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打破音乐教育行业的信息不对称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为艺」想要做的事,远远不止于此。
大概是感受到了我即将遭受科学&艺术双重碾轧的焦虑,为艺创始人&CEO 严伯钧用一把餐叉向我演示了他是如何一边听物理课、一边练小提琴手上功夫的。
2 年前,他还是布朗大学读固体力学专业的在读博士,手上搭的「弓子」的是一支笔,还压着手表和橡皮,40 分钟后,肌肉酸了,小指的控制力又得到了锻炼。
这位一头卷发的音乐怪咖,从小梦想有朝一日去指挥柏林爱乐。他相信正宗音乐大师都有其他学科背景辅助,马友友、波里尼都是这样,何况物理学家热爱音乐并非新鲜事,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也时不时同台演奏一下。
音乐才是真爱。后来为了这份真爱,严伯钧休学去硅谷取经,有了创办为艺的想法。去年 5 月,他回到国内,开始了一场「互联网+ 音乐教育」的跨界融合。
今年 1 月,「为艺」上线,聚集了北京上百位专业级的音乐老师,3 月底这个数量将拓展至近千名,主要包含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为主的专业音乐院校教师。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也在筹备面试中。
严伯钧和他的音乐家朋友们,正在利用互联网预谋改变我们身处的世界。
发现身边的音乐家
是什么阻碍了你去学习一门乐器?如果答案是找不到好的老师,那么互联网带来了新的选择。
在「为艺」网站上,你可以找到国内器乐、声乐各个领域中最优秀的音乐老师,他们均出自国内外一流院校,其中不乏已成名的大家,包括「新生代小提琴第一人」陈曦、钢琴家曲大卫、女高音歌唱家柯绿娃等。
每个老师的主页上,都有翔实的音乐履历和授课偏好,课时价也是客观公开的。据观察,一个毕业于国内顶尖音乐学院、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硕士学历的老师,课时学费大约是 200-400 元。前文提到的那些大腕级的音乐家,课时费也不过 750-1000 元。
而这些优秀的老师和音乐家,几乎不可能在传统渠道能找到。
过去的 20 年中,互联网之光远未照亮音乐教育行业,尽管市场需求庞大,却没有创新,仍是一片混沌。
缺乏圈内人脉的大众,不知道去哪儿能找到好的音乐老师,只能去琴行。琴行作为强势的中介平台,对音乐老师的抽成一般为 50% 甚至更高。在琴行宣传的百元价位里,老师只能通过超负荷的任务量,赚取微薄的课时费。如果有口碑的专业级老师通过琴行招生,学费成本翻倍,这也是大众难以承受的。
打破信息不对称是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免去了不创造价值的中间环节,为艺为用户提供的价格,只有市面的一半。
这个汇集了众多音乐家信息的平台,给了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无论是学童启蒙、成人打包曲目速成、艺考、抑或专业演奏级的淬炼,都可以找到适合的老师。
查阅老师的「师承」,对目的性明确的音乐类艺考生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如果学生想通过艺考投入某教授门下,就必须去了解该教授对细节处理的偏好。关键时刻,谁来点拨很重要。
这正是大众的盲点,考生和家长不知道可以去找谁来教。「如果外面找我们学校的老师,介绍费一般 20 万起。」一位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生向极客公园透露。
而实际上,考生可以找的人非常多。这个教授带过的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对考生进行指导。其中也许就有他的邻居,只是在过去没有一个途径去发现。
做教育品牌,而不是平台
音乐教育市场有多大?2014 年底,我国首次发布音乐产业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3 年中国音乐教育培训行业的总产值约为 577 亿元。其中,社会音乐考级培训的产值约为 467 亿元,艺术高考培训行业的产值约为 77 亿元。
互联网占领世界的脚步越来越快,为何在音乐教育领域一直没有出现成功的案例?为艺创始人&COO 劳娱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音乐老师不像保洁阿姨和司机,容易招募、培训、管理。每个老师都是一个小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可能让他们批量地、规范化地去接待客户。
其次,这个圈子很小,也不容易摸透,需要懂行的人有一定的人脉积累,才能把这个圈子的人都绕起来。为艺团队现在有近 20 人,其中一半都毕业于中国/ 中央音乐学院,乐团资源丰富,对评判老师的标准非常严格。
最重要的是,为艺的两位创始人严伯钧、劳娱都从小学习音乐,吃过很多亏,跳过很多坑,知道国内音乐教育的需求是真实,且亟待有人去解决的。
国内大众对音乐教育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可在鱼龙混杂的市场面前,用户没有判断能力,搞不清对方到底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还是钢琴教授家的小保姆,当投入无法获得效果时,只能感叹「水太深」。
严伯钧和考级中心也交流,得知一些考级的孩子,会错把贝多芬《悲怆》里大段大段的十六分音符弹成八分音符。「乐谱上简写的符号,受过正规训练的老师可能看不懂吗?都教到钢琴 10 级了!」说起误人子弟的老师,他的语气忿恨又无奈。
严伯钧告诉极客公园,入驻为艺的每位老师,都要经受「笔试、试演奏、试讲课」三重考验。为艺有一套自己的评级体系,根据老师的学历、院校、师承、比赛、演出、乐团经验、学生获奖经历等,将老师划分为 A/E/P/S/V 五个大的等级。评级决定了老师可以收取多少课时费。每个季度,为艺会根据教学成果和反馈调整评级,让好的老师价值得到提升。
为什么要把教师的评级做得如此细致?严伯钧是这样说的:
「搭建平台只是第一步,但我们最终要做的不是一个找家教的平台,而是音乐界的教育品牌。很多人想进来,是我们在卡着标准。我的思维可能不是那么的『互联网』,做教育就一定要对教学质量有把控,什么商业模式、盈利模式…… 到最后都不重要,消费者在乎的只是教出来的成果是不是优秀。」
他还告诉极客公园,现在国内的音乐教育理念,仍是根深蒂固的「苏联教学法」,自解放前被老一辈音乐家引入后,就一直没变过。而二战后,最优秀的音乐教育从美国诞生,陈旧的东西一直在被打破。
比如,美国先进的钢琴教学方法,不会告诉学生手要「握鸡蛋」,而是用耳朵去听,怎样弹出的声音好听,就怎样去弹。也不鼓励学生弹《哈农》把所有手指练成一样的机械,因为正是每个手指弹出来的音不一样,才让音乐丰富起来…… 这些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直没有很好地传到中国来。
为了把先进教学法引入国内并推广,为艺正在编写自己的教材,钢琴和小提琴教材会率先面世,小提琴教材由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的小提琴系主任为总监制。为艺还邀请了国内最年轻的小提琴大师陈曦担任艺术总监,有意识地寻找那些有留学背景的老师加入,然后定期组织同专业的老师一起交流。
一座属于音乐家的理想国
为艺创始人&CEO 严伯钧
在建好平台、形成品牌之后,为艺其实还有更大的野心:让古典音乐走进大众生活,学音乐的孩子能发自内心热爱音乐,提升音乐家在社区内的地位和知名度。
严伯钧回忆起前不久去维也纳,城市非常小,小到他 1 小时就可以逛完。那里每天有 200-500 场音乐会。都是在非常 local 的地方,街坊邻居几十人,找个有钢琴的地方就能演奏。票价也便宜,10 欧元,像街头打赏一样,水平却不差,完全可以起到寓教于乐和分享的效果。
相比之下,中国的音乐欣赏完全是被人为地扣上了一顶高冷的帽子。一场音乐会,门票动辄四五百。即便有人去,频率也不会很高。由于商业运作原因,国内「金牌效应」强烈,大众只知道郎朗、李云迪,很多优秀的音乐家都被忽视了。
「这是不合理的,大众的需求本应是连续变化的,大部分人听不出来 80% 的郎朗有什么区别,金字塔顶端以下的大部分需求都被忽视了。」严伯钧说,「我们想要摘掉古典音乐高冷的帽子,其实很非常容易入手,以社区为单位,让音乐家和优秀学生发挥作用。」
为艺平台上有很多指挥家,在交响乐团工作,他们完全有实力满足大众的欣赏需求。如果人们可以每周在社区内花 80 元欣赏一场音乐会,那么听古典音乐也许会像现在看电影一样,成为一种常见的娱乐休闲活动。
预计在今年暑假,这样的音乐会就会和大家见面。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专业级的老师愿意入驻为艺,不仅没有中介利益抽成,还给了老师们一个放飞音乐家梦想的舞台。
这个舞台同样属于为艺的优秀学员。
为艺进行了一系列课程上的创新:如果发现几名小学员住得比较近,学习程度也差不多,掌握的乐器刚好可以组成重奏,就会建议他们组成一个小乐团。大约每上三次常规课,就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次合奏练习,每季度可以做一次汇报演出。
单一的乐器很难表现出一首乐曲的全貌,只有在团队合作中,演奏者彼此聆听、配合,让各种音乐元素交织在一起,才能体会得到音乐丰富而立体的情绪。
严伯钧发现,国外从小学音乐的年轻人,都是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与这种训练不无关系,音乐带给他们一种非常快乐的成长方式,而不只有枯燥的上课和练习。而国内音乐教育往往重视个人独奏和比赛成绩,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合奏训练。
他回想起在美国时,和几个国际学生组成了弦乐五重奏,自己总在一些奇葩的节奏上被人带跑,只能让整个团队停下来陪他练习,他觉得很委屈:「以前在香港科技大学校乐团,我是小提琴首席,独奏都是我拉。这些人论独奏都没我牛逼,可一合奏就傻了。」
随着教育部升学政策的调整,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趋于理性。现在的 80 后家长已经不是 20 年前的家长,他们懂得音乐不应该是孩子的负担。
「你会让你的孩子学音乐吗?」
「应该会,不过我想先自己学。」
「学吧,音乐会把人引向善良和崇高,有研究表明,如果城市充满音乐,犯罪率也会降低。」此时,一个充满着快乐与阳光的音乐理想国,伴随着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在严伯钧的脑海里盘旋。
PS:为艺正在招募天使用户,有兴趣的用户可以来这里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