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米不是一家手环公司,甚至不是一家硬件公司,而是一家人体数据公司。
编者注:本文根据极客公园「未来头条 • 快公司」活动中黄汪的演讲和访谈整理而成。
提到小米手环,是要例行列这么一串疯狂的数据的——
卖出第一个 100 万手环,从 8 月 16 日至 12 月 8 日,用了三个多月。
卖出第二个 100 万手环,只花了 2 个月。
卖出第三个 100 万手环,30 天。
卖出第四个 100 万手环,不到一个月,在 4 月 8 日米粉节上就卖出超过 20 万只手环。
但华米只是一个卖手环的公司吗?在极客公园《未来头条 • 快公司》活动,华米科技创始人 & CEO 黄汪分享了华米公司的愿景和对智能硬件产业的理解。
如何成为一家人体数据公司
在做小米手环之前,黄汪有一段惨痛的经历——从 2009 年开始做中国第一台真正量产的平板电脑,押注在互联网阅读市场,直到现在,他们的 PDF 阅读软件 SmartQ 还是同类 App 中评价最高的。但这是一个非常贫瘠的市场,掘不到金子,君不见,Kindle Fire。
2013 年初,黄汪去了一趟 CES,看到了可穿戴的机会:「这个产品是离人体更近的,离人体更近的东西,它带来的价值是巨大的。」于是华米团队放弃了平板电脑产品线。2013 年 12 月,华米开始准备做小米手环。
比较了当时市场上的各类手环,华米最先思考的问题是,必须要做一个长续航的产品。因为长续航会起到教育用户的作用。如果用户因为给手环充电,忘了再戴起来,这样用户的流失是非常高的,而且每周都会流失一部分。
小米手环在宣传上说,充一次电能够使用 1 个月。但很多用户实际用起来远远超过 1 个月的时间。在标准场景之下,如果用户仅仅是计步,续航完全可以超过 100 天。在用「长续航」这种方式帮助用户度过戴手环困难的适应期之后,用户一旦摘下手环都会觉得很别扭。
华米的第二点思考是,如何把手环做成一款手机配件?除了要有来电振动提醒,还跟 MIUI 联合开发了支持 MIUI 屏幕密码自动解锁的功能。
2014 年的 4 月,当华米完成 MIUI 屏幕解锁的功能后,他们发现,手机需要一个额外的硬件去做它的验证工具,这个工具有点像银行的 U 盾,或者人的指纹。
在那个时候,华米就把这个思考给固定下来了——做人体的 ID。
清晰了这一点之后,在制作小米手环时就可以大胆地「有所为、有所不为」。硬件产品不同于其他互联网产品可以通过快速迭代收集用户反馈,如果把所有功能、各种接口挤在一起,只会导致产品一直 delay,可能一年半载也做出不来。
华米最先干掉的功能是屏幕显示,毫不犹豫。
黄汪说:「我们在创造一个属于完美新世界的品类,它做的事比手机和其他硬件产品,离人体更近,可以 24 小时陪伴人,未来几年可能会嵌入到人体离人更近的产品形态中,把人连入到互联网世界,而且是无感连入的。」
就这样,被很多人看做是电子设备不可缺少的「按键」也被干掉了。黄汪认为,手环上做一个按键,和把遥控器变小戴在手上没有什么区别,「当你把它定位成一个人体 ID 的时候,它为什么要有开机和关机呢?」
社交也是最先被干掉的功能之一。虽然没有自己的社区,但小米手环与微信合作推出了「微信运动排行榜」和「微信跑步」。除此之外,在过去半年,小米手环和 MIUI 进行了免密支付合作,还成为了支付宝钱包唯一支持的免密支付手环硬件,并和李宁合作,共同打造智能跑鞋。以后可能还会和第三方伙伴合作门禁、购票等功能。
「我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只做我们擅长的部分,剩下的我们都非常开放,跟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分享用户,分享数据。」
今年米粉节上,华米又推出了一款「体重秤」产品。不管是推出 79 元的小米手环,还是 99 元的体重秤,都有很多人质疑小米和华米是在用低价毁灭一个行业。而实际上,华米的逻辑是,通过这个产品获得一项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无法捕捉的重要的人体数据——体重,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人体基本数据框架。
一款产品毁掉一个产业?
「把价格做到极致,会一个好处,它会倒逼整个供应链梳理。」黄汪举了一个例子:
同行一个手环卖 99 美元,电池占 2 美元,约 13RMB,但同样型号的电池在我们产品里,我们能谈到 5RMB。因为老外觉得 99 美元的产品里,2 美元电池已经非常便宜了,他们没有意识也没有动力再把价格往下压。
我们就苦了,当把小米手环价格定到 79 元的时候,倒过来一算,十几块钱的电池我们就亏大了,所以我们要亲自分析一颗电池的整个材料成本,把制造流水线的人工成本等等投入计算得非常精确。
当把这些电池成本数据摆到合作方面前的时候,合作方也惊呆了。然后我们再告诉他一个新的概念,这个产品单月生产一百万个,每个赚两三块钱,合作方会从中获得单月电池制造达到百万量级的能力,而且是低成本高品质的制造。
黄汪形容,小米作为能给华米的,是一个非常锋利的兵器库。「小米说富士康跟你合作,反正富士康就跟你合作。」然而,越是顶级工厂,合作谈判技巧越丰富。能否在兵器库中拿动兵器,还要看团队自身的勇气和能力。在前期发展中,华米在制造领域和供应链层面的经验,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和富士康合作之前,华米曾和另一家大型工厂合作,是曾经做过 Fitbit 和苹果产品的工厂。但合作两个月后,黄汪再去考察,发现这个生产团队的能力远不是之前许诺的那样。
「它跟你合作的那个团队,根本就不是他来跟苹果合作的那个团队。虽然生产流程看上去是井然的,但每一步东西出来,你都应该根据经验去判断、去感受,它到底在用什么资源跟你合作。能不能判断出来那就要看你自己团队的能力,这是非常关键的。」黄汪说。
小米作为投资人,在给华米提供「兵器库」的同时,并未给华米什么干预。
「当两个团队的价值观相对很一致的时候,很多东西可以合在一起使力。在去年一整年的时间,我不用去分析品牌营销和渠道,核心团队所有的资源都在专注于怎么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黄汪说。
除此之外,华米还从小米那里获得了一批活跃度极高、对外传播力强的极客用户(现场听众里就有人安利出去 20 个小米手环)。黄汪估算,小米手环的用户活跃度是国内外同行产品的三倍以上,70% 的用户是 24 小时戴在手上的,包括睡眠时间。
最后,我们还套出了一些关键信息
黄汪:以往传统的消费电子行业非常混乱,前三家可能都赚钱,后面有无数的商家良莠不齐的产品会把很多的消费者搞得叫苦连天。现在手环市场变成了什么样呢?会不会第二名、第三名就赚不到钱呢?其实不是,除了第一名,还有三五个公司是能赚到钱的,只是这些公司仅有利润,用户数比较少,但它不具备互联网用户意义了,它只是一个纯粹的硬件。
张鹏:未来的产业链格局可能是另一种形态,如果一个公司把产品做得很优质,即使没有上亿、上千万的用户,但仍是可以生存下去的。
黄汪:过去一年里,我们都没有去算到底赚钱没有。但是今年一季度我们财务总监忽然跟我说,我们还有纯利,千万量级的,我就吓了一跳。按理说我们不应该赚钱,我们获取用户和数据,这已经是我们最大的资产。
张鹏:说明发展还是很顺利,所以下一代产品还会更便宜是吧?
黄汪:其实我们出于一个考虑,我们干嘛要赚钱,我们把这个钱可以再回馈给用户。
张鹏:这是很重要的信息,终于套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