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特朗普的胜利也是微信朋友圈的胜利?

摘要

社交媒体的复杂性在这一次选举中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虽然没有权威性的数据支撑,但我想,如果我说「支持特朗普的人在中国远超希拉里」应该不算太过夸张。至少下面还有几个微博投票结果能够忝为佐证:

捕获美国总统选举.PNG捕获美国总统选举3.PNG

当特朗普在昨天以出人意料之姿成为了美国新一任的总统时,有很多美国人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但大部分中国人很开心,因为这代表了又一次我们社交生活狂欢节的到来。也许你的朋友圈里会有「清醒的人」在发文讽刺「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全民参政议政」,但没关系,他也是这场热闹大戏中的一员,尽管他可能不想承认。

事实上,在很多美国媒体看来,特朗普的胜利代表了以 Facebook 为首的网络社交媒体的胜利。不管特朗普自己多么特立独行、桀骜不驯,没有社交媒体的发酵和帮忙,光靠传统媒体,他绝对没办法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可能连共和党初选都过不了。而对于这样一个政治素人来说,没有舆论影响力,想要当上总统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社交媒体平台让特朗普成为了美国总统。再换句话说,放在中国的语境下,虽然二者不尽相同,但我们也许可以说:特朗普的胜利也就是微信朋友圈的胜利。

483208412-real-estate-tycoon-donald-trump-flashes-the-thumbs-up.jpg.CROP.promo-xlarge2.jpg

信息「过于丰富」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为什么说是社交媒体让特朗普赢得了选举?

我们大概可以将它归结为两个原因:信息「过于丰富」参与感

首先来说说信息「过于丰富」的问题。在选举前,《纽约时报》的记者 Jim Rutenberg 曾经对真真假假的选举新闻表示:「去掉假新闻的最好方式就是生产出具有压倒性数量的真实新闻。」然而,事实证明,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优秀的新媒体,他们已经产出了足够多的好的真实的新闻,但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从中发现那些最真实的信息。而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的分辨能力更低。

美国预测专家纳特·西尔弗在《信号与噪声》一书的序言中曾提到:

当信息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处理信息和分辨信息的速度时,共享信息的不断增长反而会加速民族和宗教的孤立进程,其速度之快不禁让人瞠目结舌。而且面对过量的信息时,我们会本能地进行筛选,选出喜欢的,忽略其他的,与同道中人为友,与意见相左之人为敌。

这种共享信息流通的最重要的渠道就是社交网络。

首当其冲的一个例子就是 Facebook。Facebook 当然不是唯一一个存在这种问题的平台,但因为他们的体量和内容机制,他们的影响力和破坏性也最大。

Facebook 的算法会根据你查看和分享的内容推送给你更多相关的内容,而广告则是其最重要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今年早些时候解雇了自己 Trending 板块的所有人工编辑。因此,在一个纯粹算法驱动的平台下,内容商们就会通过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党」诱使你点开并分享他们的内容,用户很难在纷繁复杂的内容中进行辨别,而特朗普这种「网红」自然不会被内容创作者们放过。再加上用户之间通过社交关系的相互传播,很多花边内容就被更加广泛而迅速地传播了出去。

当然,希拉里也不会在社交媒体的视野之外,但相比特朗普,她在上面的劣势就大了不少。点开 Google Trends 的分析页面,除了正常的总统选举信息之外(比如「辩论」、「民调」等相关搜索词),与特朗普有关的搜索热词就是她的老婆和女儿最多了;但希拉里就不同了,除了那些常规搜索词之外,「邮件门」事件和屡被怀疑的健康状况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内容。而这些 Google 热词显而易见也肯定会是 Facebook 上人们最关心的内容,因为段子手和广告商们的典型特征就是「哪儿有流量就往哪儿钻」。

捕获特朗普1.PNG捕获希拉里1.PNG

     (除了正常的内容之外,特朗普的相关搜寻大都是花边新闻,希拉里则很多是邮件门及健康等负面新闻)

同时,因为二者不同的背景,他们因为这种「信息过量」所受到的影响也大有不同。

特朗普的疯狂言论以及他漂亮的老婆和女儿成为了帮助他走上社交平台中心的利器,人们对这个之前远离政治和媒体旋涡的男人本就充满了兴趣,各式夸张而又半真半假的信息正好迎合了你我,这当然帮助了特朗普的疯狂式传播。

捕获特朗普2.PNG捕获希拉里2.PNG

(二者之间的差异甚至在中国也体现了出来。在百度指数中,除去正常的政治词汇,人民群众对特朗普他女儿非常感兴趣,而希拉里则多了诸如灭亡、性丑闻和健康这种负面关联)

而希拉里自然不同,人们早在 20 年前她成为第一夫人时就已经对她了如指掌,她的丈夫、家庭、之前的人生经历早已不是秘密,执政风格与措施?这才不是大众最关心的事。于是,那些「被曝出」、「被揭秘」的八卦和黑暗史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最流行的内容。

Ivanka-Trump3.jpg

                    (特朗普的超模女儿为自己老爸加了不少分)

参与感让你「迷失自我」

而毫无疑问,参与感也是社交媒体吸引用户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事实上,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相比于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此,当你 20 年前只能坐在电视前或报纸背后看着新闻,自己在家中吐槽的时候,你现在可以上网在社交网络上和众人分享自己的意见,这点太吸引人了。

当成百上千万的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因为那两位或愤怒、或激动、或欣喜、或伤心时,你似乎真的也成为了这整个政治体系中的一份子,你的意见似乎非比寻常。这时,你真的能理智地思考你要选谁吗?

而特朗普因为其更加夸张、激进、甚至于不顾形象的发言和表现,他理所当然地更能唤起自己的支持者的情绪,也就是说他的煽动性更强。面对这样一个对手,希拉里作为一个强势的女性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性别优势,同时也让自己的支持者在参与感上相形见绌。

51056208f08c7cd595c97ecbf1fd83611472053034581.jpeg

我们之前一篇讨论英国脱欧的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到过:「这种大脑的选择机制其实也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可以概括——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它是指人们常会带入自身的兴趣和经验去理解别的人或事物,某种程度上说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一种感知偏见,而社交网络的产生无疑加剧了这一机制的运行。所以当你在社交网络上搜索一个热点事件时,由于信息过于碎片,繁杂,你自会产生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搜索筛选体系,但其实你的每一次搜索行为都潜移默化的加强了你的既有观点。」

数据显示,只在北美,每天使用 Facebook 的人数就超过了 1.7 亿,这个数字是选举投票那天人数的 1.5 倍。同时,美国 62% 的成年人从社交媒体上获取新闻,这个数字在中国不知道是多少,但一定也不会少太多。

633a307b2d5e3a8fc19cab9fb3fb8e65.png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此多的人集中在一个公共场合各自发表意见,能保持独立思想不被侵蚀的人能有几个?

扪心自问,你能保持独立吗?

当然,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我们还能总结出一些社交媒体对于特朗普的胜利的贡献。

比如说这种集群式的新闻展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反弹情绪,尤其当那些主流媒体都倾向于支持希拉里时,特朗普的「徘徊于主流政治世界之外的反叛者」形象就越发吸引人。

但回到我们的身边,当我们回想起我们自己使用的微信朋友圈时,你也许也遇到了很多相似的问题,虽然我们不用面对总统大选这样的重要抉择,但当类似的事情发生时,你觉得自己还能完全依靠你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吗?

(编辑:谁是大英雄)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