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硬件到智慧生活的距离还有多远

摘要

当生活服务、旅行、医疗、用车等细分领域被智能化的浪潮推动革新、重组后,我们不禁会问,科技创新带来有趣的硬件体验之外,智慧生活的下一个阶段是什么?

现在,我们说到智能终端,还会习惯性地把它想成只是拿在手里的东西。

未来,也许越来越多的「智能」不只是拿在手里,也不只是穿在身上,它会是无处不在的。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在智慧家庭的空间里,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当生活服务、旅行、医疗、用车等细分领域被智能化的浪潮推动革新、重组后,我们不禁会问,科技创新带来有趣的硬件体验之外,智慧生活的下一个阶段会是什么?

上周极客公园「SMART LIFE·智慧生活论坛」上,在这些领域里做了很多深入思考和创新尝试的创新者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全新的思考。

一家软件公司如何做出一款优秀的智能硬件

P1290806_副本.jpg出门问问 & Ticwatch CTO 雷欣

在成为出门问问 CTO 之前,雷欣在美国硅谷,在谷歌研究院。在雷欣心中,出门问问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它拥有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垂直搜索和智能推送四个方面独立开发的核心技术。

Ticwatch 便是这些技术落地的结果。雷欣认为,手表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载体,因为「手表每天随身携带,具有很多传感器,非常容易和人发生自然交互,实现人工智能的感知和反馈的闭环」。Ticwatch 6 月 3 日开始在京东众筹,14 天筹得 800 万人民币,卖出 8000 块智能手表,这是京东众筹上可穿戴设备的最好成绩之一。

「一家软件公司」首先做了一个智能手表操作系统。ticwear 是可穿戴设备上第一款中文操作系统。在开始内测后的 190 天里,伴随着 25 次的迭代更新,ticwear 被刷进了近 4 万块手表里。这群早期用户帮助出门问问建立了自己的用户论坛,促进了后面 2.0、3.0 版本的更新。

雷欣觉得,为了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做完软件之后做硬件是必然的。当然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交互和功能的创新。雷欣说,出门问问希望重新定义智能手表这个载体上的交互。

「交互包括几块,第一块是智能语音交互。比如在我们手表上也实现了打车功能,你说想打车去国贸,需求信息就会发布到滴滴打车上。第二个是屏幕的触控,可以滑、点、按,还有我们创新的 Tickle 挠挠。最后一个是手势交互,我们实现了一些人工智能的算法,用一定的手势就可以实现很多功能,比如握握手就可以交换名片。」

最后,雷欣还谈到了未来更大的想象空间,Tic+智能车载和智能家居。目前,他们正在和 BroadLink 合作开发一些智能家居的连接控制功能,已经可以支持一些智能家居的无线操控。

如何做一个小而美的智能家居平台

IMG_3589_副本.jpgBroadLink CEO 刘宗孺

在 BroadLink CEO 刘宗孺眼中,「智能家居」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它必须是联网的设备,不能是只可以和手机连接、只能被手机控制的设备。第二是联动,比如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环境的数据并为你提供一些相应的服务。第三是人工智能,让机器自己具备思考的能力。

在如何实现联动这个问题上,BroadLink 做了一些小而美的产品。比如一个小小的 wifi 的插座,它可以帮助家里现有存量的电器实现一些简单的智能控制,包括远程开关、定时等等。

谈及为什么做 2C 这一块业务,刘宗孺举了一个例子,「实际上以前的传感器老百姓没有办法接触到,在你装修的时候提前要做布线,找专人去安装调试。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即插即用的,而且同一个单品可以扩展到系统性」。

当然,BroadLink 目前最主要的业务还是 B2B 的。「我们给厂家提供从模块到云到 APP 的一个整体打包解决方案,帮助不同品牌,不同品类的家电。对厂家来说只需要把电控板跟我们联网的模块打通,剩下的事情我们会帮他去解决」。目前 BroadLink 接入的厂家已经超过了 120 家。

为了将生态圈继续扩大,BroadLink 做了一套开发工具,DNA Kit。它是一个服务于物联网的开放平台,BroadLink 希望它能够加速厂家硬件的对接、程序的对接,通过这个平台完成产品开发。

让就医不再难

IMG_3633_副本.jpg云康公司总经理 江志强

六年来云康一直在接触患者、医生和医院,在这个接触的过程中,云康对整个医疗体系以及移动医疗,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云康总经理江志强谈到,从供给和需求的情况来看,移动医疗的市场跟共享经济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医疗资源,特别是医生,是非常紧缺的,而且短期内不会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从需求上来讲,2014 年有 78 亿人次的患者,有 2 亿人住院。

基于这样的观察结果,云康开发了自己的产品「翼健康」。翼健康专注于医疗挂号业务,云康希望通过这样一款应用解决挂号难的问题。翼健康目前瞄准的痛点功能包括「10 秒挂号」、「放号提醒」和「同科室有号医生推荐」。

云康未来关注的重点将是更多的就医入口。今年他们将覆盖江苏省的 2000 家医院,未来他们希望能够打通患者、医生和医院,进一步整合优质的医疗资源。

让智慧生活回归本质

P1290893_副本.jpg百度人机交互负责人 顾嘉唯

在成为百度人机交互负责人之前,顾嘉唯一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人机交互。顾嘉唯觉得,人机交互的终极形态是没有人机交互。

「我举一个互联网+的例子,生鲜电商。在你快下班的时候,点一个东西,当你回到家那个东西已经放在你家门口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每天的配菜它都帮你配好送到家,这时候还需不需要冰箱呢?或者还需不需要冷藏功能呢?互联网+进来之后可能颠覆了很多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有些东西是会消失的,有些东西是再智能也没有意义的。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顾嘉唯说,到 2020 年每个人每天会接触 400 个联网设备。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很多关联,比如打车也好,外卖也好。这些服务都离不开背后联网、支付、定位等各方面的技术支持。打车需要智能派单,不能让 3 公里以外的人抢走 300 米内司机的单。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可以预测用车需求大的区域,实现定向导流。外卖需要智能调度,同一路线可以插送订单从而提高效率。以后大数据还可以分析用户喜好实现提前出菜。互联网产品擅长「四两拨千斤」,因为它们有极强的大数据分析能力。

在顾嘉唯心中,用户真正需要的不是美国大片里的人工智能,而是「弱人工智能」。「智能应该是像水电煤、空气一样,环抱在你周围。我们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时代,这是一个核心的阶段。百度在尝试做土壤的能力,去接入智能,去提升思考的能力。也许将来,你早晨起来的时候,不需要再打开天气应用去问天气情况。你可以打开窗帘,问问玻璃窗外面的天气怎么样。这一天极有可能会到来。」

天气应用如何探索智慧生活

P1290915_副本.jpg墨迹天气创始人 & CEO 金犁

从 2009 年到现在,墨迹天气已经累积了 4 亿用户。而墨迹似乎已经远不止「天气」。2011 年推出灾害预警,让大家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所在地的灾害预警信息。2013 年推出时景社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全球各地的样子。去年发布了空气果,让人们可以感知到家里面的环境。

谈到如何盈利的问题,金犁透露,「今年 Q2 的收入和去年相比是 2.5 倍,墨迹的广告是用户接受度非常高的广告。我们并没有被阿里收购,这是一个谣言。」

为了得到最精准的天气信息,墨迹采购了全球最优秀的数据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墨迹还有很多自己的算法。现在,你可以在墨迹上看到分钟级别的天气,看到精确到公里级别的天气。每天还有数十万的用户数据帮助墨迹报告天气,主动校正墨迹的天气信息是否准确。这样规模的 UGC 数据,将来可以帮助墨迹实现更细腻的预报颗粒度,比如雾霾程度如何,下多大冰雹等。

提到智慧生活,金犁认为未来每个人将看到不一样的预报,接受不一样的天气服务。「短期的未来天气,最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它会给我推送最实用最符合我审美的选择。它不会给我推送汽车的信息,因为我不是开车的用户。告诉你们 17 分钟以后这里会下雨,同时我们在这条推送的页面还有叫车、送餐甚至美甲服务。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最合适的选择。」

让旅行变得更简单

IMG_3728_副本.jpg

九年前因为看到线下服务的痛点,于敦德进入了旅游这个行业。出于让旅游更简单的出发点,途牛的服务甚至细致到了出境游的汇兑和退税环节。「这些都是小事,不是特别大的事。但是以前没有很好的服务,游客自己去办都会很痛苦,花费很多时间。所以我们觉得这是用户的基本需求,我们就提供这些服务。」

旅游行业的增速远超 GDP 增速,出境游业务增速更甚。这个过程中在线旅游网站和传统旅游行业都在不断地探求创新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于敦德说,「我觉得这个过程中稍微有些摩擦是很正常的,但是大家都能看到线上线下发展的优势。大家会变得越来越接近,然后互相学习。我们为与传统旅游业的融合必然会越来越深入。」

旅游与智慧生活的关联,在于敦德看来是旅游场景与硬件的结合越来越密切。WiFi 和电源是现在旅游中的两个强需求,途牛已经为出境游的高端用户提供了免费 WiFi,「消费者很欢迎,现在增长的速度也非常快,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未来,途牛会和这些厂商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途牛甚至可能会让领队背上智能背包,变成一个智能的领队。

用车的大数据时代

P1290947_副本.jpg

今年是滴滴打车的第三年,滴滴快的的整体估值已经达到了 150 亿美元。但是在滴滴打车联合创始人吴睿看来,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完全「没有想好」,只是因为不想「人生就这样了」才从阿里出来创业。带着阿里「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信念,吴睿开始做滴滴打车这件事。「从阿里出来的,大家的梦想都很高,要改变什么东西,这个改变也确实在发生。」

在琢磨解决运力难题的过程中,滴滴想到了共享机制。互联网的本质是资源的革命,滴滴希望通过出租车、顺风车和快车的组合进一步突破已有资源的瓶颈。而在滴滴的下一步计划里,公交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产品。「公交车跟私家车或者出租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运力。出租车跟私家车里面加司机最多拉五个人,公交就不一样,因为它们座位非常多。举个例子,用户从 A 点要去 B 点,通过打车,只是解决了一个用户的需求,可能最多解决 5 个用户的需求。但是这一片可能有 20 个用户,固定的一条路线。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需求,定制性的班车就会出现。跟固定的公交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户是要去等公交的,我们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把等变成为拼。拼公交,把用户出行的效率极大的提高起来。」

在用车的大数据时代,滴滴强大的数据平台将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滴滴会根据每个用户的出行习惯推荐最合适的出行方式,它可能是顺风车、快车或出租车,而结果一定是基于大数据平台智能分析的。吴睿还谈到了同城的运力可以负载其他业务的问题,比如同城快递通过快车或顺风车的运载可以实现当天达。

当滴滴深入到我们越来越智慧的生活中,吴睿觉得「很大的变化是一定的」。目前滴滴已经和北汽开始合作,希望将自己的平台优势和互联网资源应用到整车制造和研发中。吴睿还提到,「无人驾驶、电动汽车都是我们在尝试的方向,希望滴滴会是这样一家互联网与智能结合的公司。」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