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讯飞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很多人认识科大讯飞这家公司,是通过 2016 年锤子 M1 发布会上老罗的介绍。讯飞语音输入法革命性的输入方式,不仅为锤子 M1 带来了全新的交互体验,也让大家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打字」除了五笔、拼音、手写这些貌似已经非常方便的途径外,还能通过语音的方式来完成。
之后,人工智能时代的迅速到来,为科大讯飞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有了此前十几年的技术积累,他们在语音处理方面的能力得以全面释放,开始真正进入到更多普通消费者的视线中。过去的几年,从软件服务到硬件终端,他们做了全面布局,并且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9 月 1 日,科大讯飞在北京召开发布会,除了讯飞智能录音笔 SR901、智能录音笔 SR702、智能录音笔 SR01 等智能录音笔新品,他们也正式发布了 iFLYBuds 真无线耳机。会后,科大讯飞轮值总裁,消费者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胡郁、科大讯飞副总裁李传刚、科大讯飞 AI 研究院副院长高建清接受了媒体采访,就新品以及产品逻辑等多方面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讯飞眼中的硬件终端
讯飞给人的感觉和微软多少有些相似,二者均为技术型公司,也都以软件平台服务见长。所以当讯飞开始自己做消费级硬件产品的时候,大家自然而然地会将它们放到一起来进行比对。
早期,微软推出 PC 产品初衷并非是为了拓展新的商业渠道,作为上游厂商,其更多希望能够给其它合作伙伴提供引导性创新,Surface 系列二合一设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从外界的视角来看,讯飞似乎也走的这条产品路径,毕竟在硬件终端之外,他们也提供相应的语音解决方案。不过讯飞内部对于这件事情的解读,却不止于此。
胡郁认为,科大讯飞的根本还是人工智能技术。大家对于语音的期待是希望它能够成为未来交互的主要手段,但一个比较现实的情况是,至少目前为止其还尚且没有成为主流。
在他看来,语音成为主流交互手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之前,公司还是需要持续发展的。而以软件作为主要商业模式存在很多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但放到硬件产品上就迎刃而解了。
智能录音笔就是很好的说明。相比目前市面上很多录音笔产品,讯飞智能录音笔给大家的直观印象是定价普遍要稍高一些,但从讯飞公开的数据来看,其市场表现却足够令人满意。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主要还是消费者更愿意为硬件+服务这套模式来买单。硬件看得到摸得着,同时,服务所带来的长期使用体验提升也是实实在在的。
对于讯飞录音笔的定价策略,李传刚也讲到,「我们的定价不是高,而是值。讯飞录音笔的录音转写翻译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创新。」
其实,硬件之外讯飞的投入成本也并不低。虽然用户一次性买了智能硬件,但服务是市场存在的,包括服务器资源、维护等等,都需要进行长期投入。而这些后期投入如果以软件的形式来发生,用户接受起来可能并不容易,但放到硬件身上,其实更容易做量化处理。
该做和不该做
话虽如此,在做硬件产品这件事情上,讯飞还是有着自己在坚持的一套逻辑,对于「该做」和「不该做」他们想的比较清楚。
智能录音笔 SR901 发布之后,很多人都会将其和智能手机联系都一起。你很想象到 6 英寸高清分辨率 AMOLED 大屏、后置四摄、陶瓷机身,所描述的产品并非手机,而是录音笔。
如果给这款产品加上通讯能力,它和智能手表之间的那层窗户纸很容易就会被捅破,但讯飞并没有选择这样做。「我们觉得手机是一个非常竞争非常残酷的市场,并不想跟手机产生太多的关系,做成大屏是希望能够在特定的场景和特定的人群中达到最好的用户体验。」
他们更愿意将更多精力放到该做的事情上,比如此次讯飞录音笔新品上重点强调的离线转写功能。讯飞之前的输入法或者翻译应用,其实主要聚焦在短语音处理,但是录音笔面向的是这长时间转写使用,对于算力、功耗、发热有着更高要求。
据高建清介绍,为了让离线转写达到商用需求,他们做了很多技术攻关。比如通过业界常用的模型的压缩技术,把离线转写做到已经非常接近云端处理的效果,两种方式差距只有 10% 左右。
另外,长时间转写过程中设备发热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和手机、PC 等产品一样,机身内部热度过高会直接导致 CPU 降频,性能表现自然也会打上一些折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讯飞采用了 CPU 自适应调整技术。简单来讲,设备能够根据所处的工作环境,来自主调节 CPU 频率,从而做到运算资源的合理分配,逻辑和手机的性能模式有些相似。
选择推出真无线耳机,也是同样的道理。了解讯飞的人应该有印象,其实很早之前他们就发布过一款真无线耳机产品,虽然市场表现并不理想,但却积累下来了不少相关经验。
「讯飞做 TWS,不仅仅是首先它是一个增量型的市场,同时我们有录音转翻译的基因逻辑。录音笔设备之后,我们发现这类产品的可以有不同的硬件形态,比如说为了满足刚才的上述的这些功能,可以放在桌子上,可以戴在耳朵里,或者是什么其他的那种形态,我们未来也会在探索。我们认为它是一个不同的形态而已。」
胡郁认为,「我们的定位并不是说把耳机看成一个语音的入口,我们的瞄准的还是讯飞很多产品的一个共同的客户群,就是高端的商务人士,是从他们的角度来做这个事情,因为他们对讯飞的很多产品比较容易达成认知或者是理解。」
有关未来,李传刚也讲到,讯飞的 TWS 目前还尚处于探索阶段,之后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于讯飞理念的不断认同,也不排除和其他的比较大的手机厂商展开战略性的合作。
未来可期
伴随着人工智能开始进入到落地应用阶段,科大讯飞也顺利走过了公司商业模式的探索阶段。软件服务+硬件终端这套体系,不仅让其本身的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也让他们找到了一条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道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以及越来越多硬件终端的加入,以语音处理为核心,科大讯飞所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无疑也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当然,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希望语音能够尽快成长为主流交互方式,让大家的工作生活变得更加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