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系列偏离既定轨道的选择。当时我是无意识的,但是事后一想,我其实有被另一种力量驱动着。」
1998 年,从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毕业两年之后,沈向洋与李开复等人一起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三年之后,这家被《麻省理工科技学院》评为「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的行业研究机构正式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4 年,沈向洋担任第三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13 年成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再到 2016 年全面接手微软全球人工智能战略。在 20 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沈向洋实现了多次令人羡慕的职业跃迁。不过,3 月 1 日沈向洋在 LinkedIn 上一篇分享中写道,博士毕业后,他曾经想成为一名计算机科学教授,他做足了心理准备,但事情却却没有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在追求职业生涯目标的道路上,他总结了七点建议,勉励自己,也分享给所有人。
极客公园经授权转载编译了沈向洋的这篇文章,原文发表于 LinkedIn 上,标题为:Seven Things I Learned on the Way to Not Achieving My Career Goal。未经原作者同意,禁止转载。
当拿到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专业的博士学位之后,我制定了一个职业生涯目标——成为一名计算机科学教授,培养年轻人,为计算机科学领域贡献顶尖的研究成果。
Raj Reddy 曾经给我传授了宝贵的知识,我希望成为像他一样的教授。我准备好了,大约十年后,我就会实现职业生涯的目标,成为一名终身教授。
但是事情没有朝着事先计划好的方向发展。
我做了一系列偏离既定轨道的选择。当时我是无意识的,但是事后一想,我其实有被另一种力量驱动着。
数年之前,数学家 Richard Hamming 的一场主题为 You and Your Research 的演讲,令我陷入了思考。他问道,「你所从事的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你正在做的工作没那么重要,同时你也不认为你的工作会在今后指向重点,那你为什么还在坚持?」
我们当中很多人会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成为经理,成为副总裁等等。但是与其问,「我要什么?」,我认为不如问「我所在的领域需要什么?」
如果我们转变了提问方式,Richard Hamming 给出的遵循优先级的建议也许能指导你找到价值所在。
图为沈向洋参加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2019 的现场图片
遵循这套逻辑下来,我有七点想跟大家分享。
第一:你无法面面俱到。
刚从学校出来,我决定去到一家 VR 创业公司当第四号员工,VR 是当时领先时代的技术。在创业公司里,你需要什么都做,但这还远远不够。当时,我和妻子有了孩子。我迅速地意识到,照顾孩子和创业是无法兼顾的。我选择了孩子。那是我头一次意识到,我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是无穷无尽的。你无法一次做完所有的事情。
第二:追求广度之前,先深入下去。
微软研究院刚起步的时候,我就加入了。当时我就有感觉,这是一个能够开辟新天地的地方。我遇见了很多杰出的人,比如 Rick Szeliski,他让我明白了深挖基础问题的重要性,比如计算机视觉中的动态预测(motion estimation)。我领悟到,但凡做一件事,就视之为份内的事,用一种能改变他人思维的方式写下来,把它做到极致,最终会带来好的结果。Rick 的话千真万确。
与 Rick 一起,我写了很多东西,包括 1997 年比较有影响力的一篇《创建完整视图全景图像拼接和环境地图》(Creating full view panoramic image mosaics and environment maps)。今天,当你用手机拍摄全景时,可能就正在使用我们的算法。
越是去寻找紧迫的问题,越是去解决困难的挑战,就越能够成为一个引领者。先成为某领域的专家,真正做出贡献,然后再向外拓展。
第三:讲故事很重要,对工程师来说也如此。
在研究,工作,生活中,你如何传递观点也许甚至比工作本身还重要。我是从 SIGGRAPH——计算机图形和交互技术领域的 TED 中学到了这点。十多年来,因为 SIGGRAPH 高标准的公开演讲水平,我也意识到了公开演讲也有质量好坏之分。
即使工程师在做技术内容演讲时,需要故事来向同行解释观点,激励观众做出贡献并且推进自己的工作。如果人们不相信你的话,你讲的技术本身再好也是徒劳。
第四:目标决定成败。
在北京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四年多时间里,我真正明白了,作为头号负责人意味着什么。
当我们起步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一个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行业实验室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功,因为我们是第一个这样做的。我们制定了三个目标:1)推进计算机科学领域向前发展,2)为微软产品贡献技术支持,3)让中国学术界和当地产业受益。
为了达成这三个目标,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在早期确定的成功衡量标准下,实验室走上了正轨。我在中国的同事们将把微软亚洲研究院变成世界领先的实验室之一。所以,明智地规划你的目标。
第五:控制可控制的,观察可观察的,其他的不用太计较。
我被叫回美国,加入新项目 Bing,担任产品开发副总裁,尽管我当时在项目管理、测试和研发上几乎没有经验。我必须重温工作的基本原则:如何生存、快速学习并增加价值。
我发现解决 Bing 项目中的重点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知识:搜索质量需要机器学习,搜索架构需要分布式系统,我们当时只有几个人。所以我回到微软研究院,招募了 50 多个人。
在与 Google 的竞争中,我们这支缺乏经验的团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我们还经常发生分歧。那段时间里,我总结了一句话,「控制可控制的,观察可观察的,其他的不用太计较。(Control the controllable, observe the observable, and leave the rest alone.)」人们因为事情不顺而焦头烂额,或者钻牛角尖,无法接受难以改变的事实。你必须先掌握全局,如果你不能退后一步,观察全面形势,那你能做的也不多了。
第六:把你的职业生涯想象成一系列的项目。
在微软研究院的时候,我遇到了 Jim Gray,他是图灵奖得主也是杰出的技术领袖。我问 Jim,「你在微软研究院和 SQL 工作过,你似乎从来不担心自己是在一个产品团队还是研究团队。」
Jim 告诉我,你不应该让你的头衔或者学科定义你的职业生涯。他说,「我选择我能发挥作用的项目。」他不担心那个项目是一个产品项目还是研究项目。
相反,他去思考哪些有趣的项目可以参与其中,哪些难题团队可以一起解决。不要被产品或者研究这种分类限制住,相反,应该投入其中。
第七:秉承中庸之道。
无论所处职业生涯的哪个位置,你都会有很多事情去做——你会做决定,写代码,创造,实现目标。但是除了做,更重要的是清楚你是谁?你将成为谁?你会因为你是谁而被人熟知吗?
很久以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国学生,我学习到了孔子的思想:中庸之道。直白的说,是你要处于一个不偏不倚的位置,并且保持这个前进方向。在我看来,孔子思想的精华是倾听、保持平衡,不走极端、保持思虑和恭敬。人们可能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就走了极端。
秉持中庸之道时,不要过河拆桥。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位同僚会成为你的下一任老板,哪一位实习生也许会创造出下一个独角兽。
慷慨、开放、善良。
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许一路走下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授。
图片来源:V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