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不贵的「黄金搭档」:星轮 V8 头显+NOLO 定位套装首测

摘要

提起 PC VR,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 HTC Vive(Pro)、Oculus Rift CV1 这些产品。然而,对于入门级 PC VR 用户来说,高昂的购买和使用成本让这些「标杆」级产品在第一轮筛选中就被「淘汰」出局了。


提起 PC VR,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 HTC Vive(Pro)、Oculus Rift CV1 这些产品。然而,对于入门级 PC VR 用户来说,高昂的购买和使用成本让这些「标杆」级产品在第一轮筛选中就被「淘汰」出局了。

那么,有没有一款高性价比的产品,作为这些用户探索虚拟世界的「第一台 PC VR 头显」呢?入门级的 PC VR 头显会不会和搭配手机使用的「VR 眼镜盒子」一样,只能带来不甚理想的体验感受?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比如我们今天要为大家评测的星轮 V8(VIULUX V8),就是一款高性价比的 PC VR 头显产品;至于后一个问题,先不着急给出答案,因为这正是我们打算通过今天的评测来验证的。

作为掌网科技今年力推的重磅产品,星轮 V8 主要面向娱乐市场,在光学设计和佩戴方案方面下足了功夫。不仅如此,得益于与 NOLO CV1 的完美搭配,让星轮 V8 能够轻松驾驭 Steam 和造梦(ZAMER)等三方平台的海量优质 6DoF 内容。

闲言少叙,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评测,看看星轮 V8+NOLO CV1 这对搭档的实际表现到底怎么样。

硬件综述篇

星轮 V8

星轮 V8 配备了 2560*1440 分辨率(PPI 534)的快速响应 LCD 显示屏,拥有 110°视场角,搭载了专业影像级别的新一代菲涅尔透镜,能够有效减少色差和畸变,降低画面的颗粒感,不管是观影,还是玩游戏,高清流畅的画面都能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星轮 V8 采用了掌网科技自主创新的蓝光抑制技术,可以有效减弱蓝光侵入,缓解用眼疲劳、放松眼肌,为用户提供专属呵护。

外观设计上,星轮 V8 以珍珠白、雅典黑两种颜色混搭,在正面右下角印有淡灰色的「VIULUX」字样,整体看起来简洁、大气。在头显的正上方分别是耳机插口、Micro USB 插口、指示灯和专门为适配 NOLO VR 追踪器设计的卡槽。

官方资料显示,星轮 V8 的重量仅为 308g(不含线和头带),整体非常轻巧,哪怕较长时间佩戴也毫无压力。作为对比,我们比较熟悉的 HTC Vive 重量超过 500g。

星轮 V8 采用了高档蛋白皮贴面,具有高回弹和透气性的特点,亲肤不过敏。从实际的佩戴体验来看,头显对于面部的压迫感并不明显。实际体验中,眼罩和鼻梁处没有出现漏光现象,鼻梁凹槽处大小适中,可以说细节设计非常到位。

在星轮 V8 上,没有找到任何的物理按键。简而言之,星轮 V8 无需任何多余的操作,只需连接上 PC 就能自动识别。在接下来的「安装调试篇」会着重讲到。

接线端是一根 HDMI 1.4 和两根 USB 3.0。匹配 5 米延长线,足够满足站立以及坐姿状态下正常使用;整条线设计成了三合一的形式,只有末端会分出三个接线端插头,比较适于盘绕收纳。

佩戴方面可谓是星轮 V8 的一大亮点,其采用了类似 PS VR 的头箍式方案,整体佩戴起来十分舒适,面部几乎感受不到压迫感。

细节方面,得益于「三段式」的设计,整个佩戴部分几乎可以全部收纳起来,能够节省出不小的空间。

佩戴方案的后部,旋钮转动式设计可以满足不同的头型。稍显遗憾的是,旋钮并没有设计锁死功能,太过于强烈的运动会引起旋钮倒转导致松动。

NOLO CV1

介绍完星轮 V8 之后,接下来再让我们来了解下它的搭档——NOLO CV1。

根据官方资料,NOLO 采用自主研发的「声光电+IMU 模块」方案,基于此打造出的「PolarTraq」空间定位技术。整套系统包含一个定位基站、一个头盔定位器和一对交互手柄,能提供毫米级的头部和双手 6-DoF 空间定位和交互功能。所谓的「声光电」即超声波、激光以及无线电,通过将三者有机结合来实现空间定位功能。

NOLO CV1 的定位范围可以达到 Room-Scale 级别,满足绝大多数用户在虚拟世界中真实移动的需求,而毫米级精度和低于 20 毫秒延迟,也让用户在长时间的体验中不会产生不适感。

在实际体验中,NOLO CV1 操作游戏时干净利落,基本没有出现诸如画面拖影或者定位丢失等尴尬情况。美中不足的在于,在使用 NOLO CV1 过程中,需要通过一条线缆与 PC 主机(4 米)连接,体验过程中多少会带来一些额外的束缚感。如果 NOLO CV1 后续可以针对合作头显开发出共用的传输线,无疑将进一步提升体验感受。

安装调试篇

在详细了解了星轮 V8 和 NOLO CV1 之后,接下来我们进入到安装调试环节。在之前测评过的不少 PC VR 头显中,安装调试阶段往往是问题频出。然而,在适配星轮 VR8+NOLO CV1 的整个实际安装调试过程却出奇地顺利......

详细的安装调试过程如下:

1. 首先找到星轮 V8 头显正中间部位的卡槽,然后另一边把 NOLO 头部定位器装至支架上;将 NOLO 定位基站摆放在体验区域的正前方(注意:追踪范围内最好没有遮掩物);

2、将头显端数据线依次连接电脑主机的对应接口上;

3、打开定位基站、手柄,并将星轮 V8 和定位器相连接;

4、长按定位基站后面的配对键,直到定位基站停止运作并进入配对模式;

5、先后长按两只手柄旁边的配对键 (指示灯熄灭或者震动一次),进行手柄配对;

6、长按头盔定位器上的配对键,直到 LED 灯闪烁一次,进行定位器配对;

7、单击定位基站后面的配对键来结束配对,等待 3-5 秒,如果所有 LED 灯都转为绿色,则配对成功,否则请重复以上步骤;

8、在官网下载安装 Viulux Clan 应用商店,若此时头显已经连接上了 PC 那么在应用商店主界面的左上角会显示「已连接」的绿色字样;

9、关闭 Viulux Clan 应用商店,打开 Steam 商店、打开 Steam VR 进行房间设置。

以上就是整个安装调试的过程了,实际操作下来星轮 V8+NOLO CV1 的每一部操作完成的较为顺利,整体的操作方式相比 HTC Vive 手柄配对更容易。

如果操作熟练的话,一般在 15 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上述安装调试过程,而对于新手而言,建议先详细参读安装指南后再动手,以防因为误操作而无谓耗费时间。

好了,至此一切已经就绪,开启我们的体验之旅吧。

内容体验篇

在体验环节,为了检验星轮 V8 与 NOLO CV1 这对搭档的表现,我们选择了《Beat Saber》、《Tilt Brush》这两款颇具代表性的应用,前者是时下最为火爆的 VR 音游,后者则是最为经典的 VR 创作工具。

体验视频 https://v.qq.com/x/page/g0685k8k868.html

《Beat Saber》

《Beat Saber》是一款光剑打击类 VR 音乐游戏,其目标是随着音律消减来到玩家身边的节拍。这款游戏在上线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超过 10 万份的销量,成为 Youtube、Twitter、微博、百度贴吧等社交媒体上的热点头条。从人气和反响度来看,在《Beat Saber》之后上线的谱面编辑器更是有一大批玩家争相进行新玩法的创作,《粉红的回忆》、《江南 Style》等歌曲均被录入曲库并出现了诸多创新玩法。

的确,就玩法上来说《Beat Saber》就是简单地「砍、切」,但恰好是这样的玩法让玩家在音律的重复挥舞中找到了其他 VR 游戏无可匹敌的沉浸感;操作方式上,玩家需要快速且准确地用双手的光剑砍切音符块,以获得节奏上的音乐共鸣。

然而,上面说到的两种情况都对 VR 头显和定位&交互设备在剧烈运动下的稳定性提出极高的要求。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不仅需要躲闪、跳跃或者下蹲。如此大幅度的运动之下需要 VR 头显具备出色的画面显示处理和精准的定位交互系统才能做到。

在我们的实际体验中,NOLO CV1 表现不俗,虽然调试过程稍显繁琐,但效果基本趋近于 HTC Vive。在 2560*1440 分辨率和 110°视场角的加持下,星轮 V8 在画面显示方面也非常清晰和流畅,再加上本身重量控制得当,佩戴方案设计合理,整个体验过程非常畅快。唯一的一点小遗憾在于,后部的旋钮没有设计锁死功能,过于激烈的极端运动状态下会导致松动情况发生,希望后续版本中可以予以改良。

《Tilt Brush》

《Tilt Brush》并非 VR 游戏,而是一款更加偏向于创作类的应用工具。如果说体验《Beat Saber》可以让人感受到心潮澎湃的快感,那么在《Tilt Brush》中用绘画的形式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则是显得安适如常。

作为专为 VR 打造的第一款绘图工具,《Tilt Brush》可以说开创了 VR 创作的先河。对于艺术家们来说,相比在纸张和影视上的创作,这是一个更高层面的创作平台。截至目前,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爱好者们用《Tilt Brush》打造着自己想象中的世界。而如此细腻的创作工作也并非一般的控制手柄可以完成的,对于交互设备的精度有着严苛要求。

实际体验中,主打清晰显示和舒适佩戴的星轮 V8 头盔表现相当不俗,即使是一些暗色调的线条,在细节的体现上也丝毫不逊色。另外,在用 NOLO CV1 绘画的时候可以十分精准的把握每一笔的力道和方向。

在《Tilt Brush》中,玩家的走动很容易忽略显示中的位置移动。一些绘画场景中玩家会偶尔背对定位基站进行操作。在实际的体验过程中,NOLO CV1 支持 180°一键转身功能,可以轻松应对背对追踪基站的极端情况。从实际的体验来看,在背对定位基站的情况下,尽管追踪精度稍稍有所下降,但除非完全被身体遮挡住,否则仍可实现较为准确的定位追踪。

总结篇

目前,星轮 V8 已经在京东商城首发开卖,售价仅为 1699 元,搭配 NOLO CV1 的套装价则是只有 2499 元,性价比相当不错。值得一提的是,在京东首发期间直降 200 元,相当于仅需要 2299 元即可拥有星轮 V8+NOLO CV1 套装,较之于单头显就要 6488 元的 HTC Vive Pro 而言,实在亲民太多。星轮 V8 和 NOLO CV1 的牵手不仅有效解决了独立 PC VR 头显在定位和交互方面的尴尬,同时还将入手门槛大幅降低,为想要探索虚拟世界的入门级 VR 用户带来极高性价比的产品和体验。

就实际体验来看,星轮 V8 和 NOLO CV1 确实打了一记漂亮的配合拳。星轮 V8 的设计凸显其简洁而不简单的理念,佩戴舒适,画面清晰;而 NOLO CV1 则是为星轮 V8 赋予了「双手+双脚」,使其在定位和交互层面达到趋近于 HTC Vive、Oculus Rift CV1 等「标杆」级设备的体验效果,可谓是携手共赢,开启了技术驱动的「第二春」。

毋庸置疑,2018 年是高性价比 VR 一体机和 PC VR 头显大量涌现的一年,NOLO CV1 适时的解决了这类产品在定位和交互方面的难题,不俗的性价比和上佳的追踪精度也让它受到越来越多行业和普通用户的认可。

作为行业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 VR 技术开发与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掌网科技成立于 2007 年,迄今已有超过十年的历史,在这过程中积累了 200 余项知识产权,具有立体芯片级研发实力和深厚 3D 技术。

从 2014 年开始,掌网科技相继推出旗下星轮品牌的 PC VR 头显 V1、分体机 VR—X、一体机 V6、手机盒子 X7、PC VR 头显 V9/V9S 等多种类的硬件产品,并以此为核心,在教育、医疗、旅游、展览等领域大力布局 VR+业务。伴随着星轮 V8 的上市,掌网科技进一步强化了在 VR 领域的布局,在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极具性价比产品的同时,为略显沉闷的 VR 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