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技术背景和对 Skype 的知根知底让 Wire 有了取代 Skype 的自信。
今天一款名叫 Wire 的即时通讯应用上线,该应用主打语音通话,分享图片、音频和视频,简约大气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此外提供了类似 Facebook Poke 的小功能 Ping,顽皮地唤醒好友手机。
这是一款诞生于瑞士的应用,但却受到了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因为 Skype 的联合创始人 Janus Friis 为 Wire 背书而他们的目标则是取代 Skype。
为移动定制的交互
Wire 一上线就支持了目前的主流移动平台 Android 和 iOS,甚至分别推出了 iPhone 和 iPad 版本。
为移动而生的策略让其交互设计全部基于手势,右滑选择聊天对象,左滑回到个人主页,个人主页的颜色调整也是通过滑动彩条来完成的。
通过滑动输入框启动了隐藏的通话和图片功能。
Wire 还支持 YouTube 和 SoundCloud 的视频和音频内容,用户只需视频/音频地址粘贴到对话框中,对方就能在本地打开卡片化的内容。
Windows Phone 版本正在开发中,Mac 版已经能和其他移动端无缝对接,PC 和 浏览器插件也被安排到了日程里。
显然移动端只是 Wire 的切口。
Skype 的成功让其缺乏创新
Wire 的野心是代替 Skype,在他们的官方博客上写到:
「Skype 已经有十年的历史,而我们的生活已经超出了当时的预期,免费电话、短信已不再是梦想,硕大的电脑被缩小踹在口袋里,我们现在需要创造出不仅拥有强大功能而且体验出色的通讯工具。」
这个胃口不小的初创团队已经聚集了来自 23 个国家超过 50 名员工。
CEO Jonathan Christensen 在通讯行业工作了 15 年,参与过 MSN Messenger 和微软的通讯工具 Lync 的研发,作为联合创始人创立了语音处理公司 Camino Networks,后被 Skype 收购。
CTO Alan Duric 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办了 VoIP 公司 Telio,首席科学家 Koen Vos 发明了 语音压缩技术 SILK 并联合发明了目前 Wire 正在使用的加密格式 Opus。
强大的技术背景和对 Skype 的知根知底让 Wire 有了这样的自信。
而当年点燃了免费电话的火种 Skype 在商业模式上缺乏创新,只是照搬了传统电话公司付费通话模式(非 Skype 用户间电话收费),从而抑制了用户规模的增长。
商业模式清晰导致互联网的延展能力不足,拥有了大量用户却没有数据分析能力,随着 Whatsapp 这类即时通讯应用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对于新生代的网民吸引力下降。
Skype 后推出视频应用 Qik 弥补对新用户的认知,但此时市场上已经有了 Taptalk、Mirage 和 Slingshot。
当运营商开始将重心转向流量和支付时,通话的吸引力逐渐降低,经过测试 Wire 的通话质量已经比较稳定,而在国内我们也看到微信电话本的逆袭。
互联网时代不进则退。
当然优秀的设计和稳定的通话质量还无法让 Wire 杀出类似产品的包围,那么 Wire 如何获得用户的支持?让我们等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