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密谈」:一个有「温度」的电台是怎样炼成的

摘要

在电台林立的国内播客圈,「大内密谈」是如何在两年内做到每期节目百万级播放量的。

如果你是个播客听众,你肯定不会对「大内密谈」这个节目的名字感到陌生。「2013 苹果年度最佳 Podcast」、每期全渠道总播放量超过百万、自开播以来就一直独占荔枝 FM 「新媒体排行榜」榜首,除了这些奖项和数据上的成绩,这个偶然创立、风格随意的网络电台还有着许多温度感十足的故事。

偶然成行的「锵锵三人」

主创三人.jpg图片来自于《城市画报》

我非常喜欢 Beatles 的「When I’m 64」这首歌。如果能把年轻时候说过的一些狂妄的、自以为很客观的话永久保存下来,等到我们 64 岁的时候再听应该也是个挺不错的回忆吧。

「大内密谈」的创始人之一相征告诉「极客公园」,最初创立这个电台的想法就是记录这一小戳人的生活和想法。

我们有个组织叫「新基荡者联盟」,主要是由一帮音乐行业的从业者创立。我们 每 1-2 周都会在 Nova 娱乐的办公室举行一次聚会,每次聚会都有一个主题,分享大家关于音乐、书籍、电影和旅游见闻等方面新的想法和见闻。这也是现在「大内密谈」的雏形。

起初大家都能定时、规律地聚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其中也有不少精彩的观点和分享。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慢慢的,来参加聚会的人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只剩下相征、李志明和贺愉三个人,而这三个人也构成了「大内密谈」最初的主创团队。(目前「大内密谈」的主播团队已经达到了十人。)

在这三人中,相征是前华纳唱片和环球唱片中国区的市场总监,现 Nova 娱乐的负责人;李志明是前《新京报》记者和「爱玛娱乐」负责人,现离职创业创办了「Pogo 看演出」这一针对独立音乐听众的垂直社交软件;而在 Tom 和新浪等门户做过音乐主编的贺愉是个自由职业者,现主要从事一些国内版权音乐的收购和代理的工作。

相较于相征和李志明,自由职业的贺愉有着更多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据相征向「极客公园」透露,贺愉每年会听五六千张唱片,然后从中选出一两百张来在自己的 Podcast 上作分享。在音乐行业打拼多年的相征也不得不叹服「贺愉是我见过听音乐最多的人,没有之一」。同为 Podcast 发烧友的相征意识到中国现在十分缺少这样基于专业水准的音乐推荐,尤其是国外的音乐;但市场非常需要,他们自己也很需要,不过却没有人去做专业的筛选和分享。于是,在一次相、李、贺的三人聚会上,相征对贺愉说,「既然这样,不如我们做个节目来分享吧」。在很大程度上,相征觉得他们聊的内容不比其他电台差,甚至更有意思、更有干货。

就在这样的契机下,2013 年 5 月 2 日,相征、李志明和贺愉开始了第一次节目录音。

「当时的感觉很差。我们私底下聊的时候非常轻松,但真正面对麦克风说话的时候却会有严重的表达障碍,没法放得那么开了。试了十期我们才找到对着麦克风说话的状态。」

第一期节目录制完后,三人对节目的质量并不太满意。但相征觉得如果要等到节目做到最好了再发布那就遥遥无期了,于是便说服了两人将节目上线。没想到甫一推出便受到众多关注。

在荔枝的「新媒体排行榜」中,「大内密谈」从第一期开始到现在就一直是第一名。我初略地做了下统计,我们一周的播放量相当于第二到第十名这九个节目的总播放量乘以 2。

6月5日排行榜.jpg荔枝FM 6 月 5 日脱口秀节目收听排行榜

「我们可能是最随意的一个电台」

相征在录制节目.jpg「大内密谈」的主播相征,图片来自于《城市画报》

尽管已经取得了每期百万级的收听量,但从开播到现在,「大内密谈」的所有主创都是兼职在做着节目的录制。在节目的内容上,「大内密谈」很多节目的主题都是临时决定的,不会刻意地去根据当下的热点和听众的要求去做节目。相征告诉「极客公园」,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大内密谈」都是「今天没有节目了」、「那好,来录一期吧」这种状态,至于什么时候录、录什么,在面对麦克风之前,主播们自己完全不知道。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所以「大内密谈」一直是大家兼职在做。我们的录音时间基本是在晚上,所以没有时间去剪辑。有时候歌放错了我们会剪,但说话基本不会剪,力求保持一个最真实的状态。所以,我们可能是最随意的一个电台。

对于很多听众而言,「大内密谈」更像是一个真人秀而不是脱口秀。听众们可以了解到主播真实的生活和状况,了解他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内密谈」的主播们都很真实,不会为了端着去刻意表现什么,这让我感到我面对的不是一个冰冷移动介质背后很虚无的声音,而是一种很真实的生活状态,每一期节目就好像我和几个老朋友一起聊天一样,而不是单纯的主播在讲话。这是一个有温度的电台。

在一期以「结婚」为主题的节目中,相征、李志明、贺愉和「乐童音乐」的 CEO 马客分别在各自的立场上对婚姻表达了自己对看法。已经结婚了的马客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可爱的小孩,他觉得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总的来说,婚姻还是个很美好的事情;已经离婚了的李志明和「不婚主义者」贺愉则对此有着相反的观点;而当时还未婚但对结婚有所动摇的相征则觉得婚姻也不是一个特别糟的事。然而,这期节目播出后没过多久,相征结婚了。

虽然我们很随意,但是我们很真实。在我结婚后,我和我老婆 Miya 一起在做一个叫「枕边风」的电台。有一天我在后台看到有二十几条很长留给我的留言,他们说是他们是听了「大内密谈」的节目才知道「枕边风」的。在听完两个节目后,觉得我和 Miya很多观点其实很类似,我们俩结婚他们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他们感到很羡慕和幸福。每次看到这些我都非常感动。

也正是因为这种「随意」的真实,听众们才会以一种真人秀和生活化的方式去观察主播们的各种变化,而这种陪伴是相互的。

「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无心插柳」

李志明.jpg「大内密谈」的主播李志明,图片来自于《城市画报》

刚开始决定做「大内密谈」的时候,相征、李志明和贺愉三人其实都没意识到节目能够火到今天这个程度。就像相征所说,「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无心插柳」。

在第 112 期的节目中,「大内密谈」做了一期名为「后来他们又离了」的专题。这期节目是在王菲宣布离婚的第二天录制的,主播们从各自的经历出发来探讨这次事件以及对离婚这件事的看法,也算是对此前做的有关「结婚」话题的延续。

「当时我们的逻辑是先聊离婚这件事儿,再进一步聊狗仔这一群体的工作和状态并进一步上升到对婚姻的探讨。」但由于这期节目的嘉宾是第一次录节目,放得没那么开,录制的过程显得没有那么顺畅。「其实从节目效果上而言,这期节目我们要么爆狠料,要么做得有深度,但是我们都没有这么做,只是将问题归于它本身的探讨。虽然录制的过程没有那么顺畅,但我还是安慰自己,好歹这期节目挺有时效性的」。

然而,效果上的瑕疵却没能阻止这期节目的火爆,节目刚一上线 20 分钟便收获了 3000 次收听。「其实我回过头来听觉得还挺有意思的,观众们的反馈也都挺好,他们觉得一期节目能够做到这样的思考和判断还是挺不错的。这也算是超出我们预期的一次无心插柳的结果吧。」

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独立音乐人「熊熊作业」身上。此前,「大内密谈」曾在一期节目上推荐过「熊熊作业」的一些歌曲,播出后不少观众反响不错。一次,李志明去西安的草莓音乐节宣传自己的产品「Pogo 看演出」,正好碰见「熊熊作业」在西安巡演,于是他决定去看看。在李志明做完自我介绍后,「熊熊作业」显得很惊讶,「你们这个节目是不是很火啊,很多来听我演出的人都跟我说是听了你们的节目才开始听我的歌的。」那时候李志明觉得,「大内密谈」做的这些事还是有意义的。

「我们不是他的经济公司,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只是在音乐的角度我们觉得他做得很不错,值得去推荐,我们更愿意去做这种价值意义上的传播。」

「包括被苹果评为年度最佳 Podcast 这件事儿,其实也是无心插柳。我们压根就没想过我们自己做着玩儿的电台会被苹果选为年度最佳。」虽然此前由于节目质量和听众数被 Podcast 推荐过,但除此之外他们也没再和苹果有过其他的交集。直到有一天象征刚出差回来下飞机,他接到了一通电话。

「您好,请问是相征吗?我是苹果中国这边 Podcast 的负责人。我现在有件事要对你进行告知,但不能具体跟你说是什么事。你们最近的节目少说点脏话和一些政治上不正确的东西。」相征听得一头雾水问对方原因,得到的只是一句「反正你们注意点就行了,过阵子你们就知道了。」没过多久,「大内密谈」就被评为了「2013 苹果年度最佳 Podcast」。

如何做好一档电台节目

专访大内密谈.jpg

「我觉得一档好的节目应当是知识、观点和段子的集合,而这三者出现的顺序和优先级应该是段子-知识-观点。如果只有段子,那就是很浮躁的搞笑节目;如果只有知识,那就很枯燥;如果只有观点,那又会讲得比较空。」

相征告诉「极客公园」,「大内密谈」得根在音乐,最初设定的音乐和杂谈内容的比例也在1:3,也就是一期音乐节目后跟三期左右的非音乐节目。但几个主播并没有把音乐这个事看得过分严重,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信仰化的东西去做。他们认为,音乐其实是一个娱乐性和功能性的工具,「大内密谈」不会过分强调音乐的神圣性,它只是一个调剂。

「我们每期都会放音乐,而且会做一些功能性的介绍,但我们的节目更多的是观点的表达,表达我们几个主播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我们希望我们的节目能同时给观众带来干货和湿货,并不仅仅是听完就完了,大家都能通过节目来不断学习和进步。」

相征表示,虽然平时的节目都是以临时决定的为主,但主播们每个人的容量是有限的,还是有些节目会先想好,提前做些准备和讨论。不久前,「大内密谈」做过一期名为「印度的女儿」的节目,主要对此前发生的印度强奸案做了深入探讨。为了让节目的探讨更有价值,李志明甚至打了三个多小时电话去询问一位在印度生活过多年的人类社会学教授有关印度的问题。这种专业、求真的态度在国内播客圈中实属罕见。

「我们平时私底下听听歌就算了,但你要想讲一些相关知识,讲一些年代,讲一些当时的事儿,以及什么样的生活背景会产生这样的一种音乐类型和亚文化,这个你一旦说你就不能说错,那我们自然要去做功课了,要查、研究相当大量的资料。但我们也有兴趣做。很多听众也很感兴趣。不管是音乐相关的还是非音乐相关的,我们都希望能够做得更有深度一些。我们以后会逐步由各个主播主导的去做一些相对比较有深度的东西,因为现在收听量变大了,每期百万量级。嘻嘻哈哈没什么不好,但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希望我们以后的节目能更有干货一点,包括更新、规划、节目的区别以及泛泛聊和深度之间的比例。

相征告诉「极客公园」,为了近期节目录制的需要,他和李志明、贺愉三人最近正在看《乌合之众》。「这本书语言非常地拗口,但我们一直坚持在看,包括一些周边相关的东西。因为做节目的需要,我们必须下功夫。我们希望以后的节目能够做得更有内容和观点,同时保持它的趣味性,这样我们和听众才能都有收获。」

商业化?「其实我们想给你们更多」

关于solo 音箱的微博.jpg

「其实我们一直没有商业化的动力,因为没有指着这个事吃饭和养家。所以之前有商业合作,有硬性和软性的植入,也有收钱。但我们没有 Sales,没有专人接触客户,大家都是兼职。」所以,在商业化这个问题上,相征表示他们并没有刻意地去考虑,但一直有想法要为听众们做些什么。近期同「乐童音乐」以及「音乐天堂」合作的众筹定制音箱就是对此的尝试。

「音箱这个事其实挺让我们吃惊的,因为完全出乎意料。这个事情不是我们主动要去做的,是当时正好有那么一个契机。」据相征介绍,早前「音乐天堂」的朋友找到了「大内密谈」,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做一款节目专属定制的 Solo Plus 音箱。但由于之前没有用过 Solo Plus,所以相征并不知道到底这款音箱是否值得推荐。于是,他决定和李志明以及贺愉这两个音乐发烧友一起先试用一下。

「没有哪个音箱是适合听所有音乐的,每个音箱都有自己适合的音乐,除非你买 20 万以上的音箱,那样听哪种音乐也不会差,但它还是有自己擅长的部分的。我们尝试用不同的设备去连这款音箱来试它的音质,看它是否值 520 这个众筹价。」

通过试验他们发现,这款音箱的人声部分特别清楚,声音的颗粒感很强,很适合听一些民谣和老唱片,在这个价位下的 Solo Plus 还是挺值的。而在此前,贺愉和相征也经常会收到听众的私信让他们帮忙推荐音箱。

「光我自己的微博私信就收到了两三百条。经常有人给我留言说,我不喜欢戴耳机听音乐,想要一个外放的音箱,但我预算没有那么高或者我是个学生没那么多钱,在 1000 和 800 以下有什么可以推荐?通常我是没有什么推荐的,因为我最便宜的音箱在 1800 左右。所以经常无从建议。但我听过一些价格在七八百元左右的音箱,音质非常的差。」

出于这些原因,相征觉得定制版的「大内密谈」音箱还是值得做的,但不能简单地在节目里打广告说它的好。于是,他们决定专门做一期节目来说说音箱这个事儿,如实地告诉听众们 Solo Plus 分别适合和不适合听什么音乐。

由于此前并没有对此事进行任何的预热,所以相征对此也很没有信心。「不是对我们的听众没有信心,而是觉得两周的时间太短,可能卖不了多少。」那期节目录完之后,三人坐在一起聊天。相征觉得最终的成交量应该在 100 - 200 台,贺愉则认为是在 200 - 300这个范围;李志明本来和贺愉猜了同样的数字,但相征打趣地对他说,「打赌得说个不一样的,要么低于 100,要么高于 400」。最终,李志明保守地选择了 300  -400这个范围。

同样对此持怀疑态度的还有大内密谈的前主播、「乐童音乐」的 CEO 马客。以他的经验判断,尽管「大内密谈」现在很火,但这个项目在没有任何预热的段时间内成功的几率非常低,于是马客便预测最终的成交量不会超过 250 台。「如果达到了 300 台,我就送相征一台 Apple Watch;如果达到了 500 和 700 台,我也分别送给李志明和贺愉一个。当然,是运动版。」

三天后,Solo Plus 的大内密谈定制版达到了 300 台。李志明在这时半开玩笑地发了条微博,说如果达不到 500 台、得不到 Apple Watch,他就从此离开播客圈,请大家一起「抵制无良主播」,还附上了一个购买链接告诉大家「千万不要点」。结果是,大家纷纷点击购买支持,最终的成交量也达到了近 900 台,成为了「乐童」众筹平台上成交量第一的项目。

相征表示,「大内密谈」的听众大多是明星偶像和艺人的消费群体,有一部分购买音箱的受众启示不是冲着音箱本身来的,他们启示就是为了表达对节目和主播的支持。「我已经有了音箱,但为了支持你们我还是买了」,「虽然我知道这个价位的音箱满足不了我的需求,但我还是要支持你们」。相征说,每次看到这些,他都感到感动和自豪,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题为《我们想给你们更多》的文章。

「我们跟听众间的关系是什么?是一个相互陪伴的关系。100 期的时候我们开玩笑玩儿了次假停播。虽然不少人看出来是假的,是《银魂》的梗,但我们在后台收到了上万条信息,有很多人还发语音信息在后台哭,说不知道以后谁来陪。大家都蛮动真感情的。后来我们还专门录了一期节目来回应这些留言,有些把我和李志明都念哭了。大家真的是像朋友一样的陪伴。」

「音箱这个事情完全是个额外的事情,他们完全可以不做,但看到大家这么真心地对我们,那么我们就不能让大家觉得我们是单纯地卖东西那么简单。于是我们就决定让买音箱的人成为我们的第一批会员。后面会有一系列会员福利。而我们为会员准备的第一次福利是定制节目和线下见面会,见面会所有的名单从会员中选出,北京上海各一场。」

就像相征那篇专门写给听众的文章《我们想给你们更多》一样,商业化从来都不是「大内密谈」的追求,但为了听众,他们愿意尝试更多。这大概也是「大内密谈」能够火爆的原因之一吧。

When I’m sixty-four, you’ll be older too. And if you say the word, I could stay with you. 当我 64 岁,你也会老的。而当你问起这些时,我会愿意跟你在一起。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