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年「黑科技」爆发的背后,是 OPPO 过去十年的「特立独行」。
又到了 1 月,又到了回顾和总结的时候。
对于手机行业来说,过去的 2018 年有点寒冷。经过了连续多年的增长,手机行业正式进入成熟之后的衰退期,用户换机周期延长、总体销量下滑变成了一个不可逆的潮流,甚至在过去 10 年里无往不利的苹果,也随着那份 17 年来的第一份业绩预警失去了魔力。
不过在略显萧条的大环境下,2018 年又是国产手机厂商继续高歌猛进的一年。
在这一年,国产四大厂商继续在国内外市场收割着更多的份额,并通过一款款突破性的产品和众多领先的技术,逐步完成从行业追随者到领导者的角色转变。
本篇文章中,我们来聊一聊其中的一家——刚刚走过了自己第 10 个年头的 OPPO 手机。
「特立独行」
OPPO 公司正式成立是在 2004 年,第一款手机发布则是 2008 年的年中。那个时候,苹果刚刚发布了 iPhone 3G,第一款搭载安卓系统的手机 HTC G1 还没上市,手机市场依然被功能机以及黑莓、诺基亚的「原始」智能机所主宰。

OPPO 推出的第一款手机型号是 A103,它采用了当时最流行的直板设计,正面配备了一块 2.4 英寸屏幕和 T9 键盘,搭载了来自 Wolfson 的独立音频芯片,不过 A103 最特别的地方是后盖上独特的笑脸设计,摄像头、自拍镜和扬声器组成了一个笑脸的外形,在整个手机市场中都显得颇有新意。
在那个山寨机横行、无数国产手机厂商通过低价抢夺市场的年代,OPPO 没有顺着行业大趋势「随波逐流」,而是将眼光落于长远,成为为数不多的几家坚持在设计和技术上投入研发资源的国产手机厂商之一,而 OPPO 这种「特立独行」的态度也延续到了之后的智能手机上。
2009 年 10 月,OPPO 内部确定要推出安卓手机,不过 OPPO 第一款搭载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 Find(型号是 X903)直到 2011 年下半年才上市。之所以如此「墨迹」,是因为 Find 这款产品的研发周期超过了 20 个月,中间经历了多次的设计和配置调整,最终才呈现出了这款当时看可以用「特立独行」来形容的侧滑全键盘手机。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OPPO 发布了包括 Finder、Find 5、N1、N3 在内的多款定位中高端的智能手机,在国内的中高端智能机市场站稳脚跟。
与此同时,在公司成长壮大的过程中,OPPO 的研发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产品创新越来越多,并且创新点从最初的外观逐步深入到底层技术,2014 年 3 月发布的 Find 7 则成为了一个集中的爆发点。
越来越贴近底层的创新
Find 7 身上有很多亮点,包括第一时间用上的 2K 分辨率屏幕、天际线呼吸灯、用连拍加合成实现的 5000 万像素照片模式,不过 Find 7 最吸引眼球、同时也是到现在仍然被众多「绿厂」粉丝津津乐道的无疑是首发的 VOOC 闪充。
虽然现在快速充电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中高端手机的标配,甚至一些千元机也开始支持 15W、18W 的快速充电。不过直到 2014 年,好像整个行业还都没有真正重视这个极其痛点的问题:市面上没有支持快速充电的手机,「五福一安」还是很多旗舰机的标配,5V 2A 就能归到「快速充电」。
在那个时间点,OPPO 直接拿出了一项纯自主研发、包含了十几项关键专利的 VOOC 闪充技术,可以在 30 分钟将电池从零充到 75%,让用户体验到了这项当时堪称「神奇」的技术,可以说是凭一己之力定义了快速充电。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技术进步飞快的智能手机行业里,即使在现在,OPPO 在 Find 7 上采用的「低压大电流」方案依旧是出于领先地位。

之后,在 R5、R7、R9 系列手机上,伴随着「充电 5 分钟,通话 2 小时」这句可能是国产智能机时代传颂度最高的广告语,VOOC 闪充成为了 OPPO 手机的标志性特征。
除了普及 VOOC 闪充,OPPO 在 R 系列上也做了一些颇具行业影响力的尝试。
在 2016 年 10 月发布的 R9s 上,OPPO 和索尼定制了支持双核对焦的 IMX398 传感器,这是国内手机厂商第一次和索尼定制相机传感器。除了提升拍照体验这个直接目的,这也标志着 OPPO 在供应链话语权上的提升,可以参与到上游核心元器件的产品定义中。
我们都知道的是,Android 手机上关于游戏流畅性的问题一直为人诟病,但 OPPO 的游戏优化则是早已开始布局。早在 2017 年发布的 R11 上,OPPO 和腾讯、高通进行了三方联合优化,提升了王者荣耀的游戏表现,在硬件同质化的情况下,通过更出色的优化以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此外,这种联合优化还可以帮助游戏开发商更好地了解手机性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做出优化,进而整体提升智能的游戏体验,可以说又是一种足以赋能行业的万利之举。
「黑科技」背后没有太多秘密可言
从 2014 到 2018 年的四年里,OPPO 手机的销量和影响力有了巨大的提升,当然,如果你关注 OPPO 的一举一动,你可能会知道 OPPO 在这期间的技术探索依然在继续。
在 Find 7 发布后接近 4 年的时间里,OPPO 在 MWC 上做了两次技术展示,一次是 2016 年的 SuperVOOC 超级闪充,另一次是采用潜望式镜头技术的 5 倍无损变焦。
从 2018 年 6 月开始,随着 Find X、R17 Pro 等产品的发布以及潜望式镜头等技术的即将商用,OPPO 之前的这些技术积累逐渐完成了商业化。反映到消费者这里,就是 OPPO 从 2018 下半年开始的技术「大爆发」。
不过从时间轴上看,「大爆发」的背后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秘密可言,只是 OPPO 在研发上持续投入后的「自然产出」。
5G 元年到 100 亿研发的承诺
聊完了现在和过去,最后我们谈谈未来。
2019 年将是手机行业极为关键的一年。
在这一年,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5G 将会正式开始商用,和之前的 2G、3G、4G 时代不同,5G 将有能力在未来变革更多的行业,也会是开启万物互融时代的一扇大门,而手机将会是这一切的起点。另外,折叠屏也会在 2019 年走出技术 demo,逐渐进入手机等主流消费电子领域,相比目前流行的「全面屏」,折叠屏为未来手机设计和交互赋予的想象空间要大得多。
对身处「冬季」的手机厂商来说,2019 年则有可能成为扭转战局的起点,增加投入、在关键技术上发力也就成为了手机厂商,特别是排名靠前的几家「大厂」不约而同的选择。

回到 OPPO 这边,去年 11 月底,OPPO 创始人、CEO 陈明永表示,2019 年的研发资金将提升至 100 亿元,并将逐年加大。
按照一部手机 1000 元来算,100 亿相当于 1000 万部手机,这已经是一个国产二线厂商一整年的出货量了。在这如此巨大的研发投入中,占大头的无疑是 5G。
过去一段时间,大家可能已经习惯了被几家国内手机「大厂」的 5G 新闻刷屏,其中 OPP 的几个第一可谓是极具含金量,比如 2018 年 5 月的全球首个 5G 视频通话演示,10 月底展示的 OPPO 手机第一次 5G 上网,在 12 月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OPPO 还展示了 Find X 的 5G 样机。
除了 5G,进入 2019 年后,OPPO 还做了一次战略调整。
1 月 14 日,OPPO 正式成立了「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主力布局 5G+ 和 IoT 平台,智能手表及智能耳机设备将会是新事业部率先聚焦的领域。这意味着 OPPO 除了发力核心的手机终端,还将有更多的新兴移动终端共同构建多入口的智能硬件网络。或许我们现在还无法真正体验到这些创新动作的意义,但这确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作为科技公司的社会责任也正在于此:让大众看到面向未来的更多可能。

经过了 2018 年从「人气爆款」到「创新圈粉」的转型,OPPO 在 2019 年初对外传递出的信号是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同时在手机之外,拓展到 IoT 等更广阔的领域。
对于手机行业来说,在熬过了寒冷的 2018 年之后,2019 年将有望在 5G、折叠屏技术的推动下回暖,而我们也期待着 OPPO 等国产手机厂商可以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继续前进,在市场份额和技术创新上取得更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