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中科院之声”(ID:Zky19491101)正式入驻快手,短短20几天,其发布的13条短视频,总播放量近3000万。科学不是枯燥的,也不是冰冷的,中科院用更直观的方式普及科学常识,引得快手用户纷纷点赞关注,掀起了拥抱科学的小热潮。
9 月 19 日,中国科学院「中科院之声」(ID:Zky19491101)正式入驻快手,短短 20 几天,其发布的 13 条短视频,总播放量近 3000 万。科学不是枯燥的,也不是冰冷的,中科院用更直观的方式普及科学常识,引得快手用户纷纷点赞关注,掀起了拥抱科学的小热潮。
你可能看过它的第一条视频——「江豚诞生记」——小江豚罕见的诞生过程和淘气形态萌化众多网友,目前播放量已近 140 万。很多网友也由此意识到它们是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的濒危物种,并留言呼吁大家重视、保护长江生态。
而介绍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天眼」的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的作品《关于「天眼」,你至少要知道这些》,获得了将近 68 万点赞,大家在纷纷为这位时代楷模致敬的同时也知道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了解了天眼的价值和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中科院之声的 13 条视频,兼具「鬼畜风」和「严肃脸」:有动物,有植物,有北极,有望远镜,还有赏月科普——在你知道的基础上,再让你知道得多一点;当然,你也会接触一些平时并不知道的东西,并由此获得知识,比如长得像面包的「刻鳞鹅膏」,视频告诉你「食毒不明,千万别吃」。
正是认知的一点点累积改变着我们,也改变着世界。中秋时,中科院之声告诉你,当在赏月的时候,我们到底在欣赏什么;当我们谈论「塑料姐妹花」时,它让我们见识桉树的「塑料亲情」;或者干脆用直接醒目的弹幕隆重介绍那些出场「自带标签」的植物,比如巨魔芋就是「臭臭臭」,一些美丽的蘑菇就是「毒毒毒」。
通过视频,我们用十几秒钟看到了昙花一现的全过程,见到了鬼吹灯中的尸香魔芋大王花,见识到了北极站的接收器是如何运动的,知道了中科院在北极的遥感卫星地面站每天的数据接收量是国内站的 2 倍以上,北极站的视频也收获了最高的 1300 万+的点击。
中科院之后,近期中科院物理所也正式入驻快手,科学正在快手上进一步流行起来,而其实科学内容在快手用户的受欢迎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之前,以化学科普著称的戴博士实验室,就获得了近 200 万粉丝的关注。而在中科院之声的作品下,评论中有网友呼吁「多普及下知识」、「多宣传点这样的视频多好!」,可见网友拥抱科学内容的热情。
毋庸置疑,快手正成为科学的重要传播阵地。伴着调性鲜明的短视频作品,越来越多的科学、科技、科普类账号正吸引更多粉丝走近自己、认识自己,并由此传播社会正能量!(作者:肖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