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六年的水果生意后,天天果园已经不再满足于做一个鲜果服务提供商。
在深耕一个领域多年之后,垂直电商都开始想着法子扩品类,建平台,想在时间窗口来临之前跑得更快,天天果园的做法无出其右,刚刚结束 7月 17 日的生鲜大趴后不久,天天果园宣布了其扩品类的战略计划,并准备向 O2O 领域进军。(关于天天果园如何做水果生意,点击这里查看深度报道。)
用天天果园的话来说,是想瞄准消费升级的需求,吸引更多的用户留在平台上。
其实并不简单,即使在水果行业经营了六年,仍然无法避免耗损等生鲜行业的一系列难题。比如前段时间作家六六买山竹的事件就让这家公司一时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在后端领域的实力,这次的发布会被天天果园安排在了北京大兴郊区的冷库。我们被带着走进了三大车间:原料车间,生产车间和发运车间。其中原料车间内部又分为三个不同温度的车间,分别存放不同种类的水果。
据天天果园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大兴区的仓库有 3800 平米,存放 100 种水果以及生鲜品类。
这一切,都将服务于进一步的扩充品类和走到线下的计划。
一次大促背后的三年生鲜实验
今年 7 月 17 日,生鲜电商们造了一场新的节日——生鲜电商节,天天果园也借此宣布自己开始卖转型做全品类的生鲜了。根据好奇心日报的报道:当天,天天果园从过往销售过的 200 多个 SKU(最小存货单位)中挑出较受用户欢迎的十几个,集中做了团购、秒杀等形式的促销。其中,第一个半天里贡献了绝大部分订单的是美国西北樱桃。为了宣布它们不止是卖水果,北极甜虾和龙利鱼柳也成为重点推出的产品。
天天果园的创始人王伟介绍, 在当天,整个天天果园的自有平台突破了 30 万订单,平台甚至一度瘫痪。
而在这次大促背后,天天果园筹备了 3 年,团队从 2012 年就开始考虑生鲜领域,王伟在发布会上说:
从 2012 年到 2014 年两年之间我们一直在准备,包括供应链,供应商,都要准备,做很多测试。2014 年 8 月份我们觉得准备的差不多,我们还不是很放心,我们准备试一年。我们每天限购,我们是保守做法,这一年以来我们发现用户对我们的生鲜非常受欢迎。我们现在逐步在提升,我们用户觉得这么做完全是可行的,而且用户也希望在天天果园平台一站式解决他们对所有生鲜的需求。所以我们觉得从8月份开始我们更加激进一点,满足大家日常对生鲜的需求。这是一个经过论证实际操练得出的结论,是一个非常科学的结论,而不是一个拍脑袋的结论。
所以,当你打开天天果园的 App,你会看到肉禽蛋品,水产海鲜,油粮副食等其他的品类。
对于生鲜,天天果园采取和大公司合作以及直采的方式保证来源,未来他们还准备开放蔬菜品类,和大型农场、供应商合作。
补贴做线下「增长比盈利更重要」
如果说开放生鲜是在打一场品类争夺战,那么走到线下,布局O2O 则是在争夺用户的消费场景。
7 月份,天天果园 App 内低调上线了「天天到家」业务,用户可根据地图定位,购买小包装水果、鲜榨果汁等商品,天天果园承诺 2 小时内送达。
目前,天天果园 App 里支持配送的楼宇还主要在核心商业圈内。天天果园的副总裁陈嘉杰介绍,为了实现 2 小时配送的目标,天天果园在商业圈附近布局了前置仓,即不同于大型仓库中心的小型仓库,面积在 60 到 200 平米之间。这部分的物流一方面是自建物流来做,第一方面则采用第三方如顺丰,京东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在这一点,和很多 O2O 公司一样,天天果园选择以烧钱的方式占据市场份额。「这杯果汁是由两到三个澳大利亚的脐橙榨出来的,成本是 20 ,我们卖 10 元」王伟指着果汁杯说道。
在 5 月份获得京东的千万级 C 轮融资之后,天天果园的目标是「增长而非盈利」
「这是我们一个O2O的策略,覆盖更多的人群,基本上明年北上广深我们都会全覆盖。我们明年希望做到日均 50 万单,后年做到 日均 100 万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