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正在迅速转冷的 VR 市场中,Daydream 的入场有着改变潮水方向的能量。
九月,极客公园一年一度前往美国的「超频之旅」又来了。今年,我们带着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以及数位国内创业公司 CEO 一起前往西雅图、旧金山和洛杉矶,探访微软和 Google 的秘密实验室,深入 NASA「新地平线号」的背后,了解量子计算及微软神秘的产品军火库,一睹即将在 VR 领域带来变革的 Google Daydream,也将与前沿科学家探究引力波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的,Google 一直是硅谷之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站,而在今年,Daydream 成为了 Google 的焦点。不仅仅是因为 VR 是 Google 所看重的「下一个十年」,更因为在这个正在迅速转冷的 VR 市场中,Daydream 的入场有着改变潮水方向的能量。
Google 的下一个十年
为什么 Google 要做 VR?因为 VR 是 Google 眼中的「下一个十年」。Google Daydream 的产品合伙人 Steven 告诉我们:「VR 不仅是 Google 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方向,也将是接下来 5 到 10 年的投资重点方向。」
「技术、商业、用户」是 Google 衡量一个项目或产品的标尺。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Google 认定 VR 会是人们继手机之后的下一个交互载体,因此,为之投入则是在押注一个 Google 自己认定一定会到来的时代。
在商业层面,做平台和操作系统是 Google 一直以来的商业逻辑,因此,在用几年时间做了循序渐进的尝试之后,Google 终究走到了 Daydream 这条路上。
而技术是和商业一脉相承的。Google 想做的是解决基于手机这个平台的 VR 交互和呈现问题,而它的做法便是对一系列软、硬件技术指标做规范,建立标准。
为此,Google 做了很多尝试,才走到今天。
Cardboard 是第一步。这个简陋的小盒子虽不能提供优质的 VR 体验,但它却是 Google 为整个移动 VR 市场所做的一件重要的事。Cardboard 用极低的使用成本让很多用户快速对移动 VR 建立了初步的认知,这是一个市场「从 0 到 1」的过程。
虽不能苛求体验,但 Cardboard 也并非完全没有考虑用户的使用感受。Steven 告诉我们,Cardboard 没有设计绑带使其能固定在头部就是出于用户体验上的考虑。
「当我们用手托着 Cardboard 时,我们的手臂在 5 到 10 分钟内一定会感到疲惫,而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观看 VR 内容时可能会感到眩晕和不适的体验时长,当我们把手放下来休息时,也正好可以让自己从不适感中恢复过来。并且,当我们转动视角的时候,我们转动的是整个身体,而非仅仅是头部,这样也能适量的减少眩晕感。」
Jump 是 Google 的第二个尝试:在硬件之后,Google 试图往 VR 产业链的上游走,在内容端做点什么。
2015 年的 I/O 大会上,Google 首次公布了自家的 VR 拍摄及后期处理平台:Jump。Google 想要通过建立自有平台拍出令人满意的 VR 视频,以期在「源头」解决 VR 内容匮乏问题。
Jump 平台第一个正式落地的产品是「GoPro Odyssey」,它利用 16 部 GoPro HERO4 运动相机组成了一套 360 度全景拍摄方案。而到了 2016 年,Jump 平台新增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小蚁科技。Google 与它们的合作方式是一样的:硬件厂商负责硬件和部分嵌入式软件部分,Google 负责后台视频拼贴的算法。
跟 Jump 几乎同时推出的是 YouTube 的 VR 频道,这是内容生产之后的下一个环节——内容分发。布局内容分发是平台型公司的「规定动作」,Facebook、三星也都纷纷入局。而除了 VR 视频,360 度全景视频直播功能也在 YouTube 的计划中。
在产业链上下游的一系列尝试后,Google 终于在 2016 年的 I/O 大会上祭出了大杀器——Daydream。这是 Google 对自己 VR 逻辑的一个完整诠释——提供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由三部分组成:核心的 Daydream-Ready 手机和其操作系统,配合手机使用的头盔和控制器,以及支持 Daydream 平台生态的应用。当然,Google 并不打算自己来做硬件或软件,它只提供标准、建立生态。
是的,这很 Google
Google 在 VR 上所选择的路径,跟它当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逻辑一脉相承——统一标准,开放平台,吸纳产业链上下游的第三方接入平台,形成一个能够囊括整条产业链的大生态。
Daydream 的出现可以算的上是众望所归,它让一直因缺乏标准而鱼龙混杂的移动 VR 市场有了被规范的可能,而一个规范化的市场才有可能迎来规模性的爆发。
首先,Daydream 平台为一众安卓手机厂商们准备了搭载在最新 Android N 操作系统之上的 Daydream-Ready 标准。在这个标准下的手机屏幕、感应器和 Soc 等都将遵循 Google 所定的标准。而 Android N 则针对 VR 进行了系统底层的优化:更好的性能,更低的延迟,以及专门针对 VR 操作的 UI。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 Daydream-Ready 手机能够提供统一的、优质的 VR 体验。
与做 Android 的思路一致,Daydream-Ready 手机既有 Google 自己生产的,也有来自合作伙伴的。正如 Google 对 Nexus 手机的定位:让合作伙伴们知道,一个标准的安卓手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Daydream-Ready 手机第一批合作厂商已经确定,包括三星、HTC、LG、小米、华为、中兴、华硕和阿尔卡特。而在今年第四季度,Daydram-Ready 的第一批手机就将上市。而在 Google 的计划中,2016 年至 2017 年间,目前行业中主流的安卓手机都将成为 Daydream-Ready。
在头显上,Google 依然会采用授权的方式,由获得认证资格的第三方来进行生产。Daydream 头显被 Google 定位为「Cardboard 的下一个阶段」,是在手机之外,让 Google 能够提供「高质量移动 VR 体验」的重要一环。
于是,解决了硬件层面的问题,便顺理成章来到了内容层面。
Google 将 Daydream 相关的功能以 SDK 的形式集成在操作系统中便是为了方便开发者们更好的调用 Daydream 提供的标准和能力。
除此之外,Daydream 还包括一个完整的内容生产和分发链条。在生产环节,Google 将 Jump 提供给自己的内容合作伙伴,让他们基于此拍摄、制作内容。而内容生产的下游则是 YouTube 在承载内容分发,并且,Netflix、Hulu 等也作为外部渠道提供流量。
在游戏和应用类的内容上,Google 则贡献出了 Google Play,并在 Play 平台上单独为 VR 应用设置了名为「Daydream Home」的应用中心。
Steven 说:「Daydream 的逻辑很清晰,之所以要做全产业链布局也是需要快速形成一个可以循环的生态。因此,明年会有很多基于 Daydream 的硬件和内容发布出来。」
改变潮水的方向
Daydream-Ready 手机和头显的陆续上市犹如大象入场,这是一股有可能改变潮水方向的力量。
在谈论 VR 消费市场为什么迟迟不能爆发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提到一个问题: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就是说,是 VR 硬件普及程度太低导致 VR 内容开发者没有动力,还是内容的匮乏导致用户没有购买 VR 硬件的冲动?
而 Google 的进场让这一切都变得不那么纠结了:甭管现在的产业现状是什么,我就是要让硬件先跑起来,再通过一定体量的硬件市场去拉动内容端,从而拉动整个产业往前走。在 Google 之前,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信心从系统层切入,并且有能力带动产业上下游做新一轮整合。
Daydream 的出现势必会改变一部分手机厂商做 VR 的路径。原本打算单打独斗、自己摸索一套标准和规则的手机厂商将更大可能被汇入 Daydream-Ready 的大潮,这其中甚至包括已经有自己 VR 产品的手机厂商。
在华为参与 VR 业务的张梦晗曾对极客公园表示:
「Daydream 对手机厂商进入 VR 行业的积极影响是显然的。Daydream 降低了大家进入的门槛,Daydream-Ready 标准也给那些实力稍弱的手机公司明确了努力方向,按这个标准来做,你就能依靠 Google 来搞定 VR;但对于那些做手机壳子的厂商以及做移动 VR 一体机的厂家来说可能是一种打击,他们难以避免的要进行转型,做眼镜硬件外包会是个好思路,为动作慢的手机厂商开发定制的眼镜盒,这样的公司会很快出现。」
那么手机厂商们是否就将完全失去主动权?并不是。
对于手机厂商们来说,他们可以通过提供比 Daydream-Ready 标准更高标准的移动 VR 体验来寻求溢价,正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三星、锤子、小米等手机厂商所获得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可以预见,半年到一年时间内,Daydream-Ready 手机的出货量将快速提升,并且这些手机在 VR 相关指标上都有着统一的标准,这将成为产业的基础门槛。在这个基础门槛之上,开发者们将获得极大的便利。
开发者对 Daydream 的发布几乎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副研究员翁冬冬教授曾告诉极客公园:
「Daydream 是标准方面的推进,毕竟是与操作系统绑定更紧密的东西,一般的手机厂家自己无法做的这样深入和统一。以后各手机厂家之间也不用再争了,对软件开发者是好事情。」
市场一度希望于今年陆续发货的三大厂能够将 VR 消费市场带起来时,但最终的用户数据并不能让大家满意。而另一边,Google 已经用自己的一套逻辑在移动 VR 上趟出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峰瑞资本投资人朱祎舟曾说:「现阶段,PC VR 并不是带动 VR 消费市场的最佳选择,移动 VR 才是,虽然它会牺牲一些体验,但它的对产业参与者和用户的门槛都更低。」或许,Google 会比三大厂更有机会成为下一轮 VR 浪潮的领头羊。
Google 的入场或将更快速、更顺利的启动 VR 的产业循环。一旦这个循环被验证,又会有越来越多第三方参与进来。在这个 VR 消费市场惨淡的当下,Daydream-Ready 手机和硬件的陆续发布、Daydream 内容和应用库的不断充实将成为一股改变 VR 产业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