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勇认为,人工智能领域非常广阔也非常开放,联想愿意和外部的合作伙伴把这个局布的更大。
如果说 2017 年是 AI 全面爆发的一年,那么进入到 2018 年,如何加快 AI 落地,让其与更多的行业相融合,成为了各家企业需要去思考的事情。
9 月 26 日,TechWorld 创新大会再一次拉开帷幕,在首日的「商用技术及解决方案大会」结束之后,我们采访了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芮勇,聊了聊联想在 AI 上的一些布局和看法。
以下为采访实录,经极客公园整理(略有删减)。
Q:联想在人工智能方面都做了什么?
A:联想的业务不仅仅是在设备,包括 PC、手机各种 SIoT 的一些设备,其实我们还有非常强大的 DCG 数据中心部门,数据中心在过去的 12 个月,在联想的战略里就是从做基础设施到「基础设施+云」。
其实我们想的就是行业智能化,如何在智能的时代用人工智能的算法、数据、计算力去帮助各个行业进行转型升级,这是我在过去 22 个月中自己亲身参与和体验观察到的转型。
转型本身并不是一番风顺,因为这里面要先做很多投入,有因才有果。不管是从资本市场还是从我们出的产品也好,今天的产品不光是 PC,还有很多服务。
其实在我加入的第三个月就成立了联想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它所肩负着一个任务,就是要为联想的机构,当然也是为整个行业去打造一个人工智能的平台,最底层有我们的硬件。
我们在物理架构有很多的投入,再往上走就到大规模机群管理的问题,有没有很多好的算法?有的任务可能一块 GPU,有的需要 48 块,如何调动资源分配?再往上看某一个任务对某一个任务,比如说这个任务现在已经被分配到了 16 块 GPU 上面,很重要的问题,这 16 块 GPU 似乎都不太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如何把它优化起来?这里面也有很多学问。
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包括分布式的 LiCO 这么一个分布式并行数据序列的框架,再往上走就是核心的算法,包括自动的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的分析和理解、知识图谱的构建,尤其是非结构化的文本怎么样构建知识图谱。如何做计算机视觉,还有机器学习。
这些核心的算法都构筑好了之后一定会有一个 API 和 SDK,今天联想内部已经有不同的团队在应用 AI 的平台来打造他们自己的应用。所以说过去的这 22 个月,其实我们在整个 AI 上有很多投入,从硬件基础架构的投入到资源管理到分布式大规模的并行还有核心算法,还有 API 和 SDK 这就是过去的一些进展。
Q:在大会主题变化的背后体现了联想怎么样的思考?
A:去年的主题是「让世界充满 AI」,AI 刚好和英文的 AI 拼音是一样的,在去年非常合适地在联想公司转型的情况下来提这件事情。让世界充满 AI,当然我们在内部也要充满 AI。
怎么样让公司内部的管理者也好一线员工也好,知道人工智能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我们要去拥抱 AI,这是去年的想法。去年 7 月份在上海,现在是 14 个月了,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拥抱 AI 这个已经非常清楚有的项目也落地了,我们应该有更进一步的思考。
今年强调一个智一个慧和人工智能是有关系的,我们更想强调的是去赋能合作伙伴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大家一起在上面添砖加瓦。
Q:在人工智能应用上更趋向于 B 端还是 C 端?面对智能制造的大浪潮,企业定位是怎样的?
A:联想 to B 和 to C 都要做,工业大数据是联想很大的投入方向。上午我们也谈到整个人工智能第三次兴起,前两次是两次兴起两次冬天。第三次兴起有了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出现,使得整个应用人工智能的门槛大大降低,但是光有算法是不够的,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算法一定要和行业相结合。
我上午提了三个行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广义智能制造,对于联想来说,理解最清楚的就是广义智能制造,而不是单纯的生产线自动化。
如果你想想到广义的智能制造包括由大数据驱动算法自动的去分析用户对下一款产品的期望在哪的时候,就变成由用户成为我们产品经理的过程。包括我还提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第三步供应链的优化预估,包括用区块链管理信息的交互,第四步是精准营销,第五步售后服务,每一步和人工智能都有关系,这一定是今后联想花大量的时间去看的。
再回到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最早也是从联想内部优化的过程,现在已经在外部有很多客户了,包括重工业、化工的、零散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在内,都有我们的客户。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其实是我们打造一个平台 LEAP 平台,联想的一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因为我们有了这个平台,我们有这种大数据的分析,我们有人工智能的算法,为我们的客户节省了非常多的资源和资金。所以这个方面一定是我们今后要花大力气去做的,一个是广义的智能制造,一个是工业物联网,我觉得是今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Q:联想的 AI 平台和其它 AI 平台的区别是什么?商用 AI 变现有什么规划?
A:联想的 AI 平台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联想最早是做硬件的,其实我们可以根据硬件的特点来打造出一个优化以后的软硬件一体的,计算效率更高的平台,在硬件层面上我们有着非常多积累。
再往上看,我们不是想做一个大而全的人工智能平台,更想在某一些场景,如果用 to B 场景举例就是广义的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我们做平台的时候会考虑到 to B、to C 的场景是什么。我觉得做纯粹性的 AI 平台,如果是一个大公司它很难产品化。
有关变现,我觉得一个好的方式让人工智能落地变现有三个路径。第一:在公司内部,我们 smartify 联想内部流程;第二:smartify 联想的产品;第三:smartify the world。
每一个大公司内部都有非常多的用户,比如说某一款产品做出来了,你把它的优品率做的再高,过一段时候也会有问题,时间备件预估非常重要。之前有工程师和专家在做,过去一年用机器深度学习算法在做,刚开始的时候机器算法和人类专家比还是略差一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学的越来越好,到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已经打败了这些专家,算法会更准,因为转移到了新的学习算法预估。这是产业化的第一步。
第二步,联想所有手机中文的交互都是我们自己的技术,这里面有自动语音识别,我希望我们这些技术直接做进产品里面去,今后你们看到联想的 PC 也会智能感知环境,如果它现在感知到你进了一个比较嘈杂的地方,它可能会调节你的音量,你如果进入到了比较昏暗的房间,它可能会调节显示,它知道你的环境是什么。
第三,是在第一个和第二个都做好的情况下,既包括自己又包括别人那就是真正产业化落地的方式,第一和第二是公司内部成本和利润的提升,第二步使得产品有人工智能的竞争力会卖的更好,第三步我们跟海马汽车或者别的做生产线企业帮助他们。
Q:有关建立生态,联想是如何考虑的?
芮勇:光做平台没有生态不能称之为一个平台,任何做平台的可能都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联想做的这些事情既有横着的,也有竖着的。横着就是平台赋能,竖会挑选一两个行业做的非常深,我们通过这一两个在平台上建立,一定要有联想自己做的端到端的方案,才会让其他的合作伙伴觉得你这个可以用。整个 AI 的平台我们还在搭建,也不是一蹴而就。
我举另外一个例子,今天中国商飞部门领导也特地赶来分享,他们是如何利用联想 AR 平台去解决了他们痛苦的问题,因为装配一个大飞机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其实最早 AR 最早没有平台,最早是做硬件,主要还是发力于硬件。但是之后大家发现一定要有一个平台,我加入之后对这个团队最重要的输入是我们要三足鼎立,哪三足鼎立呢?
首先你要有设备,没有设备谈什么 AR 呢?第一足要做硬件设备,我们今天 AR 的眼镜已经是业界最轻薄,但是还不够。第二足,如果光是硬件你永远只是硬件的设备厂商只是不够的,第二个一定要花很大的力气去打造一个平台 SDK,SDK 目的就是把可复用平台做进去,开发者可以用。第三足是,一定要有端到端。
以上这三件事情都要做,不然成不了一个生态环境。今天 AI 平台还在往这个方向走,AR 平台已经走到了我想看到的情况。
Q:在 AI 研究方向上,和其它公司的区别是什么?
A:如果做通用型的平台,我觉得这个事太多了,任何一个公司都没有办法把每一个分支都做好,我们做什么?一定做和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长处有关系的事情。如果 AI 能够帮助到我们设备本身的优化,不管是 PC 还是手机,不管是我们的服务器,不管是智能终端等等,只要和我们设备发生关系的都可以去做。
第二个刚才我也讲了多次行业的智能化,行业智能化如果这件事情跟广义的智能制造发生关系,不管是区块链的技术还是智能客服,这些都和广义智能制造是有关系的,这些显然也是我们大力去做的,这两个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就是和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平台,这几个是核心要投入的,别的当然也有,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投入去孵化今后可能的产品也好服务也好,今天这三个是我们有核心竞争力的。
Q:人工智能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是否存在泡沫?
A:其实人工智能到今天是 62 年,基本上是三次兴起两个冬天,我们现在是处在第三次兴起的时候。当然去年比今年还要热,今年大家有点冷静了。
我觉得泡沫这个词是中性词不是贬义词,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泡沫在往上吹的过程当中鱼龙混杂,但是一旦炸了以后,剩下的几个代表了新的经济形态下合适的商业模式。
今天人工智能有没有泡沫,我个人观点还是觉得有泡沫的,尤其是一些公司估值,怎么支撑的。泡沫是有的,但是泡沫这个词是中性词,会有一些公司遇到一些麻烦,但是在泡沫破裂之后存活下来的公司,真的是百里挑一的,可能会做的非常成功。
Q:人工智能时代,联想如何看待自身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分工?
A:在智能化的时代一定要两条腿走路,一个公司再大想把所有的事都做了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人工智能的创新一个是内部创新,这一块我花的力气会多一些,还有产品部门一起合作。
另外一块是外部创新,包括我们新业务的孵化和外部的投资,内外部相结合就会更打造出来有核心价值的并且覆盖比较全面的布局。
哪些以内为主呢?还是要和联想的核心竞争优势有关系的,你总是想在长处的基础之上再放大,这些一定是我们想自己做的,但是整个人工智能领域非常广阔也非常开放,我们也愿意和外部的合作伙伴把这个局布的更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