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硅谷简单粗暴创投史

摘要

关键词:传承

编者注:本文转载自硅兔赛跑(ID:sv_race),作者:郭威,极客公园已获转载授权。

本文修改自郭威在混沌大学的分享。

如果要简单粗暴地回顾和总结硅谷投资历史,这其中的关键词,是「传承」。

从阿瑟·洛克(Arthur Rock)一手带起的仙童帮,

到互帮互助的 Paypal Mafia,

再到不断推陈出新的 YC,

这些组织和机构,一脉相承。

他们历经时间,通过「传承」,缔造了一个个时代,

影响、塑造了硅谷的投资生态。


仙童时代

阿瑟·洛克是真正意义上提出「风险投资」一词的人,人称硅谷天使投资/VC 的祖师爷。

上个世纪 50 年代,他把大量美国东岸的资本投入到西岸,特别是硅谷的半导体行业中。这些钱资助了很多硅谷早年的企业,其中最有名的是帮助了 8 个才华横溢的年轻博士。这 8 个博士从东岸一个做照相机的公司贷款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后来,这个公司曾经统治了半个硅谷。

阿瑟 · 洛克

鼎盛时期,美国半导体的人才一半以上都与仙童有关。这 8 个天才,被后人称为仙童「八叛逆」。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这 8 个年轻人分道扬镳,离开仙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这些公司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 Intel 和 AMD。而仙童、Intel 培养的大量人才中,不少都受到祖师爷洛克和「八叛逆」的影响,纷纷投身投资事业,比如 KPCB 的创始人之一尤金克莱纳(Eugene Kleiner)、红杉资本的创始人唐瓦伦丁(DonValentine)、苹果的第一个投资人麦克马库拉(Mike Markkula)。他们传承了「仙童帮」的人脉网络,并通过这些关系投资出了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科技巨头比如网景,戴尔,迈克菲,ebay,雅虎,谷歌,亚马逊,viaweb 等公司。


八叛逆

Paypal Mafia

仙童帮投资人的 portfolio 里,有两家公司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是 x.com 和 confinity,创始人均来自斯坦福。更巧的是,这两家公司都通过互联网,动了银行的蛋糕。而且竟然做得都还不赖。

在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来袭时,x.com 和 confinity 这两家公司合并取暖。他们用当时 confinity 做的最好的产品命名新公司,名字叫做 Paypal。两位创始人自此变成了一条船上的兄弟。这俩人就是日后的大神亿隆马斯克 Elon Musk和皮特比尔Peter Thiel 。 

早年的 Peter & Elon

2002 年,ebay 出资 15 亿美金收购了 Paypal,最大股东 Elon Musk 买了辆迈凯伦开始穿梭于硅谷 101 高速路上,Peter Thiel 则一边重新创业,一边玩对冲基金,投剩下的零头顺便做些天使投资。比如 2004 年,Peter 写了一张 50 万美金的支票给了一位从哈佛辍学的年轻人,这个人叫扎克伯格

早年扎克伯格

其他 Paypal 的创始人、高管们也深受 ElonMusk 和 Peter Thiel 两位带头人的影响,纷纷离职创业。他们利用自己在 Paypal 积攒的人脉和资源,创立了众多成功的企业。比如当时的董事、联合创始人之一 Reid Hoffman 成功创立了 Linkedin,创始人之一的 Max Levchin 创立了 slide,Paypal 的 COO David Sacks 成功创立了 Yammer,陈士骏和 Chad Hurley 成立了 Youtube,Kevin Hartz 成立了 Eventbrite,以及 Dave Mcclure 成立了硅谷最大的孵化器 500startups。

Paypal 创始团队

Paypal 人之所以得以飞快成长并且创业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传承了庞大的内部网络。Paypal 非常提倡扁平化、创新式的管理。离开 Paypal 后,Paypal Mafia 之所以纷纷创业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他们之间早期的互相投资与支持,以及聘用 Paypal/ebay 网络中的人才。

这种三不忘,不忘本,不忘责,不忘恩,来自仙童帮对 Paypal Mafia 的深刻影响。

Paypal Mafia


Y Combinator

Paypal Mafia 不光内部联系紧密,对外也是广结善缘。

前面提到的仙童帮的 Portfolio 中网景(Netscape)的创始人、现如今 A16Z 的创始人&掌门人马克安德森 Marc Andreessen(江湖人称鸡蛋森),以及 Viaweb 的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 Paul Graham 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Paul Graham

Paul Graham 在卖掉自己公司 Viaweb 后,开始以创业导师的身份闯荡江湖。2005 年,天马行空的 Paul Graham 成立了一个能创造公司的公司,想借此帮助那些同样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的年轻人创业,这个公司叫做 Y Combinator,简称 YC。

YC 第一期

YC 第一期只孵化了十几家公司,举步维艰。幸运的是,这其中包括了当下全美第四大网站 Reddit。当时「孵化器」的概念并不被认可,少数愿意站出来挺他的,就是 Paypal Mafia 的成员以及鸡蛋森。YC 与 Paypal mafia、鸡蛋森的 A16Z 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过去十几年间他们共同孵化了 Reddit,Airbnb,Dropbox,Twitch,Machinezone,Coinbase,Docker,Stripe 等一批估值 10 亿、甚至 100 亿美金的公司。Paypal Mafia 的成员几乎参与了所有这些知名公司的投资。而 YC 也在成立的十多年中,成为成为了一个总孵化数量超过 1200 家的巨兽。


早年的 YC,投资初创企业 15000 美金换取它们 7% 的股份。后来,同样是学习了仙童帮、Paypal Mafia 传承的精神,投资人们除了投入资金以外,还会为初创公司投入各种资源、传授各类经验,助它们一臂之力。


YC 的演进与 Micro VC 的崛起

2013 年,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钦定了斯坦福辍学生、Loopt 创始人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为 YC 继承人。


33 岁的山姆把 YC 这个航母开向了更加商业化的方向:

  • 加大孵化力度,从最早一期 10 几家公司,到现在一期 150 家公司;从最早只投互联网公司,到现在生物科技,太空科技等公司。

  • 加大投融资力度,从最早单笔 15,000 美金,到现在 12 万-20 多万美金;成立了 7 亿美金的后期基金。

  • 增加社会影响力,与 Elon Musk 和 Peter Thiel 成立了 OpenAI,研究人工智能(OpenAI 在 dota2 中单打败世界冠军 Dendi,影响力不亚于谷歌的 Deepmind); 成立创业大学,将创业理念带入更年轻的人群,YC 最近孵化的公司 Silk.ai,创始团队平均年龄 16 岁。

YC 更大的影响力,在于把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的门槛大大降低了,促使了美国的天使投资、早期投资市场爆发。

美国 Micro-VC「微型基金」增长数量

在硅谷有大概 3-4 万个天使投资人,他们大多都是兼职、业余的投资人。YC 这样的孵化器的诞生,通过每年两次的项目路演日(DEMO Day),通过创业投资软件化管理(比如签字时候用 Clerky 和 ironclad,创业论坛 hackernews)等一系列的机制,帮助这些兼职投资人更专业、透明、统一地去投资、管理项目。

投中独角兽的 Micro-VC 们

经常合作的业余投资人、散户投资人逐渐聚在一起,成立新的基金,与传统的风险投资合作、竞争。友好、快速、行业资源丰富,让这些新兴基金脱颖而出。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美国媒体给了这些小基金一个好听的名字「Micro VC」,即微型风投。整个硅谷散布着上千家微型风投,我们体量虽小,但影响很大。几乎五六家 Micro VC 合投就可以投一个 A 轮,这对沙丘路上传统的大 VC 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意味着这些名牌机构不再是创业者的第一选择,而他们也无法继续垄断项目源了。因此我们近几年看到,很多老牌投资机构开始慢慢向后投,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美国 MicroVC


What』s Next?

上面讲了极其低配版本的硅谷创投发展历史,从仙童帮,到 Paypal Mafia,到 YC,到 Micro-VC,「传承」一直贯穿始终。

硅谷是世界创新之都,风险投资之都。这里精英人才最集中,也是很多投资人、创业家的朝圣之地。随着早期投资的门槛相对变低,高科技与人们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由资本带起的人才之争、技术之争、模式之争,正在硅谷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YC Hackathon

飙升的房价与生活成本,拥堵的交通,背井离乡的科学怪人,逐渐成为现实的黑科技,整个硅谷似乎都陷入了由资本催大的狂欢中。

万亿美元的资本,纷纷投入到了那些可能,或许终究不可能的「未来」的幻影中,宁可投错,也不可错投。账面回报疯狂暴涨,肥皂泡沫在成倍增长的数字渲染下色彩斑斓。2000 年炸裂的互联网泡沫不再被人提起,又或是被硅谷人自圆其说:硅谷不再有泡沫,因为我们对科技的理解更深,对经济危机了解的更多……


当李世石和 Dendi 两位人类顶级选手,分别在围棋和 dota 比赛中败给了 Deepmind 和 OpenAI 后,硅谷的风投家们再次陷入了以 AI 为话题中心的资本棋局中。更可怕的是,他们已经忽略了硅谷之外发生的事情……

2016 年,中国对硅谷科技的投资达到顶峰,超过过去 15 年之和。

除了 BAT 以及大互联网公司的战投之外,涌入更多的是传统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早期投资无疑加强了硅谷与国内的联系与沟通。在此大趋势下,技术、市场、人才、有序资本的互通,无疑是跨境资本运作的未来。


作为生活在硅谷土地上,被滋养、被推到浪潮中的我,也希望在这趋势中可以创新,做出有意思的事情来。比起中国对硅谷的了解,硅谷对中国的了解很初级。除了中国资本的介入,我认为在各个方面让硅谷创业者更深地了解中国无疑是未来几年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早年仙童帮的精神与文化之所以得到「传承」,是因为先拥有仙童半导体这一载体,所以那之后出现了 PaypalMafia、YC,以及后来硅谷所有的传奇。互通有无的基础是「文化」的认知与共鸣。

所以在我旧金山 SoMA 地区成立的跨境联合办公室/孵化器里,时常备着一双老北京布鞋,作为中国故事在硅谷得以传播的起点。

郭威在旧金山联合办公室的老北京布鞋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