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 Mobileye 的追赶着中,MINIEYE 最近的表现有点「不安分」。
随着越来越多的行车记录仪、智能后视镜开始提及 ADAS 概念,大家对于这种辅助驾驶技术的认知程度也比以往提高了不少。
目前 ADAS 由前碰撞预警(FCW)、前方车距监测(HMW)、车道偏离预警(LDW)等功能组成,虽然它还不能帮助我们直接实现「自动驾驶」的愿景,但可以说是当下提升驾驶安全性最好的手段,甚至有人把它的革命性和安全带相提并论。
残酷的现实是,目前在 ADAS 领域 Mobileye 「独占鳌头」。这家来自以色列的厂商在全球拥有超过 75% 的市场份额,留给国内厂商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
面对这样的垄断局面,国内复杂的道路状况或许会成为一个突破口。在追赶 Mobileye 的路上,「本土化」将成为国内 ADAS 公司的「天然优势」。在众多追赶者中,MINIEYE 最近的表现有点「不安分」。
MINIEYE 成立于 2013 年,前身是新加坡政府媒体发展局支持的 ADAS 研发项目,公司于 2016 年 4 月完成 Pre-A 轮融资,金额数千万,投资方为中兴合创、汉邦高科。MINIEYE 计划从辅助驾驶开始,循序渐进地往汽车完全自动化的阶段进发。
MINIEYE 目前正在独立研发 ADAS 产品,通过车载视觉感知技术来为驾驶者提供更安全的驾驶环境。在 12 月 14 日于北京举办的分享会上,MINIEYE 展示了第一代 ADAS 后装产品,它的形态和 Mobileye 的同类产品接近,包括一个集成主机的摄像头和一个圆形显示屏。
MINIEYE CEO 刘国清展示产品
吸引人的是,MINIEYE 表示经过测试这代产品已经能够对标 Mobileye 95% 的性能。
根据 MINIEYE 官方介绍,他们自 2014 年开始就进行着产品的实车路测以及数据库测试,并在今年 11 月份开始进行针对 Mobileye 的对标测试。
「测试时将 Mobileye 和 MINIEYE 的后装产品安装在同一辆车上,通过长时间长距离的实车路测,用影像记录两个产品的预警画面。之后通过 MINIEYE 自主开发的数据处理系统,从影像视频中按不同的工况维度对两者进行分析比对,生成测试结果。」
此次测试, MINIEYE 派出了两辆车辆,一辆从深圳总部出发一路西行,一辆从南京研发中心启程一路向北。两辆测试车辆共经过 16 个省份和直辖市,行驶里程 8909 公里,北至哈尔滨,西至云南。MINIEYE 的 CEO 刘国清表示,之所以要将测试路线拉得这么长,是为了尽可能地覆盖更多的工况,包括雨雪、颠簸甚至是城乡结合道路等「中国特色」的场景。
根据现场分享的对标报告显示,MINIEYE 与 Mobileye 相比,前向碰撞预警的报警率达到了 Mobileye 的 95.2%、车道偏离预警的报警率达到 Mobileye 的 100.9%、虚拟保险杠的报警率达到 Mobileye 的 97.1%,前向车距监测的绝对碰撞时间与 Mobileye 的吻合度达到 96%。
从 MINIEYE 公布的结果来看,其产品的告警率已经很接近 Mobileye 了。其中有一项数据值得关注,MINIEYE 在车道偏离预警的报警率甚至比 Mobileye 还高。MINIEYE 官方的解释是因为国内很多道路的标识线破严重,这方面 Mobileye 并没有进行特别的优化。
虽然从数据上来看 MINIEYE 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量产产品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更为重要的是,Mobileye 在 1999 年就成立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市值 80 亿美金的上市公司。Mobileye 通过批量化的生产已经把 ADAS 设备的成本降到了一定的水平,而且完成了从前装市场到后装市场的覆盖。
对于 MINIEYE 以及国内其他的 ADAS 厂商来说,想要简单地通过「降低成本」来立足于市场是比较困难的。除了在「本土化」的优势之外,还要寻找更多的竞争途径来完成从后装市场到前装市场,从非专业人群到汽车厂商/配件厂商的过渡。
上个月,MINIEYE 发布了与万向集团联合研发的 AEB(紧急刹车系统)样件,希望通过打包的方案来进入前装市场。MINIEYE 也透露,目前正积极地和 OEM 和 Tier One(一级供应商)进行研发和测试。
挑战 Mobileye 的路途道阻且长,能够辨别「三蹦子」、识别不清楚的标识线还只是一个开始。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本土主机厂和配件厂商敞开怀抱,国内的 ADAS 厂商在这个市场成为一个「变量」还是值得期待的。
(编辑:谁是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