 日,据路透社消息,知情人士透露,华为正与神州数码,以及其他潜在买家 TCL、小米进行谈判,商讨出售其子公司荣耀事宜。交易可能是全现金交易,最终规模较小,交易总价在 150 亿至 250 亿人民币之间。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待出售的资产尚未最终确定,可能包括荣耀品牌、研发能力和相关的供应链管理业务。而在神州数码、TCL、小米之中,神州数码因是荣耀手机主要分销商身份,成为买家的可能性最大。

随后,这一消息被国内媒体大量转发、报道。对此,TCL、小米对极客公园回复不知情,荣耀不予置评。

荣耀或被出售最早来自于 10 月 7 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发布的研报。郭明錤在分析华为手机整体业务后,认为荣耀出售的可能性很大。郭明錤预测荣耀的出售将带来多赢局面,华为既能规避禁令,又能发展高端机型。

不过据《深网》报道,一位接近荣耀总裁赵明的知情人士透露,赵明 9 月中旬曾经内部否认荣耀出售。华为没有足够动力,也不能保证出售后能规避禁令,离开华为也将损害荣耀的溢价能力。

10 月 12 日,有自媒体再度爆料,荣耀业务或将拆分独立运作,华为官方随即否认。市场愈演愈烈的传闻,让荣耀的命运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因为荣耀出售传闻的背后,的确有符合客观情况的决策逻辑。

一场符合逻辑的传闻

多位行业人士针对荣耀出售的传闻,向极客公园表达了可能性很大的看法。

「可能性很大,也必须卖。一个月前,我就陆续对外透露了消息,荣耀目前已经谈过几轮了,买家一定要有外资或美资背景。」第一手机界研究院孙燕飚说。电信分析师刘启诚也认为,荣耀肯定有可能被卖,荣耀作为华为抗击小米的力量,近几年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意识,很容易与华为内部产生某种竞争,目前华为面临诸多挑战,也没有更多能力扶持荣耀。

2011 年,华为新开辟了荣耀产品线,以对抗互联网手机品牌小米。两年后,为了分工更加明确,不影响主品牌高端调性,荣耀独立运营。华为主要冲击三星、苹果所在的高端手机市场,荣耀主打互联网线上渠道,覆盖中低端手机市场。

双品牌运营,两股合力冲击市场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借助于华为在技术研发、营销渠道、供应链、品牌背书等优势与扶持,荣耀迅速成为互联网手机市场的「新势力」。一方面,荣耀以近乎「克隆」的方式,降维打击小米;另一方面,荣耀帮助华为收割更多手机销量市场份额。

2017 年,荣耀手机销量反超小米,成为国内互联网手机排名第一品牌,与华为主品牌销量势均力敌。2018 年,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华为+荣耀仍以超 33% 的增速增长,成为国内出货量第一的手机厂商。

近两年,随着华为与荣耀独自运作的界限更加明确,采用两套 PR 团队,手机销量分开统计。华为与荣耀之间关系也更加复杂、微妙,「左右手互博」、中低端产品线打架的声音不绝于耳。

此外,手机线上渠道天花板尽显,荣耀开始拓展线下渠道,品牌下沉,与小米、OPPO、vivo,甚至华为门店「贴身肉搏」。今年荣耀线下渠道超过线上渠道,未来线下线上占比或将从过去的五五分,到六四分。荣耀初期的纯轻资产模式,在 IoT 生态以及新零售 3.0 战略下,发生一些变化。

这些原本不是核心问题,不可避免但无损大局。但是,在美国禁令的特殊背景下,华为或将需要在终端业务乃至荣耀手机业务上进行一些取舍。

去年至今,美国先后对华为进行三次封锁,华为无法通过台积电第三方晶圆厂商代工、生产高端芯片,也无法从高通、联发科第三方芯片厂商购买中高端手机芯片。9 月 14 日,美国禁令大限到期之后,华为终端业务只能依靠库存芯片维系,芯片成为压在终端业务头上的头等「大山」。

「现在华为的首要任务还是活下去。」刘启诚说。而华为手机业务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是,「芯片库存不够两个人花。」孙燕飚认为这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死结」。

所以,这时候某种程度上,荣耀的重要性将降低。华为在极端情况下,也将会把更多资源倾斜于高端产品线,而绝非利润不高的中低端产品业务。据研究公司 Canalys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二季度荣耀智能手机业务占华为总销量 26%。

荣耀占比较高,利润却微乎其微。据路透社报道,2019 年荣耀收入约为 700-800 亿人民币,净利润不足 50 亿人民币。相比之下,华为高端产品线 Mate、P 系列能带来更高的品牌溢价与利润。

可以预见,业务战略收缩,可能成为华为下一步棋的落子。

202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华为展区|极客公园

有舍有得,来日方长

从华为的发展路径上来看,终端业务的成功是一场未能预料到的「意外」。

尽管,消费者提及华为最先想到的是华为的消费者业务,但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超过运营商业务不过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华为以交换机、路由器等业务起家。网络设备、无线、服务解决方案等在内的运营商业务才是华为的根基与战略高地。

2016 年之前,华为运营商业务一直是华为的营收主力,占比超 55%。直到 2017 年开始,运营商业务才跌破 50%,消费者业务占比开始上升。到 2018 年,消费者业务的营收首次才超过运营商业务。据华为 2020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消费者业务营收占比 56.3%,运营商占比 35.2%,不断增长的企业业务占比 8.5%。这意味着华为如果手机业务受挫放弃,确实属于「断臂」,损失了这些年的成长成果,但还不至于伤到根基。

同时,华为消费者业务自诞生以来,定位、目标就非常清晰,是华为核心业务的之外的「特种部队」。

任正非曾公开表示,华为一定要走利润高的高端手机路线。华为消费者业务只是辅助产业,目的就是赚钱,负责输送的资金,好助力运营商业务在全球冲锋陷阵。

而在美国三次禁令封锁下,受影响最深首当其冲的就是华为手机业务。

不久前,华为全联接 2020 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求生存是华为的主线。华为包括基站在内的 2B 业务库存充分,但手机芯片每年消耗几亿,手机储备还在积极寻求办法解决。

9 月中下旬,英特尔、AMD 先后获得华为供货许可,这意味,禁令对华为云、华为消费者业务 PC 产品线的影响得以缓冲、减小。

所以,华为运营商业务、云与计算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四大业务板块中,消费者业务的手机产品线将成为木桶理论中的「短板」。

当手机业务不再符合当初的定位,不能起到冲锋陷阵,拉升其他业务板块的作用时,有理由相信,甚至华为整个手机业务都必须面临「战略性放弃」。当然,「华为不可能现在就全部放弃手机业务,目前库存至少可以维持两年。」孙燕飚表示。

在生死存亡之际,企业内心的不甘和惋惜,并不应该成为理性抉择的阻碍,甚至业界和舆论也不应该帮倒忙,要给华为来日方长的信心。

华为虽然因此会遭受重挫,但根基业务依旧稳固。而随着 5G、IoT、AI 的融合,华为消费者业务也迎来更多的机遇,不仅仅只有手机硬件,IoT 配件、汽车都有可能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新增长点。

比如,在汽车领域,华为基于 ICT 技术推出了车载计算平台、智能驾驶子系统、通信模块等一系列全场景互联解决方案,未尝不是一个新的发展路径。

随着手机业务受阻甚至面临战略放弃的可能,在这些依旧有空间的领域,华为必将展开更加猛烈的攻势,这样华为这个依靠「持续增长」维系的系统,才能够再谋机遇。

优秀的企业之所以值得敬佩,往往既源于取舍和「顺势」,也源于敢去面对「来日方长」。


责任编辑:靖宇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Twitter

本文由极客公园 GeekPark 原创发布,转载请添加极客君微信 geekparker。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