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2.0:先社交,再硬件

摘要

先硬件,再社交,称为智能硬件 1.0;先社交,再硬件,称为智能硬件 2.0。可穿戴设备要让用户产生粘性,必须从 1.0 时代过渡到 2.0 时代。

编辑注记:

本文转载自新浪科技创事记。由极客公园重新配图,并进行部分排版调整。


最近,我把佩戴几个月的Jawbone摘了。我对它已经没有任何兴趣,在过去数周,它对我的意义是,戴在手腕上,能够人群中招摇一番,彰显下我对新鲜的数码产品一样充满热情。

不过,现在我对智能硬件,不,确切的说,是可穿戴设备,已经彻底审美疲劳了。

深圳制造厂的朋友告诉我,过去的一年,他们服务了几十家小型创业公司,代工智能手表。不过,今年这些创业公司已经找不到了,庆幸的是,代工厂都是先付款再生产,也就没有损失。

可穿戴设备、硬件创新,大潮初起,泥沙俱下,浪潮过后,却是遍地狼藉。国内的智能手环、手表们,如土曼、果壳,在 Jawbone、Google Glass 们引领下,纷纷推出“划时代”的产品,一时间,国内宣称要做可穿戴设备的公司,如过江之鲫。2013 年,不说句硬件创新,不戴款智能手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站在人文与科技的十字路口。

2013 年,身边的朋友纷纷佩戴上了 Jawbone,幸运的人也会戴上传说中的智能手表。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放弃这些所谓的可穿戴式设备。

我问某大佬,“你如何看待 Jawbone 和智能手表?”他说,“手表替代怀表,是必然,手腕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但可穿戴设备,至少不是现在这个玩法。”

再后来,几个月的经验告诉我,Jawbone 与果壳电子的失败,除了产品与体验的不足,应用场景过于狭窄,还有个原因被大家所忽视——它们是先硬件,再社交,不是先社交,再硬件。

我将先硬件,再社交,称之为智能硬件 1.0,先社交,再硬件,称之为智能硬件 2.0。这一概念,我借用了 web 2.0 与 web 1.0 的区别。Web 2.0 超越 web 1.0 是必然。

1.0 的智能硬件,先锁定用户场景,假设着通过这个需求,进入社交,通过社交元素强化用户的使用习惯。不少跑步等兴趣的智能手环,最终失败,至少是到现在还没能成功。

不过,我更倾向于,2.0 先社交,再硬件的方式或许会更容易成功。

套用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话,智能硬件,或者说,可穿戴设备,都是人体的延伸。硬件即人体,人体是有体温的。iPhone 的成功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是,比起塞班来,它让手机变得“可触”,触摸让它超越了单纯的工具逻辑,成为你我的一部分,让手机有了“体温”。

公允地说,果壳电子的许多产品,不算太差。它与 Jawbone 一样,都在努力通过各种应用场景,为硬件赋予某种“体温”。这是 Android 的功劳。不过,即便产品设计者努力地为手环、手表们通过交互场景,来增加硬件产品的“体温”,这些产品却犯了一个重要的错误——没有社交基础,或少社交。最终,产品质量、体验等多个因素合力之下,智能硬件的幻想坍塌了。

没有社交基础的智能硬件,最终成了“人人都是孤岛”。还记得电影《荒岛余生》么?孤岛下,孤独的人,连语言能力都会退化,摘下那些原本体验就不够好的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自然不在话下。

相比较 Jawbone,这种智能硬件 1.0,我更期待着基于社交网络的智能硬件 2.0。

有人说,顺风吼,传音千里。逆风尿,湿一鞋。社交,便是风。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