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沉重且真实的事情、解决现实而迫切的挑战、创造对更多人有益的价值。
5 月 26 日,得到 App 上线四周年之际,团队公开了《2020 年得到给用户的一封信》,以下为全文:
1
你好!
每年 5 月 26 日,创办「得到」的纪念日,我们都会给你写一封信,请你来监督这家公司的进展。
截至 2020 年 5 月 26 日,「得到」荣幸地收获了 3870 万名用户的信任。在过去一年,你们投入在「得到」的学习总时间,超过 24038 万小时。其中有 153 万名用户和你一样,把「得到」里的课程和内容,当作礼物,郑重地推荐给了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师长。
这份信任,我们一直在身上背着。
我们就像是跑长途的人,心里总有两怕:一怕路上没人纠偏,二怕心中没了彼岸。
所以,你的审视,就是加持。
谢谢你。
过去一年,我们想得最多的,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回到真实世界。
「得到」起于互联网。可能大多数人也都觉得这是一款互联网产品。
2020 年初的这场疫情让我们看清了一件事:互联网再强大,也只是人类的一款工具。虚拟世界再精彩,大家也忍受不了长期彼此隔绝的生活。一个正常社会,得建立在那种热气腾腾的、耳鬓厮磨的现实交往上。
幸好,「得到」从来不认为自己只是一款线上产品。我们想做的是「建设一所全球领先的终身大学」。这个愿景越往前推进,我们就越要服务于真实的你而不是网上的 ID,和每个城市每个社区深入互动而不是隔着屏幕虚假繁荣。
2020 年,得到大学的线下校区已经开到了全国的 11 个城市。有 7000 多名同学带着全新的、高质量的校友关系从得到大学毕业。我们希望,这些同学不仅在知识中受益,还能在全新的社会网络中受益。
从 2500 年前孔子在中国创办第一所学校开始,教育的功能就不只是传递知识,它还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人们在真实场景中的彼此观察、交往、影响、点燃,才是教育的根基所在。
今年,得到大学还会有一个「升级版」。也需要你这样的人,也就是终身学习者之中的探险家来体验和封测。大致的设想是这样的:要把广阔的视野和具体的场景更深入地结合起来,把知识还原到空间里。
比如,当你走在陈仓古道上,边走边复盘战略问题,会不会更加入脑入心?当你站在莫干山上,思考中国的宏观环境,会不会唤起更真切的责任感?在当年老子著书的函谷关前,研读《道德经》,是不是更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得到」受益于互联网。但是,我们要更努力地回到真实世界。
过去一年,我们关注的第二件事是:回应现实挑战。
「得到」的课程生产,一直在努力覆盖各个学科的完备性。过去一年,又有数学、化学、宗教学、现代哲学、伦理学、法学、国际政治学等几门通识课程上线。接下来,还会在人文、商业、科学等各个方向上持续深耕。比如,历史类课程的「大人物」系列、「列国简史」系列,科学类课程的海洋学、材料学、脑科学、芯片前沿等等。
但是,要做「最好的知识服务」,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学科分类。一代有一代之体。我们还必须回应这个时代独特的挑战,给出独特的知识解决方案。过去一年,内部念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世界不是由领域构成的,而是由挑战构成的。」
我们的初步尝试,是推出了「跟学」系列课程。它的使命,就是把各行各业高手应对挑战的办法,通过采访、整理,变成课程。餐馆老板、小店经营者、保险推销员、设计师、游戏玩家、工程师、演员、律师、医生、教师、创业者,每个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世界的人,他的经验都价值连城。
我们的另一个尝试,是开始培育一个叫「得到锦囊」的产品。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用户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性难题,给出解决方案。要求场景具体、方案明确、简单易行。比如,面试时被问到了一个难题,该怎么回答?再比如,一个很难处理的人际关系问题,如何应对?等等。我们想解答十万个能让你、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怎么办」。这又是一个长期性的大工程。它的背后,是一张越来越长的「智囊团」的名单。我们要把更多的「可信知识分享者」发展到「得到系老师」的队伍中来。也欢迎你的加入,对于各个专业的行家和高手,这个计划是永远开放的。
这两个工程,一个从供给端,一个从需求端,分头掘进。只要是藏在大活人头脑中的实践智慧,都要设法把它变成知识产品。
过去,知识生产依靠的是专业知识分子。而那些各行各业的一线高手呢?你们没有时间,也缺乏舞台,如果没有一个中间的服务机构,你们头脑中的实践智慧几乎没有机会变成书本或者课程。还好,「得到」四岁了。我们有了一支精良的内容生产队伍,也积累了不少方法论,正好可以用来帮你来做这件事。
这件事,如星辰大海。但我们喜欢这个超长期挑战。
过去一年,我们还在努力的一件事是:点亮更多的人。
你可能也感受到了,「得到」做的事越来越多。除了线上课程、线下得到大学之外,我们还在布局和升级以下服务:
每天听本书会员、电子书会员、得到锦囊会员、知识城邦、网页版得到、知识搜索、得到活动、知识直播、纸书出版、知识剧场、阅读硬件、文创产品等等。
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事?
这不仅是在想方设法做知识服务,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在「得到」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知识世界里,你们不仅可以输入,也可以输出;不仅可以被照亮,也可以被看见。正如「得到」使命正式表达的那样:「让每个人都能从知识中获得力量」。
我们把要做的事情比喻成「四盏灯」。
第一盏,「台灯」:找到每个想用知识照亮自我的人。为你们服务。
第二盏,「路灯」:找到每个想用知识照亮他人的人。为你们赋能。
第三盏,「孔明灯」:把其中的佼佼者变成知识明星,升到空中,照亮更多人。
第四盏,「追光灯」:这才是得到团队自己真正的角色。找到拥有智慧的人,帮你们把头脑里的知识产品化,把追光灯投射到你们身上,照亮你们,成就你们。
「灯灯灯灯」这个比喻,不只是一套说辞。实际上,它还是我们为自己的决策和行动找到的一套「仪表盘」。
追求超长期目标,最怕的就是被短期指标带偏了方向。
「得到」既然要做一家教育公司,只有随时回到照亮人、成就人的初心上来,才能少犯错误。
以上向你汇报的,就是过去一年我们想得最多的三件事。
它们有一个贯通的内在逻辑——做一家朴素的公司,躬身入局,日拱一卒。
正如吉姆·柯林斯所说的:「没有单一的决定性行动,没有宏大的计划,没有一招致胜的创新,没有单独的幸运突破,也没有什么奇迹时刻。相反,这个过程就像持续地推动一个巨大而沉重的飞轮,让它一圈接着一圈旋转,不断增加动能,直至达到突破点,甚至超越。」
所以,这三件事——回到真实世界、回应现实挑战、点亮更多的人——翻译成大白话,无非就是在说:做沉重且真实的事情、解决现实而迫切的挑战、创造对更多人有益的价值。那个信用飞轮,就会越转越快。
未来一年,太多变化等在前方。
一起努力吧。相互加持吧。彼此照亮吧。
祝
夏安
得到全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